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引言

中國自夏朝開始,經過商、周時便形成了一種諸夏民族的觀念,周朝以農業立國,與中原地區的其他氏族聯合成為了一個以農業為中心的集合體。在這個中原諸夏的圈子之外,擅長打獵和放牧的遊獵民族被中國稱之為犬戎,也就是蠻夷。

後周代以周禮之高級文化,將諸夏之外的蠻夷以周禮之法分為華夏之外。春秋戰國之後,列國紛爭,蠻夷之族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戰國爭霸的諸侯,遂逐漸接受,且認可諸夏之周禮,周禮自周到秦漢,在歷朝歷代中廣受國政的推崇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周禮

中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周邊沒有可以和中國匹敵的對手,歷代的中國王朝都是屬於統一型大陸帝國。因此四方的列國在中國眼中,自上而下是中附屬關係。著名的華夷之辯論證中,夷華夏為中心,對四周的小國進行控制,即使小國沒有要和中國親善的意願,中國的“禮”仍是要將小國冊封為臣子的

一、如何建立宗主國和藩國的關係,周禮運用到外交

中國以長國自稱,將周圍的小國以冊封的方式建立關係,禮在其中梳理大國和小國的從屬關係。既然從屬關係已經建立,中國就以長者為尊的姿態向四周要求朝貢,這時候國與國的關係自毫不相干轉換為宗主國與藩屬國。

朝貢是種附屬國向宗主國進貢的制度,還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第一代的朝貢,據《竹書紀年》雲:

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訣。

但這個時期還沒有具體的制度來完善朝貢的規章和細則,朝貢二字的分析:

朝,旦也,也就是清晨的意思;貢,獻功也,是為向他人進貢,貢字中上下結構是為貝向上進貢,一種自下而上的關係,貝則是進貢方屬國的特產。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中國與藩國關係

中國的國政組成中家庭因素不可或缺,據《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五節》: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家庭中以禮的長幼尊卑來確認家庭成員的關係,以長為大,尊卑有別,故而幼者聽從長者的意見,長者對幼者進行照顧。這種關係在中國與四周國的交往中也運用的非常普遍。

西周時期出現第二代朝貢,這時候朝貢開始具有雛形,其五服制便是此雛形。五服制度以周天子為中心,向四周畫圓,分五個同心圓。離周天子最近的五百里範圍屬於甸服,甸服外五百里為侯服,其向外推進,以五百里為單位,分別為賓服、要服、荒服。

這也是中國家國觀念中“禮”的特性,以長幼尊卑,人之間以親近疏遠的人倫關係來進行交流,圈子越是向內,與中國的關係就越是親善,其受到的待遇越是高。而圈子越是向外,被忽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融洽的家庭成員

中國自為天朝,這個天朝的稱呼,並沒有如實際一般可推測出的理論,乃是周天子第一代建朝後穩定政權的想象產物。中國與異族建立禮的關係,便可把周邊這些小國納入中國的周禮中,避免戰鬥而確保國之間的和平。若以禮冊封,周邊小國不太感冒,中國將拿出“仁”字再次親善周邊的小國,即使對方不接受自己的文化,但中國仍然保留一個位置給對方。

二、南宋為成為東亞霸主,大搞優惠政策

漢代建立後繼承了秦朝大一統的帝國前身,此時正是亞洲大陸上的霸主國,其周邊小國在大漢的尊名之下向大漢進行朝貢、獻貢以及納質;相對的大漢也會對這些外藩國進行冊封和賞賜,大漢國外便多了很多的受到金銀回贈的藩王。小國對大國的朝貢此時已經在中國文化中形成一個常例,南宋時,為了洗刷敗於金國的恥辱,南宋便很好的運用了朝貢,得到了諸多小國的支持。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東亞三大霸主

  • 東亞地區的三大主角

公元九六零年宋代將朝貢制度發展到了中國歷史的極致,宋代歷時三百一十九年,分為兩宋。憑藉其強大的國力和出色的政治交往在東亞地區處於較上級的國。與宋國並列的仍有遼國、金國兩大強國,這三個國是當時東亞地區的三大主角。金國、遼國、宋國三國周邊都羅列著小國,在三大強國的勢力中,以朝貢的方式維持和平。

  • 南宋政策的放寬

金國可謂是能徵好戰的一個民族,在公元一一二五年到公元一一二六年短短兩年的時間,將鄰國遼國征服,又將北宋滅國。此後的南宋建立,與金國形成了兩股對峙的勢力。為了與金國競爭,也是為了挽回北宋失敗時遭到的恥辱,南宋對周圍的藩國進貢政策上進行了條件上極大的放寬。對小國的關懷便是對其生存的關懷,畢竟小國也是圖謀經濟增長的。

  • 南宋以天書增強外交

南宋在對於小國的朝貢政策上進行了放寬,以回贈大量的金銀的方式增加小國的朝貢次數。宋王為了彰顯南宋的實力,朝貢的次數增加可使得宋國的名聲得到伸張,而僅僅憑藉政策的放寬,上供的頻率仍達不到宋王想要的水準。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南宋接見使臣

南宋隨即使出了天降奇書,惠澤萬民的神話故事來彰顯宋國的強大實力。天意所歸,使得大宋得到國運,諸國朝貢將得到大宋的國運,且值此天機,大宋將以更大的財寶回賜小國。很多小國在金國和宋國兩者之間,宋國既有如此豐厚的回報,上供既可以提高經濟增長,便頻頻向宋國上供

相比漢代的回賜制度,南宋在回賜上增加了數量,給予了小國以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滿足。在敗與金後,南宋此舉無疑是為了增強國威。在宋與金兩國中率先以大國的聲民聯合周圍的小國來獲得政治上的支持,故而以天書來引發小國朝貢的次數。

三、來者何人?制度的完善促進了朝貢的發展

中國曆來都把各個異族當做是蠻夷,即使是在周禮延續了數百年後,仍然是沒有改掉這個說法,蠻夷來到中國,中國既想團結蠻夷,和其形成良好的關係;又因為無法控制蠻夷而感到恐懼,所以中國對外一向是設防的,凡是有陌生民族來到中國圈子時,必然要經過中央派發的邊臣的重重審核。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外來使節

  • 層層上交的機制

這第一套流程便是申請,進貢的異族帶著奇珍異寶和地方特產來到了中國邊疆,這時邊關大臣將其攔截,詢問來意,將其所述寫於文書之上。傳達給上級之後,上級官員經過審批,層層上報,交由皇帝批閱。允許之後,再層層下遞給邊關大臣,然後來訪的異族方可以通關

,這根據朝代的不同,國防和中央之間的距離和辦事官員的效率而定。異族帶著幾車金銀珠寶千里迢迢奔赴中國,在邊關辦事處就可能逗留很長時間,這套制度如果有中間的官員失職時,便很容易中斷,異族的等待時間更加的漫長。

  • 表章與驛券的作用

申請之後便是表章,表章為中國為異族所編制的身份證明,來使將所上供的財務寫於其上,隨即上交國君,仍是之前一套層層上遞的流程。之後來使便可以使用中國給配發的驛券,使用中國的車馬。在經過了邊關大臣對貢物的檢查後,這些物品的數量、品類和來訪的人員與其經過的路線都要登記在一張文書上上交朝廷。

周禮衍生出的朝貢制度,主導了各朝代的外交,維護和平的利器

圖|驛站

  • 朝貢制度的人性化

朝廷對這些人的身份進行核查後將會為其準備驛站,而且在進京的路上朝廷官員將一路保護來使的安全。有時候部分的來使忽略了上供日期,提前到達中國時,行路至一半,邊臣就可以發現他們,然後友善的提醒他們日期未到。仍有的異族是山高路遠,路遙馬亡,君主為其著想便將他們上供更改。不必至中國朝貢,而是在雙方一個折中點,立下朝貢的機構,這對於這些來使簡直是福音。

結語

將小國冊封為中國的官員,以職務和財寶的名聲使得周圍的小國臣服於中國,也是中國的在歷史上習以為常的外交策略。在臣服於中國後,上供得到的職位可兩國之間的和平,也可以在戰亂時受到中國的援助,而上供時,中國也對外來的小國羅列了一套程序和禮制來保護中國的安全和維護小國的利益。據《南澗甲乙稿》:

國朝政事,待著夷之禮最為詳備。

中國的禮儀以外交的形式傳達到了周邊的小國,儒家的長幼尊卑周禮文化也印在了小國和中國的關係之中。藩國和中國以儒家文化為本,以朝貢的方式互通友好,維持政治的和平和促進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竹書紀年》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五節》

《南澗甲乙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