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傷害中國企業形象,重罰瑞幸不為過

自曝造假刷屏網絡之後,瑞幸咖啡就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瑞幸被稱為“美利堅韭菜收割機,國貨之光”,但造假就是造假,引發的後續效應還在不斷髮酵中。

4月27日,圍繞著瑞幸咖啡,又發生了幾個大消息。

上午,有消息稱,瑞幸咖啡被公安、工商部門接管,造假的可源庫被挖走,所有高管被盤查等等。

下午,又有消息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到瑞幸北京總部展開調查,證監會協助美方查賬。


嚴重傷害中國企業形象,重罰瑞幸不為過


下午15點,瑞幸咖啡發佈微博,稱公司在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公司及全國門店運營正常。

嚴重傷害中國企業形象,重罰瑞幸不為過


根據媒體的報道,證監會已經派駐調查組進駐瑞幸多日,多位審計人員正對瑞幸財務進行審計。

瑞幸是美股上市公司,很多人都認為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管轄,不歸中國證監會管轄。但現在不是這樣了,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賦予了證監會“長臂管轄”權。

“長臂管轄”的大概意思是,在境外證券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如果做出了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事情,中國證監會可以按照新修訂的證券法予以處罰、追責。

瑞幸咖啡,註冊地點開曼群島,上市地點美國納斯達克,但在中國境內從事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取得收入,境內實體註冊地點在中國廈門,所以完全符合新證券法的有關“長臂管轄”的規定,中國證監會完全有權力調查它。


嚴重傷害中國企業形象,重罰瑞幸不為過

證監會調查瑞幸,也是新證券法實施後,首次行使長臂管轄權。

4月2日,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中國證監會火速關注此事,對瑞幸的造假予以譴責。

4月15日,金融委第二十六次會議指出,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很顯然,瑞幸的造假已經在會議上被定性為“惡劣行為”。

瑞幸一家企業造假,背後倒黴的是其他中國企業。中概股的形象、中資企業的形象都會受瑞幸造假的影響。

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傑伊.克萊頓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這已經是克萊頓第二次公開提示中概股的風險。

身為美國證券界的掌門人,直接向投資者喊話不要買中概股股票,這可是聞所未聞之事,這也反映了瑞幸的造假對中國公司形象的傷害是多麼巨大。

克萊頓的這番話無疑會增加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

瑞幸自曝造假,不僅引發自身股價暴跌與熔斷,也殃及了一大把中概股。瑞幸破壞了中國企業形象的破壞,極大增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的難度,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影響都是非常壞的。

然而有一些人,卻天天把“割外國韭菜、國貨之光”等詞掛在嘴邊,似乎瑞幸倒閉了就沒人給他們發優惠券了,他們就褥不到羊毛了,這種心態實在是令人無語。

瑞幸在美國上市沒錯,但買瑞幸股票的就沒有中國投資者了嗎?恰恰相反,可是有大把大把的中國投資者買了瑞幸股票!瑞幸割美國韭菜的同時,也在割中國投資者的韭菜。

瑞幸這是赤裸裸的造假欺詐,難道“國貨之光”就是造假欺詐?外國人看了這種“國貨之光”的發言後,又該怎麼看中國企業?

瑞幸的造假是給中國所有企業抹黑,一些人如果置這個嚴肅的問題於不顧,把恥辱當成光榮來吹噓,那真是三觀都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