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每個兒童應該擁有一個最佳的人生開端;每個兒童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每個兒童都應該有機會充分發掘自身潛能,成長為一名有益於社會的人--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01

花高價送6個月大的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早期教育,一大波早教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2015年,我很榮幸的成為一個新手媽媽,懷孕期間,我就研讀了不少育兒書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當時我是自己創業,在家休了六個月產假,當兒子6個月大時,我因為身體原因無奈斷奶,只好把孩子交給婆婆來帶。

婆婆是非常傳統的農村婦女,思想沉痼, 而我又比較強勢固執,所以我倆經常因為孩子教育的問題爭的面紅耳赤。有一次,我約了攝影師來家裡給孩子照相,並花了1500元給孩子辦了一張游泳卡,婆婆知道後,對我冷嘲熱諷:“真是有錢沒地方花,你們這些年輕人就知道亂花錢,你們這輩人也沒照相游泳的,不也都長大了。”類似的情景,我們之間也經常上演。

後來,我又花了7500元給孩子報了一個早教班,婆婆知道後,更是暴跳如雷:“你真是敗家!”這一次,我也甩了狠話:“我自己賺的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錢都交了,你帶著孩子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雖然婆婆百般不願意,但因為捨不得錢,還是妥協了。

一年早教課程下來,不僅孩子成長了很多,婆婆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變化。有一次,孩子不吃飯,吵鬧著要看電視,婆婆說:“寶寶,老師說了,要先吃飯,然後才能看電視。”要知道,這事如果放在以前,婆婆一定會順著寶寶的;還有一次,課堂老師教了遊戲歌曲,婆婆竟然帶著寶寶一起學習。

早教班不僅讓孩子成長了,也讓婆婆改變了。早教竟然可以帶來如此大的影響,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其實,關於早教值不值的爭吵不僅時常成為我們家的熱門話題,它也是一個現實話題。

山東衛視《育兒大作戰》第四期節目中,嘉賓和各位育兒專家就曾針對“孩子到底應不應該上早教班”這一話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育兒專家張雅蓮表示:

三歲之內是孩子腦黃金的最佳開啟階段,用則進,廢則退

辣媽鄧莎表示,自己曾在兒子大麟子4個月大時,將他送去早教班,她相信早教鍛鍊了孩子溝通、社交能力。

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Montessori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的教育專家-瑪利婭·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稱: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應該有一種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釋放人的潛能。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為人一出生就具有無限潛能。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成長軌跡,教育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就要先去了解他。在蒙特梭利,我們職責是,先去了解孩子,之後為他創設一個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環境,之後去引導他,釋放他與生俱來的潛能。

由此可見,早教是非常必要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他自己的發展需求,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健康良好的環境,真正地去感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將我們的想法強加於他,引導和鼓勵遠比命令更有效。

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激發他們的潛能。

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02

早教一年,在婆婆眼裡變成了“這錢花的真值”

兒子去上了一年早教後,在家裡幾乎不看電視,說話還不利索的時候就開始咿咿呀呀地顯擺他的音樂天賦。兩歲時,就可以自己獨立吃飯、上廁所,偶爾還會幫奶奶端菜擦桌子,時不時還會在家給我們講故事,現在,他編故事的能力一流,每晚睡前都是他給我講睡前故事。我在奶奶眼裡再也不是“敗家”亂花錢的兒媳婦。上完課,完全不需要我提醒,奶奶就知道了,孩子多大該學什麼、該懂得什麼,目的非常明確。而且,自從上了早教班,奶奶也格外重視科學育兒,還專門讓我買了《育兒知識百科全書》來學習。兒子的早教經歷也切實讓我體驗到了早教的魅力。

下面,筆者將結合親身經歷,給大家分享早教好處。筆者認為,早教的好處主要有以下3點:

第一,營造發展環境,讓寶寶“雙商”起飛

早教課程都是根據不同月齡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安排上課內容的。比如像動作類:俯臥抬頭、頭豎直、翻身;認知能力:視覺、聽覺、觸覺;語言能力;社會行為能力,如吃喝拉撒;精細動作,如搖、抓、拿等;思維認知。早教課堂提供了一個非常適宜孩子心智發展的環境,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提供相應的早教課程,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寶寶“雙商”在線。有一天,我和四歲的兒子躺在陽臺上曬太陽,當時孩子說:“媽媽,你看那一大塊白雲,看起來軟軟的,好像棉花糖呀。”我當時都覺得自己是幻聽了,真是不敢相信一個四歲的娃,他的認知和知識儲備竟能有這麼大。

第二,讓寶寶提前熟悉社交“小社會”,為寶寶之後入園打下基礎

社交能力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禮貌待人、有效溝通、體貼別人的感受、自我表達等等。早教課程一般是小班制教學形式, 身處集體環境裡的孩子就組成了一個屬於他們的“小社會”,在屬於他們的空間裡,孩子們也需要一定的“交際規則”。提前熟悉這樣的社交“小社會”,可以消除與孩子的陌生感,增強人際交往能力,而且還能讓寶寶儘早學會分享,到了陌生環境中也能更快的融入。

第三,增進親子關係,讓愛縈繞心間

早教課程一節課一般需要40分鐘左右,15個月齡內的寶寶是需要一名家長帶著寶寶一起上課的。這也大大地增加了親子互動的時間,通過一系列的親子游戲,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也給我們提供了與其他家長學習交流的機會。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對父母說愛”是難於啟齒的,其實愛是需要表達的,在我們家,寶寶摔跤了,我們都會第一時間給孩子擁抱,幼兒園裡老師發了小點心,他也會想著帶回家給奶奶吃。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不止是知識更是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愛。


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03

那麼,如何科學育兒呢?

有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學習育兒知識,提升科學育兒能力

科學育兒涵蓋的內容非常廣闊,到底什麼叫科學育兒呢?

所謂科學育兒,就是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對嬰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從孕期保健、胎教到兒科疾病、幼兒保健、科學飲食、幼兒教育等,可以說,它涵蓋了從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後一系列的科學的保健、保養、育兒知識。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這本書中也講到,科學育兒是包括了從如何照顧小嬰兒到如何培養兒童的自信等全方面的內容。但是科學育兒也不是簡單的照搬教條,照本宣科,而是需要你真正地去用心探索適合自家寶寶生長髮育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是需要因材施教的。

上早教班其實也是藉助於早教機構專業的知識和理論,我家奶奶就是通過陪伴孩子上早教課程才意識到科學育兒的重要性。而且,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陣營,家長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師,早教班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家長還是應該把早期教育理念貫穿到孩子平時生活的小細節中,在生活中鼓勵、誘導和幫助孩子通過自我活動來感知生活,獲取生活經驗,把早教理念融入到生活中去。其實,這非常容易做到,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問問題,有些問題,我們會甚至會覺得很好笑,覺得壓根就不是問題,但是又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那怎麼辦被,首先停下手中的工作跟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媽媽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問題,你這突然一問還真把媽媽給問住了,要不,我們一起去查一下資料。”這樣,先是肯定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後又引導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解決。

第二:父母主動增加“有效陪伴”

什麼是“有效陪伴”呢?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

在嬰幼兒時期,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可見,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而且,對孩子的陪伴,不僅要“花時間”,更要“花心思”。

如何理解呢?

其實,“有效陪伴”意味著:當孩子需要陪伴時,你首先應該停下手裡在做的事情,認真聆聽孩子的需求,讓他感受到你的尊重,不要敷衍孩子。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雖然他不會說話,有時候甚至不會回應,但當你與他互動時,一定要全情投入,可以拉著他的小手,看著他的眼睛,讓他通過肢體接觸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抱著手機坐在孩子身邊,偶爾抬頭督促:“快點寫作業。”這不叫陪伴,叫監督。孩子在這樣的監視下,內心是壓抑的,反抗的,只會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第三:傳遞科學育兒理念,讓老人接過愛的“接力棒”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普通的職場媽媽都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可能很多人也沒有條件像我一樣送孩子上早教課程,而老人固有的育兒理念根深蒂固也很難改變,《安家》中宮蓓蓓就因與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產生矛盾。

面對這樣的問題,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對待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耐心,他們也沒有想象中那般不講理。老人們的經驗也不是全都是錯的,我們可以和他們溝通一起學習育兒知識,閱讀相關的育兒書籍,觀看育兒節目,只要思想觀念改變了,老人也可以科學育兒。

心態左右意識,意識決定行為。

面對同樣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結果往往截然不同。跟老人蠻橫對著幹,只會兩敗俱傷,但是採用“曲線救國”的方式讓老人改變觀念,反而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花高價送兒子上早教,卻被婆婆嘲諷“浪費錢”,到底值不值?


04

總結

今天,我們聊了有關“上不上早教班”的問題,知道了早期教育的好處,由此,也引出了科學育兒的三種方法,即:

第一,學習育兒知識,提升科學育兒能力

第二:父母主動增加“有效陪伴”

第三:傳遞科學育兒理念,讓老人接過愛的“接力棒”

事實上,早教班其實並不是非上不可的,但是早教理念卻是必須具備的。

科學育兒,才能讓你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收穫更多。

寶媽們如果還有其他相關問題可以關注留言,期待我們可以一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