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在員工成長時,他們需要更多的運用自己的頭腦來幫助企業並被認可的機會,企業管理中若存在以下15種墮怠行為,要注意了!


1、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存在於大部分的管理隊伍中,對於大多數管理者而言,你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領域,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難題,敢不敢有所追求?如果是不敢的話,都是安於現狀的表現,也是不思進取的表現。


2、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大部分管理者,什麼事情心裡都清楚,但就是不敢站出來說話、反饋問題,或者不敢去推動,怕得罪周邊,怕得罪領導,還怕得罪下屬。這樣在這麼大的組織裡,在流程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管理者怎麼能推動解決問題,怎麼能夠當責,怎麼能夠持續改進?


3、以領導為核心,不以客戶為中心

現在公司最深惡痛絕的就是做“膠片”。有些管理者在給上級做彙報前,為了做一個彙報膠片,不知道要召集自己的下屬開多少次會。

如果說,我們做膠片的過程,是進一步去思考、去討論、去達成共識、去找到方向、找到思路,那做膠片的過程是增值的;如果連這個過程都不要了,那也太教條了。


4、推卸責任,不懂反省

馬電案例反映出,面對問題,大部分管理者認為搞清楚是某個人的問題,那就跟自己沒關係了。如果發生任何事情,管理者都習慣性地先看自己有什麼問題,都先把自己的原因找出來,那麼真正的原因就出來了。


5、發現問題,不找根因


「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大部分管理者,養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出了什麼事情,打個電話“你搞定”。

管理者應以身作則,及時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根因。實際中大部分管理者根本沒有去找,只是打了一個電話,或者批示了一下,這樣怎麼能夠把事情搞透徹,怎麼能夠找到解決辦法?怎麼能真正解決問題?


6、只顧局部,無全局意識

管理者為了自己部門的利益,明明知道影響公司利益,卻在下面想方設法,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

其實這些行為,上級領導都是知道的。你這樣做,公司怎麼敢交給你更大的責任。如果你的責任更大,你更以局部利益為主的話,那以後公司的整體利益誰來保證?


7、不敢“淘汰惰怠員工”,搞“平均主義”

「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多數管理者在管理時拉不開面子去處理問題,尤其是對老員工,有些還是自己的老領導或自己老同事,更拉不下面子。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淘汰,你不拉開差距,你就是對那些高績效者、對那些優秀者不尊重。

每個團隊,都可以適當排序,尤其對那些惰怠了的員工,在整個團隊裡排排序,看看他應該在哪個位置,然後給他合理地定級,合理分配,科學管理。


8、經常抱怨,從不推進

有些員工會經常抱怨流程多、流程複雜,並且時時掛在口頭上。如果真發現流程有問題,一定要指出哪裡流程多、哪個流程有問題。這樣公司才知道從哪個方面得以改進,如何改進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9、不敢挑戰,不願離開舒適區

很多管理者不敢去新領域,不敢接受挑戰。企業應當培養全方位發展的人才,實際中,大部分管理者會出現患得患失,不願離開舒適區,這樣很不利於他們自身的發展。


10、不敢為被冤枉的員工說話

部分管理者怕為被冤枉的員工說句公道話,怕說了,可能就會被公司“戴帽子”。如果你真的覺得某個員工被冤枉了,為什麼不敢說呢?要麼你根本就不對這個員工負責任,要麼就是怕說了以後被上級批評,怕得罪人。但如果你都不敢說話,那又如何保護他們?


11、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

部分管理者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任何地方來了事,他立即就傳下去了,不管這個事情該不該做、要不要做,反正不是自己親自做,這樣一來就讓下屬苦不堪言,不能聚焦工作。


12、熱衷討論,從不解決


「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很多管理者討論存在問題的時候,都是洋洋灑灑,能道出具體問題來,但從不去解決問題。作為管理者,如果能夠把你們授權範圍內能解決掉的問題全部解決掉,那麼很多問題就沒有了,特別是潛規則。對於你解決不了的,不在你授權範圍內的,若你不去推動解決,那怎麼能夠解決?


13、只報喜不報憂

“捂蓋子現象”在企業管理中經常出現,無論是寫總結還是做述職,講起成績、經驗來頭頭是道,問題和不足則一筆帶過。最可怕的是質量上的捂蓋子,搞“和諧”,不主動暴露質量問題、流程執行問題。如果我們不敢暴露問題,如果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那產品的質量就沒辦法保證,我們就會失信於客戶。


14、不進取,不主動學習

部分管理者憑著經驗做事,走的是“經驗主義”的老路。華為要從“土八路”走向正規軍,過去的成功經驗並不是未來前進的方向標,必須開放自己,自我批判,時刻學習,這時刻提醒著我們要主動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


15、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


「MPC·管理」 管理者的15種墮怠行為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有些管理者只關注“我做了呀”,但不管“做得結果如何”。只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就會形式主義,很容易把事情複雜化,把動作做得很優美,效果卻不好。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管理者的15種惰怠行為,希望大家能把管理者的惰怠行為作為自我批判的依據。這樣,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從自我批判開始,與惰怠行為做鬥爭,管理者才能真正地當起責來,使企業的力量更加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