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先秦詩鑑賞》之《橘頌》

讀《先秦詩鑑賞詞典》之《橘頌》

橘頌》是一首詠物抒情詩。前半部分緣情詠物,以描寫為主;後半部分緣物抒情,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一體。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歌頌,橘樹的形象是詩人用以激勵自己堅守節操的榜樣。[1]

作品名稱

橘頌

作品出處

九章

文學體裁

楚辭

作者

屈原

意義

中國第一首詠物詩

快速

導航

簡介原詩翻譯註釋簡析背景知識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2]

簡介

“橘”與詩人屈原的形象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體現了詩人屈原忠於楚國,至死不渝的精神,體現了詩人高潔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樹讚美堅貞不移的品格。作者認為橘樹是天地間最美好的樹,因為它不僅外形漂亮,“精色內白”“文章爛兮”,而且它有著非常珍貴的內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長在南國,這是一種一心一意的堅貞和忠誠,再如它“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使得它能堅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無私的品格。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願意以橘樹為師,與之生死相交的願望,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達。

原詩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鄂教版語文八上寫的是“類可任兮”)。

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3]

翻譯

你天地孕育的橘樹喲,生來就適應這方水土。 稟受了再不遷徙的使命,便永遠生在南楚。

你紮根深固難以遷移,立志是多麼地專一。 葉兒碧綠花兒素潔,意態又何其繽紛可喜。

層層樹葉間雖長有刺,果實卻結得如此圓美。 青的黃的錯雜相映,色彩喲簡直燦若霞輝。

你外色精純內瓤潔白,正如堪託大任的君子。 氣韻芬芳儀度瀟灑,顯示著何其脫俗的美質。

讚歎你南國的橘樹喲,幼年立志就與眾迥異。 你獨立於世不肯遷移,這志節豈不令人欣喜。

你紮根深固難以移徙,開闊的胸懷無所欲求。 你疏遠濁世超然自立,橫聳而出決不俯從俗流。

你堅守著清心謹慎自重,何曾有什麼罪愆過失。 你那無私的品行喲,恰可與天地相比相合。

我願在眾卉俱謝的歲寒,與你長作堅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從不放縱,堅挺的枝幹紋理清純。

即使你現在年歲還輕,卻已可做我欽敬的師長。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將永遠是我立身的榜樣。[3]

註釋

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嘉:美,善。橘徠服兮:適宜南方水土。徠,通“來”。服,習慣。這兩句是指美好的橘樹只適宜生長在楚國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稟性、天性。這兩句是說橘樹稟受天命,不能遷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國。

⑶壹志:志向專一。壹,專一。這兩句是說橘樹紮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榮:白色花。這兩句是說橘樹綠葉白花,長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摶(tuán):通“團”,圓圓的;又一說,同“圜”(huán),環繞,楚地方言。這兩句是說橘樹枝條重重,刺兒尖尖,果實圓圓。

⑹文章:花紋色彩。爛:斑斕,明亮。這兩句是說橘子皮色青黃相雜,文采斑斕。

⑺精色:鮮明的皮色。類任道兮:就像抱著大道一樣。類,像。任,抱。這兩句是說橘子的表皮顏色鮮明,內瓤雪白瑩潔,好似可以賦予重任的人。

⑻紛縕宜修:長得繁茂,修飾得體。姱(kuā):美好。這兩句是說橘清香馥郁,妝扮得體,美而不醜。

⑼嗟:讚歎詞。這兩句的意思是:可嘆的是你從小就有志向,與眾不同。

⑽“獨立”二句:意思是說:你深固其根,難以遷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懷開闊。這兩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難以遷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蘇世獨立:獨立於世,保持清醒。蘇,甦醒,指的是對濁世有所覺悟。橫而不流:橫立水中,不隨波逐流。這兩句的意思是:你對世事清醒,獨立不羈,不媚時俗,有如橫渡江河而不隨波逐流。

⒀閉心:安靜下來,戒懼警惕。失過:即“過失”。這兩句的意思是:橘閉心棄欲,謹慎自守,所以終無過失。

⒁秉德:保持好品德。這兩句的意思是:橘秉持美德,沒有私心,可與天地相合。

⒂願歲並謝:誓同生死。歲,年歲。謝,死。這兩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與橘樹同心並志,一起度過歲月,做長久的朋友。

⒃淑離:美麗而善良自守。離,通“麗”。梗:正直。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善良美麗而不淫,性格剛強而又有文理。

⒄少:年少。師長:動詞,為人師長。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年雖少,卻可為人師長。

⒅行:德行。伯夷:古代的賢人,紂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對周武王伐紂,與弟叔齊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認為他是賢人義士。置:植。像:榜樣。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的道德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樹種在園中,作為榜樣。

簡析

《橘頌》是一首詠物抒情詩。前半部分緣情詠物,以描寫為主;後半部分緣物抒情,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一體。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歌頌,橘樹的形象是詩人用以激勵自己堅守節操的榜樣。

題解: 讚頌橘樹之美。“頌”是一種詩體,取義於《詩經》“風、雅、頌”之“頌”。前人多以為此詩作於屈原青少年時代,也有人以為作於放逐江南時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懷王朝初被讒時所作”,似更符合詩中“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等句透露的詩人境遇。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了。《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不是一大缺憾嗎?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閒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橘頌》可分兩節,第一節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開筆“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響:一樹堅挺的綠橘,突然升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紮根於“南國”之土,任憑什麼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受命不遷”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俊美可親。詩人接著以精工的筆致,勾勒它充滿生機的紛披“綠葉”,暈染它雪花般蓬勃開放的“素榮”;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剡棘”,但那只是為了防範外來的侵害;它所貢獻給世人的,卻有“精色內白”,光采照人的無數“圓果”!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正是如此“紛縕宜修”、如此堪託大任!本節雖以描繪為主,但從字裡行間,人們卻可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嘉樹”的一派自豪、讚美之情。

橘樹之美好,不僅在於外在形態,更在於它的內在精神。本詩第二節,即從對橘樹的外美描繪,轉入對它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屈原在《離騷》中,曾以“羌無實而容長”(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質),表達對“蘭”、“椒”(喻指執掌朝政的讒佞之臣)等輩“委其美而從俗”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年歲雖少,即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後,更是“橫而不流”、“淑離不淫”,表現出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縱然面臨百花“並謝”的歲暮,它也依然鬱鬱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詩中的“願歲並謝,與長友兮”一句,乃是溝通“物我”的神來之筆:它在頌橘中突然攬入詩人自己,並願與橘樹長相為友,面對嚴峻的歲月,這便頓使傲霜鬥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而後思接千載,以“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收結,全詩境界就一下得到了昇華——在兩位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前文所讚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徵,而高高映印在歷史天幕上了!

從現在所能見到的詩作看。《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繫起來,給予熱烈的讚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讚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的奇特境界。從此以後,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為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無疑僅屬於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為千古“詠物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