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養老不可不知的“會員制”養老模式(一)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讓我們把日曆掀回到16年前的2002年,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清路的“太申祥和國際敬老院”正式開放運營,這應該是中國養老史上第一家“會員制”養老機構。

做養老不可不知的“會員制”養老模式(一)

圖/北京太申祥和山莊(國際敬老院)

1999年試營業 2002年正式開業

彼時,太申祥和的周邊一片荒涼,6年後,對面的永旺商城開始營業(PS:後來日本的幾家永旺商城也開始涉足養老產業,頗有趣味)。

又過了幾年,北大國際醫院正式落戶於此(PS:北大國際也曾規劃了一個50000多平的CCRC,但終未落地)。隨著周邊地價、房價的飆升,如今看來,120萬左右的會員費在這個區域其實並不貴,因為與大多數會員制項目不同,這個會員費是全額退還,而且目前入住的很多客戶是早期相對較低價格的入會會員。

做養老不可不知的“會員制”養老模式(一)

圖/上海親和源·康橋會員制養老社區

2008年正式開業

時間來到2008年,在中國的南方,上海親和源·康橋會員制養老社區正式開業。

如果說2002年的太申祥和開創了“會員制”的概念,那麼2008年的親和源則把這個概念真正做到了“產品化”,由此開創了中國式養老社區的標準配置雛形:自理公寓+護理機構/護理院+醫療+公共配套,此後類似項目基本無顛覆式創新,更多是在配置標準的升級。

與太申祥和不同,除了押金模式的A卡外,親和源還首次推出了躉交模式的B卡,而即使是A卡,也擺脫了純押金式的定義,具備了投資的價值屬性。

從太申祥和,到親和源,“會員制”模式成了養老圈最熱的詞,高端項目更是熱衷於“會員”之名,有些諮詢公司甚至將會員制定義為“盈利模式”,不免有些荒謬。

做養老不可不知的“會員制”養老模式(一)

自此之後,泰康之家、萬科隨園嘉樹、保利和熹會、遠洋椿萱茂、首厚康健、復興星健等企業相繼推出各種類型的會員制產品,“會員模式”不斷上演,但如果我們拋開“會員制”的外衣,不再糾結於稱謂和叫法,實際上會看到其會員的實質千差萬別,從生意邏輯上講,也有優勝之分,且看後續:

關注人民養老論壇,瞭解更多養老產業資訊!本文部分轉發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與本論壇編輯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