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渴望爱,而无条件去爱时

犹如那优美的曲子,其旋律必有高低,必有激昂与弱音。

生命,就像一首曲子,没有人愿意聆听那单一而无起伏的声音。

世间,有爱,就有痛,爱是生命激昂的旋律,而痛是生命低谷的抽泣。

生命,在起伏之中,才有精彩,才有情趣。若是怕痛,而不敢爱;怕破灭,而不敢梦想,生命最终会变得苍白荒凉。我始终认为——梦想哪怕破碎,也好过没有梦想的生命。

爱过,痛过;喜过,悲过;梦想过,挫折过;追求过,失败过——生命有起伏,有波澜,有精彩,这样的一生,才是值得活的。

2009/10/3

当渴望爱,而无条件去爱时,诗人将爱的渴望化作了诗篇,作家将爱的渴望化作了小说,画家将爱的渴望绘成了画作,音乐家将爱的渴望幻化成了旋律。

贝多芬终生未婚,而这个视“爱与自由甚于一切”的音乐家,内心一直期盼着生命中能有一位灵魂伴侣。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那首生前未发表的《致爱丽丝》时,从那清新优美的旋律中,仿佛能看到一位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也能感受到贝多芬对这位少女纯洁的爱意。这首曲子,其实是为特蕾泽·玛尔法蒂而作,她是贝多芬的学生,那一年她十七岁,而贝多芬已经四十。对于她的那种情感,显然是不能表白的,所以,他内心虽有美好的向往,却只是默默的将爱意化作了创作,将那不能用言语直白的爱意化作了音符,诗意的倾诉,我想,他谱曲时的心情必是甜蜜而舒畅的。

那优美的旋律,还有那隐藏的爱意,感动了千万心灵。

有创造力的人是幸福的,向往而于现实不能,虽有痛苦,却能化作创作的源泉,不仅是个人的幸运,而且是世界的幸运。

2009/10/3

人类的情感,也许是世间最奇妙之物。

我们的种种追求,难道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情感吗?多数人,已经告别了生存的基本需求,我们更加追求感觉的精彩,其实就是为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009/10/4

马云的访谈中一句话印象是最深的——“人,没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梦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这个商业社会,多数人的理想是用财富来证明自己,少数人用才华来证明自己。

一个社会,若只有对财富与权力的追求,而无其他理想,那显然是可悲的。商业社会,当然需要一流的企业家,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一流的艺术家,诗人,作家,画家……,社会的丰富和多元化,不是依赖于金钱,而是依赖于人们不同的梦想,还有梦想的土壤。

2009/10/4

有些人,天生就对美的事物有感应力,对智慧有执着的追求,对创造有与生俱来的热情——他们是人类中最具创造力,最有才华的人。

不论外露粗犷,还是儒雅,那富具创造力的心灵,都比一般人要细腻敏感,不论是音乐家、艺术家,还是诗人、作家、思想家,无不如此。

那富具创造力的心灵,易被那美好的灵魂激起灵感的波澜。他们将热情与爱意,以各自的创造表达——诗人以诗,画家以绘画,而音乐家以旋律,种种表达都是人类最美妙的才智之作。


当渴望爱,而无条件去爱时


2009/10/4

内心的热情,是创造力的源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热情会不断消减,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的琐碎,使其无暇顾及这种热情,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就像躯体必将衰老一样,热情也会遭遇这种衰退。

2009/1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