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修復生態就是修復城市的風貌,使其不蒙塵、不落灰,碧水藍天,心曠神怡。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水鄉紹興在此之際交出了一張令人欣慰的答卷。“3月份的排名差一點擠進前20位,這是有排名以來我市取得的第二好的成績,這樣的進步來之不易。”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副處長羅瑜萍查看最新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後由衷感慨,隨即將這一好消息分享給相關科室人員。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資料照片)記者 何雯 攝

七年漫漫“生態整治”路

“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的信息顯示,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6%,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長三角41城市第一,空氣質量改善情況達到歷年最好水平。”如今,再看紹興的空氣質量排名,羅瑜萍內心多了一絲欣慰。“治理剛開始,紹興的名次在末位徘徊了幾年,隨著治理成效顯露,名次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往前衝!看最近的排名,感覺每天都在一點點攀升。”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圖為諸暨應店街鎮雙龍水庫)

回望過去,七年前的情況卻是慘烈的。

羅瑜萍的電腦裡至今還保存有人民網2013年12月31日發佈的一篇不足400字的消息。該消息點出這一年全國霧霾頻發、重點監控的全國74個城市中,紹興的汙染天數比例達到了30.9%。還被列為當年74個城市中的“典型”。

“作為一名環保工作人員,看到這樣的新聞,內心很痛。”羅瑜萍說。“當時大家就想,再苦再難也要去改變這樣的情況,不能再讓‘紹興’出現在這樣的消息裡。”

為了紹興的生態未來,緊鑼密鼓、一刻不緩的整頓由此“拉開序幕”。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以來,紹興市積極推進印染等四大行業整治工作,尤其是2016年,紹興毅然對印染和化工這兩個最大產業進行整治。數據顯示,全市印染企業整合、重組、退出151家,佔比45%;化工業則整頓關停企業153家,佔比51%。嚴整之下,紹興關停重組了1/3的支柱產業。

同樣在2016年,紹興迎來一件大事——首部地方性法規《紹興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發佈。法規“撐腰”,責任意識“抬頭”,帶著沉甸甸的“民意”,紹興市環保執法人員挑起更重的擔子。“我記得,我們經常要晚上出去巡查,一時間,違法違規排放廢氣的企業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高劍平回憶說。

2018年,“治氣”力度進一步加碼——《紹興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佈。這3年,紹興“治氣”力度究竟有多大?從市藍天辦提供的信息可見一斑:僅2019年度,市藍天辦聚焦施工揚塵、拆遷煙塵、垃圾焚燒、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問題,共督查交辦涉氣問題372個,督辦53個。2019年10月-2020年3月,全市共查處各類涉氣問題2380個,處罰金額2800多萬元。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緊跟治理步伐,“約談”將成常態

“當前我市西北偏西風2級,請各區、縣(市)做好上風向揚塵源管控。”在一個名為“空氣質量達標進位專班”的微信群裡,不時有這樣的預警信息彈出。

“收到!”紹興“治氣”分管負責人們迅速“聞令而動”。

落實治氣責任“最後一公里”問題,強化責任擔當成關鍵。今年3月,我市出臺《紹興市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同時,又配套發佈《紹興市大氣汙染防治責任追究辦法》和《紹興市大氣汙染防治考核辦法》(即“一方案兩辦法”),首次將大氣汙染防治納入到黨政領導幹部責任追究體系,明確區縣市和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大氣汙染防治負責制,對空氣質量排名長期落後或倒退、改善情況差等情況實施責任追究。

越城區政府率先對8個鄉鎮(街道)分管負責人進行了集體約談。據瞭解,紹興市3個空氣質量國控監測站點均設在越城區,越城區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到紹興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空氣質量排名。“將以‘約談’為契機,知恥後勇,奮起追趕,迅速扭轉屬地空氣質量不佳情況。”越城區一位被約談的街道分管負責人坦言。

“對空氣質量排名長期落後或倒退、改善情況差的屬地進行‘約談’將成為常態。”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在責任意識不斷承接的情況下,相信紹興也能走穩這條綠色生態發展“長壽道”。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浙江發佈通知:學校收費有變!

紹興1.8億元消費券,發!

每個努力的勞動者,都是身懷絕技的大俠!

紹興發放1.8億元消費券,商家怎麼參加?官方解答來了

紹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緣何能達到長三角第一?

當班小布:屠妍婷

來源:杭+新聞

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編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