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的小店

村里的阿叔阿婶有二个女儿,我们小时候,阿叔就在村路边开个小店,记得当年阿叔的小店里,只有些糖果,瓜子,盐,牙膏,洗衣粉,还有老头们抽的白纸包香烟,香烟是阿叔自己做的,工艺简单,就是把香烟丝炒好,然后用专门裹烟丝的纸裹紧,再切成一段一段,就成香烟,糖果和瓜子都不好卖,唯有土造香烟好卖、充分反映当时经济的贫困。

有时特别想吃糖果,二分钱一粒,也没钱买,馋得咽口水。

十二岁的夏天,学校举行学雷锋活动,帮助人家家庭挑水,打扫卫生。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们,帮阿叔家挑了满满一缸水,水是从井里打上来的,井很深,绳子有十几丈长,绳子系在水桶把上,慢慢地放到井水中,使劲抖几下绳子,桶歪到水中,满桶的水再用两只手一上一上往上拉,现在回想当年才十多岁站在井口扯绳子提桶水的情形,腿还发抖,那天阿叔给我们每人一粒糖,我和小伙伴舍不得独吞,回家咬一半给妈妈。

有一年,妈妈病了,来看望妈妈的亲戚都兜一包红糖来,红糖用开水冲好,喝得真甜,亲戚来了,妈妈打一个荷包蛋,加上红糖,再放点自己炒的糯米花,不知多好吃。妈妈说这些红糖不能全放家里,会化的,就送到阿叔的小店,千叮咛万嘱咐让阿叔按批发价卖给村民,阿叔说一定照做。

我上了大学,到外地工作,阿叔的女儿长大了,没考上大学,也有出息了,在市里开批发部,还把阿叔阿婶接到市里。阿叔的小店关门了。

妈妈说:"有空回来,去看看村里的阿叔,买东西也从他们家店买,一村人要帮衬一村人"。

我嘴上答应是,但还是从外地带些特产回来,总认为外地的特产比阿叔女儿店里的好些,名声大些,老妈跟别人说话有底气些。

母亲在世最后二年,奔七的阿叔阿婶又重新回到村边开店,两间小店面装修得干干净净,里面物品玲琅满屋,我就纳闷,这么多东西两老人能忙过来不,加上农村现在都是孤寡老人,卖给谁啊。

母亲又千叮咛万嘱咐,回来只能从阿叔家店里买东西,一定要帮衬阿叔,说村里的老人白天都在阿叔家门口雨棚下打牌,下棋。果不其然,不知何时阿叔门前挨墙搭了很大的雨棚、雨棚上被高高的大树枝叶盖着,夏天乘凉特凉爽,冬天三面大宅门一拉,留个窗,透气,暖气开着,老人们捧着手,坐在一起聊天,很是惬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阿叔的女儿,说起了阿叔开的小店,麻雀虽小,样样俱全。

阿叔女儿说:"店里东西都是正品,每样到期卖不掉就销毁了",

我说:“这样不是亏本”?

阿叔女儿轻描淡写地说:“什么亏不亏的,每样物品放的很少,让老人家方便”,

看着阿叔的女儿,突然感到她很高大,自己很渺小,停下她接着又说:“你不觉得这些老人聚在这里很开心吗”。

我使劲点头承认,确实很开心,因为每次从母亲的电话中听出。

母亲离世了,阿叔的小店依在,小店的朴实依在,小店的温暖依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