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道德经:人的智慧对天地之道来说,渺小的不值一提。

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智慧对于人来说本身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人却愚蠢的将智慧发展成了“减分项”。

因为世俗之人自认为有智慧,所以总以自己的能力妄图主导世间一切,以自己的认知去审视生命中出现的好与坏,当自己将世事区别为好和坏之后,就会过度的趋向于好,也会妄图主导事物发展,期望事物向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方向去发展。

但是人生所有的刻意作为,未必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之内的结局,反而让事情更糟。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意思就是说:以无为之心去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以无味之心去品味。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刻意妄为,你只需要发现、明白、知道,然后顺应自然就好,因为顺应事物本身的规律去发展才是最好的决策,而不是肆意妄为。

对于人生来说,很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主观过多思虑,过于妄为而带来的。

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就好像在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了人生难解的结时,也就会想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决和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越来越糟。

当一些事情超出自己能力之外时,或者超出自己的认知之外时,最好的方式是顺应自然去发展,有些事情急着去解决反而解决不了,刻意去妄为反而会越来越糟。

顺应这件事情自然的发展,过段时间你会发现事情便能迎刃而解。

因为在你顺应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中,顺应的也是事物本身的规律,这件事情既然出现和形成,一定有你看不到的因素存在,而你的肆意妄为只会背离这些规律和因素而行,换一种方式,顺应事情的本身去发展,反而会有意想之外的结局。

而且最关键的是,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自己臆想之中的问题,情绪扩大了事实的本质。

从事情的本源来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在你顺应的同时,放下的也是主观意识对于事情的掺杂和主导,所以,以无心之心去作为,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魏晋时期,时局多变,在仕途之中,少有人能安身保全自己,而阮籍则是一个例外。

他寄情于畅饮之中,绝口不与人谈论天下大事,司马昭想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跟阮籍的女儿求亲,阮籍为了躲开这件事情,大醉六十天,司马昭得不到提亲的机会,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同朝为官的还有一人叫钟会,多次拜访阮籍,请教当下时事,想从阮籍的话中挑出问题加上罪名,而阮籍每次醉的不能说话,也因此免去了灾难。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去左右和主导,但是却不知自己越是过多思虑,越是让事情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

倒不如学学阮籍,遇到问题不好意思直接回绝,直接开怀畅饮大醉六十天,我们在生活中即便不能大醉六十天,但是我们也可以做到关掉自己的心门和嘴巴,让事情自然的化育和解决。

有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去刻意掺杂和主导,事情就会自然化解。

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有意效法天道,却因为有意识的行为而效法不了自然天道,自身和外物一起丧失天性,像这样有意识的效法,自然会怎么样呢?圣人从未心存天道,从未心存人世,从未心存外物,和世间万物一起运行却没有偏废,言行尽善尽美而败坏之处,他们与自然融合达到如此程度,谁又能把他们怎么样呢?

真正的圣人没有刻意服从天道,但是他们却能和天道的规律完全吻合,而无败坏之处,谁也不能将他们怎么样。

道德经:人生最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

真正的智慧是不刻意的去求取智慧,真正好的行为是不刻意的主观妄为,因为人的智慧对于天地之道的事物规律来说,渺小的不值一提。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