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文:文史趣杂谈

引言

两宋时期酒文化一度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文人们举起酒杯共饮于一堂,将人生中的境遇一并通过饮酒抒发出来,将情感融入到饮酒之中,把酒当成是一种代表的意象。至此两宋时期的酒文化甚至开始决定文人之后的人生走向。

在社会环境的倒逼之下,文人在坎坷的仕途中看不到奋斗的希望,在饮酒中重塑思想境界,为其寻找解救的出口,企图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在创作中排解自身的情感,并成为当时酒文化发展的中坚推手,对于两宋时期酒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文人饮酒赋诗,将前半生的际遇孤注其中

宋朝酒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追其根源还离不开宋朝酿酒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酿酒工艺:

“亦未足以知麹糵之力,稻米之功。至于琉璃放逐, 秋生暮雨,朝登槽丘,暮游曲封,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

当时宋朝市面上流行黄酒,平时饮酒所需和大型节日都少不了酒的身影,统治者为了更好加强对于酒业的控制,因此推行酒的专卖制度,还会收取一定数额的酒税。文人们这一时期在酒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还并不是很突出。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更多体现在统治者为了贯彻重文轻武的政策,时常会广开宴席,君主借由宴席上的举杯交错来笼络人心,树立亲近的形象。文人在这些宴席上常常以诗酒为乐趣,一杯酒下肚之后尽情借着酒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当时也出现了很多创作于酒席之间的诗词韵律,不少名门旺族也十分流行在寿辰等重要日子设宴,文人在宴席上饮酒送诗也是一种酒礼的表现,文人们也热衷于参加诸如此类的宴席,在这些场合中似乎可以将自我的心绪烘托而出。

相对于唐朝饮酒的豪放而言,宋朝的饮酒方式则更加的含蓄内敛,文人们饱读诗书又普遍经历过科举考试的洗礼,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叫文雅式的饮酒作诗。特别是在宋朝程朱理学的引导下,宋朝文人讲求一种理性的精神,在表词达意中感悟精神情怀,并开创出饮酒体裁。

不过当时宋朝的文人,更多表达的都是一种抱怨,积怨与怨恨的成分占比更多,除了一般的宴席之外,由于宋朝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到处林立的酒馆为文人们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场所。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来更好体现出文人的风骨。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比较被人熟知的文人多如牛毛,比如说书法家张旭,就曾在酒后挥笔写出草书,蜿蜒纵横的笔迹一展其鸿鹄之志。另外苏东坡、辛弃疾等人在面临不安的境遇时,也重新转换角度。就拿苏轼来说,虽然经历了人生经历着大起大伏,三次被贬的经历未曾消磨他的意志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在《放鹤亭记》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

“山林遁士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仕途上的不如意并不能摧残乐观向上的生活本身,当时的苏轼找到了排解的出口,虽然内心尚有愤懑,但是未停止对于自我的鞭策,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的浮沉,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宋朝时局转变,诗人饮酒消愁愁更愁

类似于苏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同样好酒,她的作品伴随着她的成长而发生细微的积淀,在深闺之中的天真烂漫以及初为人妇的恩爱,都能在她早期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后来丈夫的离开,她孤身南渡后经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李清照开始从先前的小资式酌酒,到借酒消愁式的排解,她感伤国家忧患下家破人亡的凄惨境地,也深情思念着家乡故土,不愿辗转于异乡。也不甘于就此沦落,借着笔触将情感描写出来。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李清照后期的诗词更多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语境,不再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妇女形象,失去了情感上的依赖,同时积攒下来的古器一并在颠簸中丢失,这种痛苦足以让她改变,获得成长的最明显体现,就可以在她的作品中看出。

当时宋朝虽然确实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每年所输入的人才量较大,但是随着官僚队伍的日益形,后期朝廷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少文人在正式步入仕途之后,面对不堪的事实表现出了极其的不满,希望通过抗争来表明自身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这一时期酒除了消愁之外,也成为文人创作的一层保护膜,文人们在醉酒之后创作诗歌,虽是醉态但是创作内容确实分外清醒的,想要表达而出的不满丝毫未曾削减半分,在这种醉与不醉之间,恰是文人在经历后最真实的反映。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与此同时宋朝还进一步出现了新的群体士大夫,他们积极号召文人去追求高层次的真善美,要透过人生的不如意去寻找一个可以抒发感情的方向,并主张通过一种放浪形骸的姿态来完成对于际遇的控诉。就拿欧阳修来说,虽然遭遇多次贬谪,但是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反而是积极开导自己,主张随遇而安。

这一时期受到时局混乱的影响,宋朝的文人们与宴席、酒馆等分离出来,甚至开始纵情于山水之中,从山水游乐中获得平静以及内心的喜悦,借酒消愁指挥使愁更愁,倒是不如早一点选择开脱。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文人的心路历程,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于文人的影响之大。

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宋朝酒文化,在文人的支撑之下,饮酒中带有着感情的共鸣,饮酒之余的创作则是为饮酒镀上了一层文化的符号,文人也进一步同酒文化交融在了一起。

文人与酒文化交融渗透,宫廷酒文化也未曾懈怠

北宋时期统治者极力巩固朝中的官僚队伍,加强文官队伍的建设,并积极笼络文官。为了宫廷酒文化的有效开展,北宋统治者还设置了例如内酒坊这样的酒业管理机构,在日常与大臣的交往之中,常常会将宫中的自酿酒作为礼物奖赏给大臣。

当时朝廷内盛行光禄酒,不少大臣都以获得赏赐为荣耀,以品尝过光禄酒作为日后吹嘘的谈资,

黄庭坚就曾有幸喝过光禄酒, 这样评价光禄酒:

“翰林来馈光禄酒, 两家水鉴共寒光 。”

此外君主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造滋补酒,倾心于道术一心想要延长寿命,这也是让文人们时常诟病的地方。当时宫廷中经常会举行大型的宴会,来庆祝节日和重要的日子,统治者和大臣们声色犬马,共饮举杯。

青春伴酒好还乡,诗酒合情的波澜之余,宋朝文人为何与酒交融?

除此之外,宋朝时期的军队之中也盛行饮酒之风,另外由于怀柔政策的推动,统治者虽然颁布了相应的禁止法令,但是其约束效力却很小,军队的整体士气很弱,将士饮酒后经常去地方挑事,威胁地方的稳定,为之后的局势转变埋下了伏笔。

以宋真宗为代表的统治者极爱饮酒,做不到很好的表率,对于大臣酒后失职往往都宽容处理,这使得整体的统治处于涣散之中。文人们见证这些之后,为国家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患,但是又报国无门,这些因素都是致使文人新路发生转变。

综上所述,在宋朝的重文倾斜之下,文人们争相进入仕途,有的人几经尝试无力踏破门槛,有的人则是在仕途后,面临着内心的抉择,一部分文人选择随波逐流安于现状,一部分成为孤立出来的异端,虽然表明不愿同流合污,但是却敌不过现实的冲击。

文人就是在这些多方面的作用力下,,开始一步步接触酒,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饮酒之中 ,希望借由饮酒后的创作,为自己开辟一条新道德道路。最后说回重点,宋朝文人为何与酒文化交融,在一定的层次上来说,是环境逼迫以及个人选择的结果。

在一定的情境下,无论是那些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如酒一样一饮而尽,都是真实而鲜活的人生呀!

参考历史文献: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放鹤亭记》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