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穿刺活檢術

腎穿刺活檢術,目前是我們腎內科比較成熟的一個操作了,是診斷多種腎臟疾病的金標準。準確有效的腎臟病理,對於指導臨床治療、評估療效和預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小結一下關於腎穿刺操作的初級入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認識。

腎穿刺活檢術


穿刺目的

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取材目標

腎皮質

腎活檢適應證

臨床上,對某些急性腎損傷 (AKI)、蛋白尿或血尿的患者應考慮進行腎活檢。然而,並非所有腎病患者都需要腎活檢。

在這裡囉嗦幾句,建議大家多瞭解腎穿刺的適應症和禁忌症,把握好標準,權衡利弊,做好取捨,當對患者的潛在風險超過獲取腎臟組織的任何可能益處時,應避免活檢。

比如:對於單純性血尿,腎活檢意義不大;腎臟縮小(長徑<9 cm)伴有腎皮質萎縮(厚度<1 cm)通常不必活檢,因為此時病程不可逆了。

還有,<6 歲的小兒 NS 可不必行腎穿刺活檢,因為超過 90% 患兒為 MCD 所致,可以先經驗性激素治療。

許多醫生會經驗性的應用 ACEI/ARB,對非腎病範圍的蛋白尿(蛋白定量<3.5 g/d)進行治療,觀察 3~6 個月,若出現腎功能損害、血尿或者膿尿、自身免疫指標異常,再考慮行腎穿刺活檢也不晚。

如果腎穿刺結果不影響治療,不要穿刺,畢竟是一項有創操作,存在潛在的風險。

腎活檢禁忌症

絕對禁忌症

未控制的高血壓、未控制的出血、不能配合手術者、孤立腎。

相對禁忌症

血紅蛋白<80 g/L;血小板計數<50×109/L。

術前評估與準備

牢記下面七字真言:

籤測看鑑建查教

署知情同意書,說到風險:出血、感染、動靜脈瘻、死亡。

血壓。

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 PT ,部分凝血酶原時間 APTT,INR

阿司匹林、華法林或非甾體抗炎藥應停用 5~7 天,活檢之後繼續停藥 1 周。

皮下低分子肝素鈉至少停用 12 小時。

血型

立大的靜脈通道

務必行雙腎超聲檢,若腎積水、腎囊腫或腎實質佔位,應避免穿刺

患者育:讓患者瞭解腎穿刺過程

其中有 2 點需要強調一下:

1

血壓的管理

在進行腎臟活檢時,控制血壓是很重要的。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當收縮壓 > 140 mmHg, 舒張壓 > 90 mmHg,較血壓控制正常患者,活檢併發症風險增加 10 倍以上。

因此,無論是靜脈或口服降壓藥,在活檢前都應努力控制血壓,術前血壓應該控制在 < 140/90 mmHg。

活檢後應立即監測血壓,努力使血壓 < 140/90 mmHg。在術後,難以治療的血壓升高可能提示有包膜血腫,應進行重複成像。

2

出血風險

腎的血管極其豐富,在腎活檢的患者中出血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應該努力減少這種風險。

血肌酐升高、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對於血肌酐升高的患者,有文獻推薦在活檢前 1.5 h, 應用去氨加壓素 (劑量為 0.3 μg /kg) 減少出血。(但也有臨床研究提示其效果一般,還有低鈉血癥等副作用,因此僅供參考)

如果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 80 ~ 100×103/μL,建議輸血小板,儘量讓血小板計數正常。

INR 升高,可應用維生素 K 或新鮮冷凍血漿來逆轉,以降低出血的風險。

認識一下穿刺槍,還有導向裝置

臨床上,常用的腎穿刺活檢槍多是複用型的,比如 MAGNUM,號稱是活檢槍中的奔馳;一次性的也有,就是性價比不是很高,太貴。

腎穿刺活檢術


腎穿刺活檢術


MAGNUM 活檢槍和配套活檢針

簡單認識一下 MAGNUM 活檢槍的屁股,主要有兩個撥鈕和一個按鍵,具體如下圖所示,成人腎穿刺,通常撥到長射程 22 mm, 活檢針的取樣槽為 19 mm,一般可以取到 10mm 以上的腎組織核心。

腎穿刺活檢術


成人腎穿刺,考慮到腎小球的取材數量和出血風險,通常選擇 16 G 穿刺針。

穿刺過程中,穿刺槍的具體使用分解步驟,可參考下圖,通常取兩個足夠長的腎組織核心就可以了。

腎穿刺活檢術


腎活檢 B 超輔助導向裝置

腎穿刺活檢術


導向裝置由內、外兩個部件構成。內部件(紅色箭頭)上有一個金屬桿可調節進針的角度,當內側部件和外側部件結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個活檢針通道。

具體活檢過程

腎穿刺活檢術


皮膚消毒,鋪巾。

2% 利多卡因沿著腎穿刺路徑局麻。

在超聲的介導下,保持針尖可視,肥胖患者顯示不清時,看組織的移動估計針尖位置。在針尖進入腎臟之前,應讓患者屏住呼吸。

當針尖到達腎包膜或恰好穿過腎包膜時,打開保險,按下活檢鈕進行腎穿刺。

退針之後,使用多普勒檢査,進針通路明確是否有出血、漏液或血腫。

注意

腎穿刺組織核心,可以用尺子測量長度,放大鏡觀察腎小球的數量。

膜性腎病或 Alport syndrome 只需要單個腎小球就可以診斷;而新月體腎炎,狼瘡性腎炎需要一定數量的腎小球。

組織過短或腎小球不夠時,需要再來一槍。

腎穿刺活檢術


發紅的腎小球(箭頭)

術後患者管理

最常見的出血併發症是穿刺側腎周血腫,大約 75% 接受活檢的患者術後可立即看到血腫(臨床上無意義)。然而,只有 5% 到 10% 的病人出現導致輸血的症狀性血腫。

另一個重要的出血併發症是血尿,鏡下血尿常見,而肉眼血尿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出血可能導致血塊形成和尿出口阻塞,導致 AKI 的發生。

根據多項研究,出血的預測因素各不相同。出血的風險多在年輕患者、性、血壓控制不佳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的患者中更嚴重。

活檢之後,患者應保持仰臥 4 至 6 小時。並密切監測生命體徵,血壓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

重複對腎臟進行超聲檢査以隨訪血腫的大小並評估活動行出血。在此期間,檢查尿液是否有血塊或肉眼血尿並隨訪至血尿消失。

活檢後 6 小時,複查血紅蛋白以確定不會因為出血而需要輸血。

如果 4 小時的超聲檢査未發現有併發症,則患者可以回家。

如果有活動性出血,如血腫進行性增大或持續性血尿,則需要住院 24 小時觀察。

雖然與那些被監測 6 小時以上的患者相比,過夜並沒有顯示出在減少出血風險方面更有益,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國內多數醫院還是要讓患者過夜,觀察 24 小時。

活檢過程的幾個問題

1

擺好體位,為啥腹部墊個墊子?

超聲引導下的活檢是在病人俯臥位進行的。不能保持俯臥的病人 (由於不活動,腹脹或腹水,或插管) 應定位於側臥位或坐姿。一旦臥倒,患者可能需要腹部的支持,以幫助提高腎臟接近背部表面,便於穿刺。

腎穿刺活檢術


俯臥位

腎穿刺活檢術


腎移植患者,暴露右側移植腎,建議右前斜位,避開腸管

2

左腎,還是右腎?

超聲引導下的腎活檢通常在左腎或右腎的下極 (此處穿刺到大血管的風險最小) 進行,兩邊都可以,通常是左腎,因為左腎沒有其他器官阻礙組織的獲得,然而,在脾腫大的情況是個例外。右腎部分位於肝臟之下,這個位置可能會阻礙穿刺腎臟的通路。

3

要穿幾針?

腎臟病理一般需要 2 個組織核心,通常是 2 針就足夠了。

理想情況下,活檢的組織核心應主要包含腎皮質,因為這是腎小球的位置,腎髓質通常沒有腎小球,因此不能診斷是否有腎小球受累。

4

針要多粗?

通常腎穿刺診斷,需要有 15 到 20 個以上的腎小球,1.5 到 2 釐米長的組織核來實現。

針的粗細會影響腎小球的數目,細了腎小球少,粗了容易出血,怎麼選擇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 14 G、16 G、18 G 針對應的直徑分別是是 1000μm、700μm 和 350μm;

成人腎小球的平均直徑是 250μm ,18 G 針會導致樣本不足,並且容易出現支離破碎的腎小球。

14 G 針和 16 G 針,兩種針都能保障有比較完整數量的腎小球,大多數研究顯示前者會輕微增加血腫形成的風險。

因此,在兼顧足夠的樣本和最小的出血併發症風險的因素下,16 G 針成了最佳選擇。

5

組織核心怎麼分配檢查?

關於光鏡(Light)、免疫熒光 (IF) 和電鏡 (EM) 組織核心的分配,可參考下圖,通常是兩條腎組織核心,應確保這 3 種檢查樣品溶液都應該有腎皮質,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腎小球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