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宋英宗皇后高氏,亳州蒙城(今安徽亳县一带)人,祖父高继勋官拜节度使,因为姨母是皇后,靠着这样的背景和身世,她才有机会进宫,同储君赵曙婚配,后被册立为皇后。高皇后不光人长得很美,颜值很高,而且是一个贤淑端庄、谦恭有礼的女人,无论性情品行、道德修养都好。因此,不仅曹太后非常喜欢她,英宗更是十分欣赏她,朝野上下也都非常尊重她,按照古代的说法,那就是母仪天下!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治平三年(1066年)冬天,体弱多病的英宗赵曙,又感觉身体不适,生起病来,宰相韩琦于是入宫请安,看见英宗脸色憔悴,气血虚弱,弱不禁风,就非常担忧,便进言道:“陛下已经很久不理朝政,如今朝野上下都浮躁不安,还请陛下早立储君,以稳定民心,防止生乱。”英宗点头赞同他的意见,韩琦于是请求他马上下诏决定人选,英宗接过沉重的笔,手腕哆嗦着写下了“颍王顼”三个字。这个颍王赵顼,是高皇后所生的长子,时年20岁。英宗刚刚定下他为太子储君,身体状况也越发不好,越来越弱了,过了元旦,英宗就驾鹤西去,撒手人寰。皇太子赵顼即位,这就是宋神宗。就这样,高氏只当了三年的皇后,又当上了皇太后,转变几乎发生在一瞬间,让人来不及体验那个过程!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神宗年少时,意气风发,非常爱看韩非子的著作,登位后,更是少年气盛,进取心很强,很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很想有一番作为。他看到当时的宋朝国力不足,对外屈辱求和一味忍让,而对内则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生活过的屈辱而且苦不堪言,于是神宗就想通过变法的方式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家实力,恢复丢失的土地。带着这样的理想和抱负,神宗即位两年之后,就大胆起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但是神宗却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那就是守旧派的反对和干涉,连神宗的母亲高太后都不支持变法,她觉得“祖宗法度不易轻改,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然而她并不直接干预朝政,神宗在位的18年,她从来不过问政事,只是安居后宫静养。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励精图治、劳累过度的宋神宗带着变法未遂的遗恨,离开了人世,年仅38岁。神宗的离去,带来了储君的问题。围绕着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宫廷内外展开了一场十分尖锐的斗争。而在两个月前,当时神宗病重,大臣们就在讨论着册立皇太子的事情。在神宗的六个儿子当中,延安郡王赵佃年龄是最大的,但也仅仅才10岁而已,一个10岁的幼童能不能继承皇帝大位呢?职方员外郎邢恕对这件事考虑再三,但是他为了讨好高太后,就去找御史中丞蔡确商量。他对蔡确说:“国君年长,是社稷之福、国家之辛,我看要立储君的话,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在嘉、岐二王当中选一人。再说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也曾经有过兄终弟及的规矩,公以为如何呢?”蔡确心里也盘算着,他也想在立储的问题上立功讨好高太后,所以有些犹豫的说:“你的话尽管有道理,可是不知太后会怎么看。”邢恕道:“嘉、岐二王子都是太后的亲生子,可能太后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过了几天,邢恕就假装说家中庭院有颗桃树开出了白花,可以供皇上治病,把太后侄子高公绘骗进了自己的家,秘密告诉高公绘来意,想他劝说太后立嘉、岐二王之一为皇帝。高公绘一听这话,并没有赞同,连连摇摇头说:“这种事情千万做不得,你难道想让我高家大祸临头吗?”说完,就告辞了。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对于这些心怀歹意的人,高太后早有提防,她不准自己的儿子嘉王和岐王频繁进入内宫,探视神宗的病情;一边命人暗地里做好一件10岁的孩童可穿的龙袍,准备给延安郡王登基帝位时穿。但是这个邢恕仍然没有死心,又与蔡确秘密谋划,准备将立储的关键性人物,当时位居同章平事的宰相王銈约到宫中,逼迫他同意立神宗的弟弟嘉王为皇太子,如果不同意,就把他干掉。同时邢恕又勾结开封府知府蔡京,让蔡京届时率领甲士埋伏在宫门外,随时准备动手。一切谋划定当,正要准备下手,却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迟了一步,高太后早就已经和王銈商定了皇太子的人选,并已经奉请神宗同意,下诏告知民众。5天以后,宋神宗逝世,皇太子赵煦即位,史称宋哲宗。按照神宗的遗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辅佐幼主。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蔡确这人本是老奸巨猾之徒,他害怕由于在立储这件事上已经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害怕太皇太后降罪下来,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一次朝议时,提议恢复高遵裕的官位,妄图再一次讨好高太后。高遵裕是高太后的叔父,曾经当过龙神卫都指挥使。神宗元丰四年(1080年),他奉诏征讨西夏,由于嫉妒泾原兵将领刘昌祚的战功,于是故意贻误战机,致使宋军全线溃败。神宗闻报大怒,把他贬为郢州团练副使。蔡确想要讨好高太后,然而高太后却不吃这一套。高太后说:“灵武战败,害得百万生灵涂炭不说,想当年,先帝半夜接到败报,急得团团乱转,彻夜不眠,从此落下病根。这都是高遵裕造成的,如今先帝尸骨未寒我怎能只顾私人亲情,而不顾公议呢?”蔡确一听这话只好惶惶而退。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朝廷举行殿试考举人,按照前朝规矩,太后应当同皇帝一起坐在那里主持考试,然而高太后却不肯。神宗死后,大臣们请高太后在文德殿接受宝册文书,高太后不同意,说道:“母后当国,非国之美事,文德殿是天子正殿,岂能由妇人去坐?就在便殿行礼吧!”高太后对自己的外家亲属,管束得更紧。有一年元宵灯节,皇宫中举行宴会,太后的母亲想进宫去观灯,太后忙阻拦说:“夫人进宫观灯,皇上必加礼遇。如果因我而违反祖先定下来的规矩,我则于心不安。”她只下令给母亲赏赐一盏灯就算了,以后宫中每年就按这个规矩去做了。

她“垂帘”不“听政”,比奸臣多个心眼,司马光赞其“女中尧舜”

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太皇太后高氏染了重病,卧床不起。当时哲宗年已弱冠,且大婚礼成,可能是天意所为,高太后可以完成顾命重任了。她对前来探病的宰相吕大防等人说:“我病得严重,所虑惟有皇帝年少,还望卿等同心辅佐。”她还感慨万分地说:“我一生为公而忘私,有一子一女,临死前还不能相见!”说完眼泪不住地流!几天后,高太后逝世,享年62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后”。纵观高太后的一生,为公忘私,一切以社稷为重,对各地所进贡物,分文不取。她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被司马光称誉为“女中尧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