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求職如何談薪資,哪種簡歷最抓人?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求職如何談薪資,哪種簡歷最抓人?

學慧網

最近很多年輕人經常在抖音上分享找工作壓力大而崩潰的故事.

失業是一種什麼體驗#的話題在微博上火爆熱議,很多小夥伴加入討論,講述失業很久找不到工作而引發的焦慮、惶恐、不安,看完覺得很心酸。

疫情導致失業率大幅提升,所有人都在說今年求職很難,到底有多難?難到什麼程度呢?支持日活百萬的招聘網站活生生地被擠崩了!求職狀況就是這麼地慘烈。

很多職位的招錄比例接近是1:200,競爭激烈程度可以媲美公務員了。

某位求職的小夥伴表示,從1月份到現在一共參加了40多場面試,至今0 offer,讓他懷疑HR約面只是為了完成KPI。HR說:“不用懷疑,確實職位少,求職人多,公司收緊預算,招人更加慎重。“

你以為這是最嚴重的情況了嗎?可以想象下,當7月份的畢業季正式來臨,870多萬畢業生與新增的數百萬失業人員撞到一塊,就業形勢勢只會加倍加嚴峻。

活下去!對於很多人而言,已經成為2020年的重要目標,求職再難,也要迎難而上。努力很重要,用正確的方式努力更重要,才能不浪費每一次寶貴的機會。

以下求職路上的6道“必答題”,你知道如何做,如何選,能避免踩坑,提高求職成功率嗎?想知道招聘官最喜歡怎樣的簡歷,最看重應聘者的哪些特質嗎?

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學慧網CEO高燕老師結合自己豐富的職場經驗、招聘經驗,給出很多專業、接地氣的實用建議,不管你是否正在求職,都很值得收藏哦。

求職時應更看重薪水,

還是職業發展空間?

薪水和職業發展空間都很重要,沒有“麵包”何來“發展”,但是在特殊時期,哪一項應該更看重,確實選擇時需要拿捏和斟酌。從我自己二十多年的職業發展經歷來看,每一次能助力我後面發展的職業選擇,都沒有把薪水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對工作能力的歷練和職業發展的可能性放在第一位。

疫情之下,很多公司招聘時給出的薪水會更謹慎,很多職位的薪資待遇在疫情期間都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大多數的正規企業也不會過分苛刻員工。找工作時,如果公司開出的薪水比之前的略低,如果你沒有太大的生存壓力,新的工作平臺能給你提供

更廣泛的歷練和職業發展的機會,如果這家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增長性是有保證的,那麼無疑是疫情期間相對理想的選擇。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能放棄短期的利益,就很難得到更長遠、更大的收穫,取捨之間需要大家能做好把握。

簡歷如何脫穎而出?

簡歷是職業人士的第一張名片,在招聘公司與求職者展開面談前,就是通過一紙簡歷來判斷對方是否是合適的人選。HR每天會收到大量的應聘簡歷,因此簡歷的篇幅不宜過長,最好不要超過2頁紙,合理規劃、重點突出才能快速抓住HR的注意力。

過往職業經歷中的職能和成績,這些關鍵詞一定要放大、加黑,放在版面的核心位置。如第一段工作經歷,在某公司任什麼職位,做過哪些工作?把工作類別的關鍵詞及此項工作取得的成績重點凸顯出來。

我們在招聘時會用STAR法原則去了解應聘者過往的工作經驗,大家同樣可以用STAR法則去準備自己的簡歷。STAR法則既Situation(情景)、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

在簡歷中描述清晰在什麼情景下,接到怎樣的工作任務?核心目標是什麼?為了達成目標,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最後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成果部分用數據的方式來呈現會更有說服力。這種呈現方式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能與用人單位實現更高效的溝通。

求職時,如何體面地談薪資?

談薪資的環節,大家可能會聽到或看到很多建議:如何去和用人單位博弈呀,應該避免先出價等技巧。當套路太多時,不管是求職者還是用人單位,都會渴望更真誠的溝通,因此建議大家不要用太多的套路,可以很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薪資要求,同時有底線、有彈性。其實誰先出價並不重要,作為一個厚道的公司和求職者,最後一定是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上達成薪資的共識。

疫情期間,很多公司都會用降本、降薪的方式共渡難關,求職時大家需做好心理準備。求職者通常期待換工作後薪水有一定的漲幅,但是疫情期間,希望漲幅能達到百分之三十、四十的願望很容易落空。相對穩妥、保守的薪資要求是不低於上一份工作的薪資,可以跟用人單位表示:“如果給我更期待的機會和職業發展的保證,我願意在特殊時期與公司度過難關,具體的條件可以詳細溝通。“用這樣的說法,既能保留自己薪資期待背後的職業尊嚴,同時也能讓用人單位感覺到你是更看重公司、行業、職業的成長性,最後開出的offer也會是比較合理的。

面試官讓你提問時,如何提問更加分?

通常在面試快要結束時,我們會問應聘者:“你要什麼問題嗎?”為什麼面試官會提這個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對方的問題去判斷對方的職場價值取向。應聘者的提問會反映出他最關注的問題,會影響面試官對候選者的綜合判斷。

如果應聘者問是否有加班費,年假多少天……顯然這些不是加分的提問。如果應聘者問的是職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核心的目標是什麼?遇到問題時,我能通過哪些方式獲得支持?公司鼓勵怎樣的溝通方式?會反映出求職者更看重職位的發展和挑戰,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對自身的歷練情況,因此會是更加分的提問方式。

如何識別"畫大餅"的公司和老闆?

作為企業負責人,我想坦誠地告訴大家,在吸引候選人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畫大餅的,也應該畫大餅。因為所謂“大餅”,就是一家公司的願景或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如果一家公司沒有長遠的目標,無法給一起同行的小夥伴努力的方向和信心,意味著這家公司是追求短期利益的,那它如何給你職業發展的保障呢?

關鍵要看是怎樣的“畫大餅”?是漫無邊際的吹牛,還是給你描繪出合理的願景,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如何識別呢?

首先,當你選擇加入一家公司時,要對這家公司所在的行業、賽道,花時間做一些調查、研究,它所在的行業是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朝陽行業嗎?你所應聘的公司,在行業中的表現如何,在市場的競爭格局中,是否能佔有一席之地?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瞭解,就無法識別對方的大餅。

此外,還可以通過職業平臺,看別人如何評價這家公司,或者通過在這家公司工作過的員工,去了解這家公司的管理者是在發空頭指標,還是在腳踏實地地去規劃公司的發展願景。


如果被裁員,如何應對?

希望大家一切順利,不需要用到這一題。

在疫情下,很多公司都會作出人員的調整、優化,如果被裁員,應該如何應對?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講,首先需要做到合法合規,這是底線。員工在被裁員時,需要了解法律能提供哪些支持和保護,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雙方都秉持相互理解、體諒的出發點也是很重要的。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被裁員都會心情很糟糕,但如果它是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氣急敗壞、發脾氣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遇到不合理的僱主,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如果你遇到合理的僱主,與對方友善地溝通、協商,一方面儘量為自己爭取合理的權益,同時也更有利於未來的求職。很多僱主在招聘時都會對新人做背景調查,前任僱主對你的整體表現、業績的綜合評價及推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好聚好散,冷靜地去應對,彼此留下一些好印象,是利大於弊的。

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

自2014年成立以來,學慧網專注於成人職業教育,為無數學員持續賦能職業發展能力。學慧網一直秉承幫助學員“獲得的不止一本證書”的理念,因此如何在經濟轉型期更好地幫助職業人士獲得新的職業能力,同時幫助不同行業培養符合需求的新型職業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成為學慧網需嚴肅面對的課題。在此背景下,成立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

學慧職業發展研究員致力於通過系統科學的分析,判斷不同行業及職業能力需求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地產出研究成果,同時推出專業、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推出可落地實施的服務項目,為行業制定輸出標準,為職業人士的終身發展持續賦能,讓每一種職業理想都能成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