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閱讀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讀不一樣的書

閱讀就像一顆種子,在幼小的心靈慢慢發芽。

對3-6歲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興趣。

可是,如果父母不知道怎麼選擇孩子喜歡的書,不真正瞭解親子閱讀,很可能會毀掉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寶寶的閱讀,怎麼選書很重要,有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選書,還有就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意見去選擇書籍,而不考慮一下孩子的興趣,會導致孩子在閱讀的路上可能會越來越遠。

孩子的閱讀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讀不一樣的書

經典案例:

1. 5歲的兒子要自己選書,靠譜嗎?

小宇爸爸:兒子上中班了,最近特別迷科普類的書,對其他的繪本故事、童話故事都興趣不大。

上週帶他去新華書店,他立馬跑到科普類的書跟前,坐地上看了半小時,最後買了幾本。

我給他挑的幾本書,他一本也不要。我想這麼小的孩子就自己選書,有點不靠譜吧!

再說了,讀書不應該讀的雜一點嗎?只看一類的怎麼行!

2. 我的孩子為啥不愛閱讀?

米粒媽媽: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家小孩就是不愛看書!

我覺得我在她閱讀的事上,沒少操心啊。我每天晚上都給她講一個繪本故事,選的都是有教育意義的。

讀書的過程中,我還會給她提問題,讀完故事,我一般都讓她自己講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可是我發現,就算我這麼努力了,孩子還是不愛讀書。這是為什麼呀!好多小孩都挺愛看書的呢!

孩子的閱讀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讀不一樣的書

所以根據以上家庭出現的問題,我們總結出了2個關鍵問題。

該怎麼給孩子選書?

孩子的閱讀發展水平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適合閱讀的書不一樣。

實用的“三有”選書方法

三有”說的是按照親子閱讀作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一目標中所承擔的作用為標準,可分為有趣的書、有用的書和有益的書三類。

有趣的書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吸引孩子,能夠讓孩子接觸書、親近書,熟悉親子閱讀的節奏,同時也讓家長在共讀中沒有困難,能夠獨自進行親子共讀的書。無論是剛開始親子共讀,還是鼓勵孩子獨自閱讀,選有趣的書是不二法則。

有用的書指的是經過趣味引導後的孩子能夠從閱讀中得到教育,得到知識,獲得審美,從而鍛鍊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表達力的書。

有益的書說的是有益的狹義概念,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的生命教育、哲學思考的書。

孩子的閱讀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讀不一樣的書

實用的“四大”選書方法

“四大”指的是大獎、大師、大賣和大愛。

大獎

有些混亂,有些書說是獲得國際大獎,實際上也就是某國的國內獎項,比如西班牙、芬蘭青少年文學大獎,不是說不好,是我們有更多的更好的大獎作品可以去選擇。圖畫書的大獎有凱迪克大獎、格林威大獎,文字書有紐伯瑞大獎、安徒生獎。這些獲獎作品已經非常多了,都有顯著的標誌和文字提示。

大師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自寫自畫的圖畫書大師,一種是兒童文學大師。兒童文學大師相信各位家長都會有自己的喜愛和選擇。我們要兼顧國際國內,兼顧不同時期,肯定能為孩子找到合適的文字書。

大賣指的是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品,像我們很熟悉的皮皮魯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等書。這個只要問問孩子同學們都在看什麼也就能瞭解一個大概了。不過,建議家長們不一定要隨波逐流。如果孩子有了較好的閱讀基礎、看書範圍很廣泛,可以讓他也“跟風”讀一讀校園快餐小說,畢竟需要和同學進行交流。

大愛是從內容來說的,主題能夠引發孩子思考的有關成長、生命、環保等。

最後要強調的是,成長比成績重要,快樂比快跑重要。

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兒童早期閱讀的主要目標。讓孩子們覺得閱讀很有趣,我們的書就選對了。

孩子的閱讀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段讀不一樣的書

親子閱讀,到底該怎麼讀?

常常說閱讀就是你在孩子心中播一顆種子,這顆種子不會馬上發芽,可能是一個禮拜後,甚至在他成人後體驗酸甜苦辣的時候,他心裡的這些智慧小精靈才會點亮他的方向。要對閱讀抱有這樣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閱讀力。

就算孩子不愛,媽媽自己先愛上,從裡面萃取智慧,然後傳達給孩子,這也是一種共讀。

閱讀本來就是把美好的智慧傳遞,你讀了之後傳遞給他,就是一種動態閱讀。

共讀並不是一定要拿著一本書和孩子一起讀。我們說傳承,不就是把好的智慧,美好的、善良的、正面的能量傳遞給孩子嗎?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被兩岸的大小讀者們親切地稱為“花婆婆”。

花婆婆的閱讀建議

“其實親子閱讀很簡單,翻開一本書,跟孩子一起讀就好。有時候,也可以換寶寶講給爸媽聽,閱讀就變成了親子溝通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爸媽自身不要有太多負擔,你能要求二三十塊的一本書立刻改變寶寶的一生嗎?

當然不可能,只能說這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真正的閱讀力在於,讓孩子以後即使脫離你的視力範圍,也能夠在人生路上走得順利,具有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