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作者:無鋒

公眾號:愛答知識人(歡迎關注,長期徵稿)

有一件事情困惑了我整個童年——我的“成熟度”不由我自己掌控,而取決於長輩的判決。

“你最近做事好像又成熟了一點”——“你還是不夠成熟”——“這次回來覺得你成熟多了”——“你還需要再成熟一點”。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但是從來沒人明白地告訴我什麼是“成熟”。這就好像一直在教我怎麼看股市的漲跌,卻從不告訴我什麼是股票一樣,所以我不願意因“成熟值”的漲跌而付出什麼喜悅或者沮喪的情緒。

慢慢地,成年人行事的方式隱隱約約成為我走向“成熟”的某種指引。以及我在每個年齡段見到的,大家認為的“成熟的孩子”也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我的“導師”。然後我在心裡煞有介事地製造了一種恍然大悟:“哦,那就是成熟。”

那些在某一個階段比同齡人更成熟的孩子常常得到大家的讚許,有時候還帶著點慨嘆。甚至有時候我也成了被讚許和慨嘆的“更成熟”的孩子。

然後會突然開始瞎想:如果一個人有了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成熟,是不是讓人想要去憐愛呢?那麼這種憐愛所隱含的是什麼呢?不就是我們總覺得他們經歷了這個年齡所不該經歷的事情嘛?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可是,我們是否真的想清楚過,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有哪些事情是應該經歷的,哪些是不應該經歷的?是否有某一種真理或者準則曾告訴我們,每一個年齡段所應有的成熟應該是怎麼樣的?

我們一邊惋惜著少年當家的孩子沒能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一邊又以成熟作為判斷好孩子的標準;我們一邊呼籲著“純真”和“赤子之心”的迴歸,一邊卻又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八面玲瓏的“社會人”。

這就反映了我們在“成熟”和“純真”之間來回搖擺的不堅定,更反映了我們對“成熟”這一概念思考得太少了。

事實上,即便是同一個年齡段的人,心智的成熟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年級裡,我們常常會看到那麼幾位“超級學霸”,他們平常看起來沉默寡言,但一發言就談吐不凡,他們可以兼顧好學習、生活、娛樂甚至業餘的工作,有的甚至還需要幫家裡打理各種事情。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他們很可能就是那些比我們更成熟的人,他們能夠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處理事情,但是你是不是會發現,他們在同一個年級中的朋友一般都很少?

同齡人之所以比較玩得來,是因為心智發育的程度比較接近,所以興趣點、愛好、人生觀等更容易相融,但是對於“擁有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成熟”的人,我們難道能認為他們就是不合群,他們就不應該有交流溝通的需求嗎?顯然是不能的。

換句話說,如果假定我們的交友傾向都是尋找心理成熟度相近的人,那麼社會中應該會存在很多“忘年交”,他們同樣能推心置腹、情同手足,從促進多元化和提升每個人幸福感的角度出發,這種氛圍理應是值得鼓勵的。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但事實上“忘年交”卻是寥寥無幾,或者也很少為人所知。原因就在於我們已經習慣於用年齡來劃分個人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而忽視了決定能力和心理成熟的兩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學習和經驗

,而這兩者與年齡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關係,年齡小的人可以通過學習和經歷的增加來提升能力和心智,而年齡大的人也可能因為知識和經驗的缺乏而更為“單純”。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用年齡來衡量“成熟”,那麼就會人為地,讓那些在某個年齡段顯得“不夠成熟”和“更為成熟”的人變得“獨特”,使他們變得“不合群”,且由此造成的以年齡來劃分交友界限的氛圍會抑制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使社會徒增很多溝通壓力。更何況我們從未對所謂的“成熟”作出哪怕稍微明確一點的定義。

當然,年齡的確是心智成熟的要素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在成年之前都是處於被保護的狀態,自然將許多社會經歷擋在牆外,按照既定的升學路線也會使得社會知識的學習途徑受到壓縮。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而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條件的不同而具有更為不同的成長過程。所以 “擁有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成熟”不應該成為我們承認的命題。

一方面,如果真的有一個心智超出同齡人的孩子,我們作為評價者的態度應該是覺得“合理”,而不是帶有慨嘆的讚許,甚至我們都不應該去做評價。

因為每個人成長的實際過程就是在不同外部環境下的自我塑造,這也是社會中不同個體發展的真實情況,這是合理且普遍的。

另一方面,很多“擁有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成熟”的孩子都是成長經歷較為特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她)自己也如此看待自己的話,那麼是不是會更容易產生自憐情緒?這樣的情緒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好嗎?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而在成年之後,心智成熟就真正成為了一種需要,甚至是在社會中立足所必須具備的,越早成熟的人越能夠生活得坦然、生活得有智慧,那麼劃分在某個年齡段應有的成熟就更加沒有意義了。

行文至此,我還是覺得,想清楚“成熟”對自己意味著什麼真的很重要。我覺得成熟不應該是與純真對立的。成熟的人也有他(她)內心所堅守的純真的東西,而有太多純真的人是在看透許多世事之後才獲得內心的純淨。

在紛繁的社會里,甚至何為純真都尚待討論,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在努力適應現實的同時,找到可以容納理想甚至幻想的一點空間,並且內心沒有太多的衝突,這才是真正的成熟吧?

所以,我們或許不能去定義哪個年齡段應有的成熟,甚至我們都不能去定義一種公認的成熟,當我們被這樣的成熟所牽制,並將其作為自我塑造的目標的時候,我們才真的錯過了在每一個年齡段屬於自己一個人的,那生活應有的樣子。

有過孤獨的感覺嗎,那是成熟度在搗鬼!

送你一顆小心心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點個贊,小編過年喝杯奶茶!

點個關注,小編吃飯加個雞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