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从来佳茗似佳人”,人们总喜欢将好茶比作美人,显然所指的并非单纯的外在之美,而是指佳茗佳人,品格相同,内在与外在和谐一致的美。


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一个漂亮女人能够引起人的欣赏,却不能使人着迷。使人迷恋的是那种有灵性的美,那种与一切事物发生内在感应的美。”福鼎白茶正是具备这种灵性之美,她不但“体有真香,面有真色”,更主要的是她的这种灵性能与我们的内心发生感应,也只有这种灵性之美才能够产生奇迹。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种植要借地域性培养白茶的灵性


从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起,有“海上仙都”美誉的福鼎太姥山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白茶的美丽传说。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进程,清中晚期,勤劳智慧的福鼎人采菜茶群体种制成了白毫银针,又培育出了芽头肥壮的福鼎大白茶,成就了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佳话。


北纬27度线从福建北部穿过,造就了两个神奇的茶叶产区,一个是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钟灵毓秀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那里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而另一个,则是福建东北沿海的福鼎,这里有山海大观之美景,是福鼎白茶的故乡。福鼎属东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良好的气候环境。福鼎山丘地占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多数山地为棕黄壤,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境内地势呈东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东南沿海波状倾斜,东南濒东海,境内大小溪流纵横密布,这里的地貌和土壤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在这样山海相伴、气候温润的环境中,生长着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菜茶群体种等适制福鼎白茶的茶树品种。由于境内水系发达,福鼎山区常常云雾缭绕,阳光穿过云雾层,形成漫射光,利于茶叶的持嫩性、内含物质的积累和鲜爽滋味的形成。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瑶池仙境一般的云雾环绕,养成了福鼎白茶这位“美人”仙子一般迷人的内在灵性。山川之灵秀滋养着福鼎白茶的灵气,日月之精华赋予福鼎白茶“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风姿,使福鼎白茶具有芽毫完整,茸毫密布,汤色杏黄清澈,香气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清甜鲜爽的品质特点,其清新淡雅之品格宛若天成。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制作过程保留住白茶的灵性


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公元1554年)记载芽茶制法:“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之后闻龙在《茶笺》(1630年)中也引述芽茶制法以“生晒不炒不揉为佳”,这与当今白毫银针的制法十分相近。福鼎白茶制作工艺区别于其他茶类最大的特点,正是不炒不揉 ,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在萎凋的过程中完成内含物质的转化,用干燥的过程固定茶叶品质。在微妙的物理化学变化中保留白茶的灵性,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个“度”字。


传统工艺白茶萎凋的精髓是茶叶细胞不被破坏,不人为进行酶促氧化的加速,掌握好水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程度,让走水和氧化刚好达到一个度。萎凋所需时间长,而氧化程度轻,但就是这轻微的氧化反应,改变了茶树鲜叶原来的青草气和苦涩味,使茶叶的香气表现为清鲜纯爽,毫香显,滋味清甜醇爽,毫味浓的特点。古语有言“欲速则不达”,萎凋过程中茶青走水快而氧化程度不足,会使成品白茶因氧化程度不足而产生品质特征减弱,白茶风格不显的缺点;又云“过犹不及”,萎凋时走水过慢则会因走水不畅而导致茶叶外形发黑,香气低闷,滋味青涩,失去鲜爽度。


掌握好白茶走水与氧化的“度”,才能使白茶既保留住内在清甜醇爽的品格,又具有外在绿妆素裹的风姿,展现内外和谐一致的灵性之美。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冲泡就是要彰显白茶的灵性

茶如美人,需温柔以待。纯香至味,宛若天成的白茶,若想彰显她的灵性,需要恰到好处的冲泡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冲泡白茶之前,要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器皿。通常情况下,原料较嫩及年份较短的白茶,宜选用盖碗冲泡,以彰显白茶优雅的香气和鲜爽的滋味;原料相对成熟和年份较长的白茶,宜选用陶瓷质地的壶冲泡,能凸显白茶醇厚润和的汤感。此外,近几年出现了泡茶用的小银壶,也可用来冲泡白茶,使茶汤口感更加柔和。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有了好的器皿,还需要好的水引导白茶散发她的灵性。冲泡白茶的水,可选择矿物质含量较低的饮用天然水,水中适度的矿物质和茶叶的内含物质相融合,可使茶汤香气滋味和谐,彰显白茶内在的灵性。使用完全不含矿物质的纯净水无法体现白茶茶汤醇厚柔和的滋味,而矿物质含量过高的天然矿泉水则会影响茶汤口感,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唐代的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提到:“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如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一方水土也滋养一方之茶。用福鼎当地的饮用饮用天然水,特别是茶园附近的山泉水冲泡当地的白茶,是最适合不过的。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福鼎白茶,茶品至清,茶性至灵,要在冲泡时体现其至清至灵的风骨,就要对它温柔以待。在冲泡白毫银针和等级较高的白牡丹时,可选用盖碗冲泡,茶水比例约为1:22,例如容量为150ml的盖碗,投茶量约为7克,泡茶水温约90℃,润茶时将芽叶全部浸润在水中,正式冲泡时采用单边定点注水的方式沿着碗壁缓缓注水,出汤时沿着公道杯壁缓缓出汤,可以体现出高等级白茶清水芙蓉般鲜、醇、甜、爽的灵性。


冲泡原料相对成熟的白牡丹、贡眉、寿眉时,可选用壶泡法,茶水比例约为1:25,例如200ml容量的壶,投茶量为8克,水温可依据茶叶嫩度适当调整至95℃或以上,润茶和冲泡的注水方式同上。年份较短的茶,通常内含物质溶出速度较慢,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年份较长的茶,内含物溶出速度相对快,浸泡时间相对新茶而言可适当缩短。


年份较长、原料粗老的寿眉可以先泡饮后煮饮,煮茶时宜用小火慢煮,可体现出枣香、药香、木质香等陈年白茶特有的香气,老白茶中的部分茶多糖水解,可增加茶汤的醇度、甜度、稠度,这是老白茶吐故纳新的灵性, 是来自岁月的沉积和时光的馈赠。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品饮就是要感受白茶的灵性

“品”字三个口,在品饮茶汤的过程中感受白茶的灵性,可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体会。福鼎白茶制成之后,并没有结束它的生命旅程,而是它生命旅程的开始,它是时光的灵物,在时间的沉淀下修炼自身,吸收日月精华,吐故纳新。


白茶之色:新制的白茶,外形色泽多灰绿隐翠,如皑皑白雪下隐藏的勃勃生机,冲泡后汤色多成明亮的浅黄色,明艳动人。陈化几年后的白茶,绿色渐渐退却,灰色渐渐显现,银毫更为凸显,汤色也渐渐变为娇艳明亮的杏黄色。时间更久一些的白茶,外形色泽呈棕褐色,汤色则转为橙红色,清澈明亮,如琥珀般散发宝光。


福鼎白茶之天生丽质


白茶之香:新制的白茶,多为毫香、清香或花香,经陈放后,毫香中显现蜜韵,再经更久年份的存放,逐渐显现药香、木质香等陈年老茶特有的香气。经小火慢煮的陈年白茶,有时会出现令人愉悦的荷香、枣香、药香或木质香。


白茶之味:新制的白茶,滋味清甜、鲜爽、甘醇,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茶叶中内含物质不断转化,水浸出物逐渐增加,滋味中的鲜爽度、醇度和厚度也随之增加,茶汤滋味逐渐转为鲜甜醇爽、醇厚鲜爽、醇和甘甜,回甘也愈加持久。白茶滋味的灵性如滴水穿石,它带给味蕾的愉悦感非一日之功可得,而需经年累月,慢慢修炼,是历久弥珍之至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