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事件的警醒:信披還需更透明

中行原油寶事件的警醒:信披還需更透明

劉鵬/文美東時間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5月合約到期日,收盤出現罕見暴跌,歷史上首次跌入負值。始料未及的是,中行的一款“原油寶”交易產品和其眾多個人投資者,不幸被捲入這場遠在大洋彼岸的風暴之中。

中行原油寶的美國原油合約參考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結算價,即以-37.63美元進行結算或移倉,由此帶來持倉多頭的個人投資者面臨穿倉風險,產生鉅虧,由此引起巨大的爭議。

這場風波對於中行和投資者而言,都是一堂代價昂貴且慘痛的風險教育課。事情發生之後,中行通過短信提醒投資者平倉及補足交割款,這種處理方式在投資者看來有些簡單粗暴,因為他們認為該產品正常操作遠不該是如此結果,且他們對於交易過程發生了什麼都還一無所知,就面臨著被追債,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

目前投資者對於中行為何最後時刻才移倉,為何成交時間晚於交割時間,為何未能及時強行平倉,以及是否提供充分的風險提示、是否盡職履責提出質疑。事情見諸報端後,一些專業人士也對中行交易過程中展示出來的專業性提出疑問,資深交易人士也對出現交割日最後時刻才進行移倉操作表示吃驚,在原油市場動盪行情下,無交割能力的原油寶面臨的“逼倉”風險太大。中行的此番操作以及面臨的種種質疑已令這家歷史悠久的百年銀行聲譽受到影響,而體現在資本市場,則是其A股股價的三連跌。

面對質疑,中行方面目前發佈的兩則公告僅對相關業務進行了基本原則性解釋,投資者遠未得到清晰的答案。從企業危機公關角度出發,或者對於一家負責任的國有大行來說,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其是不利的,這不僅沒有滿足投資者對交易過程信息的知情權,反而助推了投資者的維權情緒。目前投資者正在統計人數,擬集體起訴索賠。鑑於此,中行應該做得主動一些,在允許的範圍內充分披露信息,如交易過程信息及是否充分風險提示,信息披露越充分,市場對此作出評價反而更公平,也更有利於釐定當事各方相關責任。

同時,現在也應當對原油寶類交易產品及其風險特性,以及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進行重新審視。

流動性寬鬆造成理財市場的收益率出現下降,特別是“寶寶類”基金收益率降至2%以下,投資者都在尋求高收益的投資渠道,此次原油寶事件也暴露了部分投資者對原油期貨市場不瞭解,對交易協議不熟悉,對交易所修改規則不敏感,只是盲目進入這一市場追逐高收益的情況。除了投資者本身風險認知的問題,銀行在推介宣傳方面也存在誤導,對投資者也未充分說明產品的交易風險。

當前芝商所的交易規則發生了重大改變,允許結算價格為負甚至負價格期權上市,這就改變了此前原油寶類產品的風險屬性和投資操作邏輯,投資者的風險敞口由本金損失為限擴大到穿倉倒賠,此前對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測評恐也面臨失效。因此,金融機構需要重新認識投資者適當性問題,界定合格投資人的邊界。另外,對於交易規則的重大改變,也應及時和專業盡責地對投資者進行充分告知提醒。同時,對於此類高風險的賬戶商品交易業務產品,應該如何監管也值得反思。

儘管這次事件比較罕見,但是極端行情之下讓一切薄弱環節暴露無遺,原油寶事件付出的代價,值得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