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如果遭遇浩劫,只能保留一个人的作品,从他,中国绘画能够全部复活,我选顾恺之。如果只能拿一个人的画到荒岛,我也选顾恺之。”——余秋雨

00

引言

《洛神赋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长度与同是千古名画的《清明上河图》接近,都是5米左右,它是由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改编自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辞赋名篇《洛神赋》,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它以“连环蒙太奇”的构图方式,让两位相距百年的诗画才子,跨越时空,强强联合,将这极富才情的旷世名作展现在世人眼前。一位是身世凄凉却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一位是家世显赫却报国无门的艺术天才,他们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联名款”爱情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共同寻找被历史遗失的“蛛丝马迹”,一睹这段旷世奇恋背后真实的情感内涵。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01

剧本之谜:前人曹植的一篇辞赋,如何打动了两百年后的顾恺之?

《洛神赋》是曹植最富盛名的一篇辞赋作品,以华丽的文采,饱含深情的描述了一段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将自己凄苦的身世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隐晦的表达在作品之中。

作为三国著名的大才子,有个乱世枭雄的父亲曹操,再有个野心勃勃、剑指天下的哥哥曹丕,作为幼子的曹植,命运可想而知: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将一腔的才情抒发在诗词歌赋上。最终的命运就如同他本人著名的“七步诗”一样,被心存嫉恨的兄长“相煎何太急”。

200年后,同样身处乱世的顾恺之,一生际遇不顺,胸中苦闷无处宣泄,当他看到曹植的《洛神赋》后,被其中“人神殊途,思而不得”的情绪所打动,提笔作画,成就了对中国书画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洛神赋图》,借神话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于乱世之中报国无门的苦闷与不甘。画卷通过邂逅、定情、离别、怅归四个场景的描绘,将一段旷世奇恋跃然纸上。

02

邂逅: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曹植短暂的40年人生中,唯一深爱过的女子甄宓,却是哥哥曹丕的妃子,最终因曹丕的猜忌含恨而亡。在他从哥哥的京城返回自己属地鄄城(位于今山东菏泽境内)的路上,途经洛水,听说洛水的守护神是一位绝世美人,遂想起前人宋玉《高唐赋》中描绘的楚怀王与巫山神女之间的奇遇,因此,将政治上的郁郁寡欢以及对心爱之人从此天人永隔的悲怆之情,借着与洛水女神的邂逅,以文字的形式尽情挥洒,写就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能遇到顾恺之,也是《洛神赋》的三生有幸,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有画像的艺术家,这位“画祖”,素有“三绝”之称:“才绝、画绝、痴绝”。三国名士谢安评价顾恺之:“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将他比作“天下第一人”。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 灼若芙蓉出渌波。纤得衷, 修短合度。肩若削成, 腰如约素。延颈秀项, 皎质呈露。芳泽无加, 铅华弗御。云髻峨峨, 修眉联娟。丹唇外朗, 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辅靥承权。瑰姿艳逸, 仪静体闲

在《洛神赋》中,曹植用短短120个字,描绘了初见洛神时的第一印象,堪称中国文学史上对女神最完美、最精炼的描绘。顾恺之以“迁想妙得”之笔,绘“传神写照”之像,生动再现了洛神绝世美颜和仪态万千的形象。

画中曹植,惊鸿一瞥,看到如此美人,不禁屏息凝神,目光炯炯的看着水波之上衣袂飘扬、灼灼其华的洛水女神,四目相对,从此一眼万年。画中出现的鸟兽,并非俗世常见之物,暗示了女主角神仙的身份。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03

定情:无望之爱,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时的曹植对洛水女神一见钟情,于是“解玉佩以要之”,将自己的随身玉佩当做定情信物送给女神,一副想要冲过去的样子,随从赶忙向前拉住。画中可见洛水女神身体前倾,衣带向后飘扬,同样表达了想要见到心爱之人的迫切心情,并“指潜渊而为期”,可见她对曹植也已芳心暗许。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这是全卷中,曹植与洛神距离最近的一场,两个相爱的人相互盟誓,含情脉脉的对望,双唇微启、欲语还休。现实中的曹植与甄妃,无法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只能将对彼此的爱慕之情埋在心底直至含恨而死。在《洛神赋》中,曹植将这份没能说出口的爱,借用文中的身份大胆倾诉、一吐为快。

顾恺之则完成了对诗文完美的转译,将曹植笔下两情相悦的二人,即饱含柔情,又相互克制的神情记录在图卷之上,此去经年,依然鲜活,依然楚楚动人。也难怪唐朝评论家张怀灌将他奉为“六朝三杰”之首,并在其著作《画断》中如此评价顾恺之的画:

“顾公运思精微, 襟灵莫测,虽寄迹翰墨,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之。象人之美, 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神妙无方, 以顾为最。”

04

离别:多情自古伤别离

著名美术学家、哲学家马采:“我国古代艺术到了顾恺之,才真正摆脱了表现上的古拙呆滞,变成周瞻完美,生动活泼”。

第一幕: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呈现相爱之下的似水柔情。

在离别之际,画者展现了全图最为柔情谴倦的一幕:曹植泰然端坐在洛水之畔,双目含情的看着不远处翩翩起舞的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时,众神出现,“冯夷鸣鼓,女娲清歌”,一派祥和。

在中国画中,有一个固定的程式表达:当画面中出现鬼神之时,寓意着“伟大事件或时刻”即将发生。在《洛神赋图》中,这个伟大时刻既是这段冲破礼教、跨越三界的伟大爱情。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这段场景中,洛神以“平行蒙太奇”的结构,出现了三次,顾恺之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将洛神的三段舞蹈像“电影剪辑”一般,展现在同一幅场景之中,如果放在今天,他一定是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三个舞蹈片段中,洛神以不同的华服出现,暗示了“女为悦己者容”这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心理。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第二幕:人神殊途,短暂相聚之后是永恒的别离

好景不长,短暂相聚之后,“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面对人神殊途的现实阻隔,无法突破的三界束缚,男女主人公只能依依惜别。画中的曹植,伸出右手,想要挽留,奈何洛水相隔只能无奈的望着飘然远去的洛神,而洛神,虽然身体趋趋前行,却也依依不舍的回头相望,离别的难舍之情,尽在笔端。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在古代,车马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天子六乘”,也就是说,尊贵如帝王,乘坐的是六乘马车,而画中的洛神,驾着六龙车而去,望着翩然远去的女神,曹植心急如焚,不忍割舍,遂乘船去追,奈何速度远不及六龙驾船,纵使“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也只能望着逐渐远离的爱人,独自黯然神伤。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这一幕中,最大的彩蛋:整幅画面中,洛神从不离手的羽扇,此时到了曹植手中,这个细节在原文《洛神赋》中不曾提到,这大概是作为后人的顾恺之,感念曹植悲惨的身世,想要对他那段思而不得的苦恋跨世纪的回应吧。

05

怅归:人生最是相思苦

可想而知,动力相差甚远的龙驾之船和曹植的普通客船之间的博弈,胜负显而易见,面对消失在洛水之上的女神,心灰意冷的曹植,望着烟波浩渺的水面,直至深夜都不肯离去。此时的曹植,目光呆滞、神形落寞,与孤独燃烧的烛火共同构成悲凉的画面效果。停在空中的右手,仿佛想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许此时,他还是不能相信爱人已远去,从此天涯永隔。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纵使再多的不舍与无奈,终究是人神相隔,无法逾越。沉思一夜的曹植,选择面对残酷的现实,“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策马扬鞭,在原地徘徊许久之后,黯然离去。通过画面中飘然飞起的旌旗可以看出马车是飞速离去的,此时,坐在疾驰而去的马车上,只有曹植回首顾盼:这一别,怕是永别,往后余生,只能在思念中度过。

这一切就像华丽的梦一样,一去不返,亦如他的人生:半生随父征战,金戈铁马,终于等到曹氏天下,却又被自己的兄长猜忌和排挤,此行就是曹植被指派到远离京城的属地鄄城赴任途中。这时的曹植,已经32岁了,他预感到了自己的余生都将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直至死去。事实证明,8年之后,年仅40岁的曹植抑郁而终。

这回眸一瞥,仿佛回看整个人生:少年成名,半生戎马,唯一爱过的女子也无法长相厮守,满腹才情却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

解密《洛神赋图》:旷古至精绝背后是从诗到画的国宝转译

“回眸”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同样代表了一种程式表达,具有结尾的仪式感,暗示着整幅画卷的结束,就如陈丹青所说:“一幅画什么时候结束,怎么结束,是非常重要的。”《洛神赋图》画面至此,这幅描写旷世绝恋的长卷宣告结束。

06

总结

《洛神赋图》像一部电影一样,曹植写出了举世无双的剧本,200年之后,经过顾恺之的手,剧情徐徐展开,以男主角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短暂即永恒的爱情为明线,以曹植郁郁寡欢的政治生命为暗线,明暗交织,共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酣畅淋漓、感人至深。两位天才,隔空对话,互相映射,为1600年后的我们呈现出一部诗画双绝、令人难忘的伟大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