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等8位顶级创投大咖,总结的18条人工智能“投资秘籍”!

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众多PE/VC机构聚焦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人工智能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势必会引起新一波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热潮。

其实早在2016年前后,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以及红杉、IDG、高瓴、鼎辉等顶尖投资机构,就纷纷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其中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被VC/PE看好,投资持续升温。

正如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所言,“我们在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些高大上的名词的时候,更关注的是五年七年之后,是不是会有些创始人能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一些机会,去把自己的创业公司做大,然后我们作为投资人能在早期的时候投到这些公司。”

那么,人工智能究竟为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在沙丘学院的课堂上,创投导师们结合实战经验,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投资认知、投资逻辑,以及未来所面临的诸多机遇与挑战。


李开复等8位顶级创投大咖,总结的18条人工智能“投资秘籍”!


他们专注于科技创新型的投资理念与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投经验,投资了游族、美团、臻迪智能、德生科技、智行者、推想科技、将至科技、中科创达、华大基因、山石网科、兆易创新等知名企业。

以下是大咖导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认知分享,enjoy:


01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Q:人工智能概念已经提出了60年,为什么近几年才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竹:1956年,美国的麦卡锡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2016年,AlphaGo在围棋上打败了世界冠军,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为什么花了60年,它才走到现在的火热?一是当时的计算机能力做不到支持现在的人工智能;二是深度学习的算法,它是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重要手段。


Q:人工智能的哪些应用领域值得关注?

李竹: 第一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是一年几十万亿的市场,包括无人驾驶,智能避障、警报的ADAS,还有在车上的交互,以及像激光雷达、电控这些关键的零部件。

第二是消费机器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我认为未来会在无人驾驶和消费机器人领域出来一些人工智能的独角兽。比如大疆、臻迪就属于消费机器人。

第三是工业机器人。这是国内新的经济模式的核心,即生产线上机器换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也在逐渐上升,提高生产线的效率也是非常强的需求。

第四是智慧医疗。医生培养的周期太长,而且薪水也很高。医生的工作中很多是靠积累的经验反复判断。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呢?比如动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诊疗、基因的判断、精准治疗、医疗影像等都可以做。

还有像金融、法律、农业,也是人工智能运用非常广阔的一些行业。


Q:AI应用的前提条件?

李开复:AI的应用有五个特别巨大的前提条件:第一,要有千万级别以上的数据;第二,要有客观、精准的自然标注;第三就是单一领域;第四是超大的计算量;最后就是需要顶尖的AI科学家。


Q:AI已经无处不在?

李开复:有些人觉得AI离我们很远,其实AI已经无处不在。打开手机,很多APP的背后都有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


Q:如何看待“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

李开复:人工智能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所谓弱人工智能,就是在单一的领域通过大量的数据,能够做出非常精确的判断,比如贷款、炒股、人脸识别等。而强人工智能是能够胜任人类所有的工作,甚至可以进行跨领域的思考和有创意的思考,然后通过人的常识和经验来判断。

现在的技术还是基于弱人工智能,大家千万不要被“弱”这个字骗到,它在各个领域里面是非常厉害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正在颠覆这个世界,虽然它带来的是弱人工智能,但是仅仅是弱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取代我们接近50%的工作。


02

中国有望借助人工智能弯道超车


Q: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

李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我们也是按照这三个层次来做投资的。

第一个层次是计算能力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要抓住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是大数据,因为人工智能所有的形成必须有数据来训练。像阿尔法打棋谱,一天能打成千上万个棋谱,相当于我们一个棋手好多年练的功夫,人肯定干不过机器。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有行业数据的这些创业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第二个层次是技术。技术有四个方面,既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视觉。在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方面,中国已经是应用领先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中国跟世界是基本同步。总体来说,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即使排不到第一,肯定也是在第一梯队。

但是技术类的投资期,现在也过去了。 2013年到2015年是投资技术类比较好的时期。像face++、科大讯飞等,都是几年前做的。

第三个层次是应用。现在这些技术公司,都在转向应用。如果现在你再投人工智能,技术因素只是其中之一,经济因素会逐渐上升。比如你的部署成本,你的市场能力,你的产品成本,这些东西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Q: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竹:人工智能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三个,既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这三个方向是逐步提升的。

运算智能是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2000年以前,基本上都是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当时大家比赛做超级计算机,包括中国国防科大和中科院也在做超级计算机,大概是在发展这个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感知智能。感知智能就是视觉、听觉、触觉这些感知能力,要让机器具有像人一样的智能,首先要能够感知世界。比如无人驾驶,它要像人一样能判断这个地方有没有障碍物,及时地作出反应。

第三个阶段是认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这个需要算法,需要研究,当然也会用到深度学习。美国在算法软件方面做得比较好,日本、德国在硬件方面包括工业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做得是不错的。


Q: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未来会产生大量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傅哲宽: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很有可能和移动支付一样,成为全球的领跑者,核心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场景,而最大的场景就在中国,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社交、娱乐,还是生产、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场景都会非常大。所以,人工智能会产生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大规模的投资机会。


Q:如何看待中国有望借助人工智能转型升级、弯道超车,关键是什么?

米磊: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是有可能换道超车的。但是中国要自主的获取数据,要把自己的芯片做出来。中美之间的PK,人工智能的PK是数据之争,最后就是芯片之争。中国如何在芯片中获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3

人工智能的前十年,拼命把握“端网云”


Q:人工智能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邓锋:人工智能包括数据、算法、算力等,我们看人工智能可能不从架构上看,更多的还是看垂直细分领域,我们更注重把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连在一起。

我们要投的人工智能企业,它既有很高的壁垒,而且有很高天花板,不太容易被BAT颠覆。可能在物联网上机会很多,无论是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等,都有很多机会在发生,而且变化很快。

米磊:我们的投资逻辑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是最核心的。投完基础设施之后,再去投算法的技术,然后再去找到行业的应用。

我认为前十年还是拼命的把握“端网云”,就是基础设施。端,就是把所有获取数据的这些终端全部要投了;网,就是要把这些数据连成物联网,用光纤通讯网络把它们都连接到一起;云,就是送到云端去进行云端的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处理。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才能用各种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再去找到行业的应用,比如交通、医疗、金融、制造等。

过去的芯片只是用于计算机的处理和计算,在人工智能时代,芯片变得更加核心,现在的芯片要在终端上直接做人工智能的计算,同时要进行数据的获取。


Q:人工智能的投资“要诀”是什么?

李竹:要诀一,避开巨头。To B是中小企业的蓝海,而To C是巨头的游戏。BAT这些巨头掌握了大量的消费数据,比如个人助手和自然语言翻译的东西,都是巨头在干。所以,我们要做To B的服务。

对于to B行业,尤其是现在的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行业,在每个细分领域里面都容得下两三家成功的上市公司。纯互联网是赢家通吃胜者为王,但是技术创新领域允许有几家公司同时存在。

要诀二,阶段操作。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底层计算到中间的技术再到上层应用,在不同的阶段要投资不同的公司。阶段操作的顺序就是从肥到瘦,先投肥的行业,钱多的行业。

比如可以替代人的重复性工作,包括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还有能增强人本身能力的智能软硬件产品,像AR。AR是大波浪,可以增强现实。

要诀三,大圣团队。投人工智能,团队要符合三点——上天、入地、出海。

上天,就是在某个行业有一万小时的经验,而且学习能力很强;

入地就是要接地气,团队要有狼性。搞技术创新,时间特别重要,你快一步,早点儿拿到钱,树立一个标准,后面的追赶者就很难赶上你;

出海就是国际化。技术创新参与的是全球化的竞争,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能做大的技术创新公司一定是全球销售产品。

要诀四,拥抱世界。走向世界,把全世界当作自己的市场。创始团队必须有全球化的思维,第一步可能是运用在国内,但第二步可能会用到全世界。

要诀五,IP为王。任何一个公司做大了,必须是一个专利公司。所以,技术创新类的公司是以专利和IP来论英雄的。如果中国这一轮想要在人工智能上取胜,必须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


Q:如何找到“大圣”团队?

李竹:人工智能的人才都是来自于科研院校、海归,以及百度、谷歌、阿里等公司。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靠谱的人都是扎堆的——人以群分。假如我们投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公司,我们就让他推荐周围的人创业的公司,这是最简单、最靠谱的。


Q:对于投资人工智能领域的感受和认知是什么?

吴世春:第一, AI就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样,也会基础设施化。未来,AI会成为新的“水煤电”,与各个行业结合,出现越来越多对社会产生价值的公司。

第二,数据比计算更重要。因为大数据是AI的血液,算法是骨骼,计算力是肌肉,算法是很容易普及化的,中国的超算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所以未来取胜的关键就是你能够拥有更多独特的大数据。

第三,要先拥有AI的认知,因为AI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成为AI的第一批“原住民”。我们站在这个时间点往后看10年、20年的话,你越早成为AI的原住民,就越有未来的竞争优势。

第四,我们投AI会先从商业开始投,

越有大钱的地方,越值得投。像商业、军事、医疗之类的领域,会更有投资机会。


04

人工智能将迎来应用的“黄金时代”


Q:智能时代产生了哪些经济现象?

李竹:第一是无人经济,包括无人驾驶、无人物流、智能工厂等。如今,无人零售起来了,很多都采用了人脸识别、生物感知等技术,技术的背后就是人工智能。

第二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普及之后,凡是物质性的东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拥有权不如使用权重要。未来的房子、车等耐用品都不用买,共享空间、共享出行已经在不断发展和进化。

第三是娱乐经济。物质得到充分满足,大家也更有时间,因而产生了一些精神层面和文化性的消费。未来真正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差别在哪里?一个是文化消费,另一个是可以买人工智能的产品,用人工智能来武装自己,使自己进化的速度与人工智能同步,你能更强大和长寿了,才能去探索宇宙星球。


Q:人工智能时代,有哪些工作将被代替?

李竹:第一,需要长时间学习的。如果你给它数据,它经过反复训练,它的效率和速度会比人高得多,人要学好几年,它可能只需要学几天。

第二,重复性的工作。机器人最擅长干重复性的工作。原来在工厂里,是把人变成机器,天天在生产线上不停地去扭一个螺丝,其实就是做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现在我们要把机器变成人,将来可能都是无人工厂。

第三,高薪或者高危的。首先,高薪意味着人的成本很高,如果能把这个人替下来,可以提高效率。另外,像高楼大厦上擦玻璃的,还有巡检电路等高危工作,都会被各种机器人替代。


Q:未来,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投资机遇是什么?

米磊:据PWC预测,世界AI市场规模到2030年会达到15.7万亿美元,这个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最大投资机遇。四次工业革命就是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这四个逻辑下来的。蒸汽机,就是机械。电气化时代就是电,诞生了电器。信息化时代就是集成电路催生了软件的算法,然后光纤通信催生了互联网算法。前面200多年,本质上都是机和电的时代。而机和电已经发展到一个极致了,下一个时代就是光+AI,也就是集成光路和人工智能算法,就是智能化时代。

现在还不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黄金时代,因为基础设施还没建好。在基础设施没有完全建好之前,我们最大的投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什么?光子集成。

朱啸虎:人工智能的概念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三起三落,今天的人工智能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iPhone10和Google Pixel这两款手机都已经包含了人工智能芯片,也整合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功能在里面,所以未来十年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的连接方面,会有很多机会。

沙丘学院

沙丘学院是清科旗下的高端投资教育品牌。学院致力于培养拥有全球视野、擅于捕捉中国市场机会、具有超强实战经验的投资家。沙丘学院之名,源自享有“美国西海岸的华尔街”美誉的位于美国硅谷门罗公园的沙丘路。在一条两三公里长的沙丘路上,汇聚了上百家如雷贯耳的全球知名风投机构,聚集了占美国风投总量三分之一的资金,并投出了Apple、Google、Amazon、Facebook等超过70%以上美国成功的科技企业。

沙丘学院向沙丘路致敬,并立志成为中国投资界的黄埔军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