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佈的最新一期的數據顯示,癌症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是我國第二大致死疾病,且近十幾年來癌症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癌症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2015年,癌症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癌症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癌症發病率隨年齡增加逐漸上升,隨著我國加速步入老齡化階段,患者人數不可避免的加速增長,按我國輕篩查重治療的現狀來看,腫瘤治療產業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精準有效治療並且提升患者在癌症期間的生存質量是擺在醫療機構面前的兩大難題。

精準醫療的出現,腫瘤患者的福音

1、傳統治療方式的缺點

傳統的腫瘤治療方式,基本上圍繞著手術、化療和放療來開展,這三種方法各自的弊病也比較突出。

● 手術一般是通過切除病變部位來實現,效果也非常明顯,但這種有創的治療方法不適合中晚期或者年齡較大的患者,因為一般這兩類患者身體機能較弱,會降低其機體免疫力。

● 化療一般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將化療藥物送入人體內來達到滅殺腫瘤細胞目的,但化療藥物是“無差別”攻擊,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大量的正常細胞和組織,一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生存質量較差,而且某些患者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

● 放療是利用電離輻射來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這種方式對集中在某個部位生長迅速、分化程度低的腫瘤滅殺效果較好,但缺點在於只能進行局部治療,同時在輻射過程中還是會輻射到一些正常的周邊組織。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2、精準醫療的優越性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精準醫療(個性化治療)的提出和繼續深入應用,讓腫瘤患者更低花費、更舒服、更有效地進行治療成為了可能。

什麼是個性化治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製醫療模式。

那麼腫瘤患者如何個性化治療呢?那麼這裡不得不提靶向藥物,腫瘤細胞表面會有一些發生了變異的標記蛋白或基因片段,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上述致癌位點,又稱靶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失去活性逐漸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

然而,靶向藥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我們上面提到的腫瘤細胞表面變異的標記蛋白和基因片段不是每一個患者都有,如果某患者不攜帶特定的蛋白或基因而盲用、錯用靶向藥物,很有可能會延誤治療、加速病程惡化。

● 某患者因咳嗽咳痰被查出肺內病變,考慮是癌。由於沒有什麼積蓄,為省檢查費,其按病友建議自行購買了靶向藥服用。服藥一段時間後,患者感覺自己咳嗽咳痰的症狀得到緩解。幾個月後,患者再次劇烈咳嗽,更出現了胸痛、聲嘶、氣促的情況,進一步檢查結果顯示為小細胞型肺癌淋巴結轉移,上腔靜脈及右肺動脈受到侵犯,病情發展到了晚期。

● 以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易瑞沙)為例,若患者不存在藥物靶點,藥物有效率只有1.1%,若患者存在藥物靶點,藥物有效率高達80%,差異巨大。

所以,由於同種癌症具有不同突變特徵,對於不同的藥物耐受性不一致,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必須進行判斷腫瘤突變類型的基因檢測,才能有效的制定用藥方針和治療方案。而這種相對靶向藥物而言,伴隨的腫瘤基因檢測,在病理學上稱為伴隨診斷。

靶向藥的影子,加速爆發的伴隨診斷

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兩大工具是伴隨診斷和靶向治療,而靶向治療的前提是伴隨診斷,可以說腫瘤伴隨診斷是隨著靶向治療發展應運而生的行業,靶向藥市場的興衰直接決定了伴隨診斷的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1、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繁榮發展

據IMS統計,2016年全球用於癌症治療以及相關輔助治療的總花費為1130 億美元。預測到2020年,抗腫瘤藥物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元。基於腫瘤患者數量持續增長和藥物價格的走高,腫瘤用藥的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的增長。

我們從2019年全球藥物銷量數據來看,腫瘤靶向藥佔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同時比對2019年的腫瘤藥物銷售榜單,發現大部分藥物同比2018年都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這也足以證明抗腫瘤靶向藥物旺盛的市場需求和產業的繁榮程度。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2019全球藥物銷售TOP10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2019年腫瘤藥物銷售全球TOP12

回看國內腫瘤靶向藥市場,可以說整個行業才剛剛開始。面對著巨大的病種需求,未來這幾個邏輯將持續推動整個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①醫改過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藥企將更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抗腫瘤創新藥物的研發;

②國家鼓勵進口抗癌藥物在國內上市,加快對外審批進程;

③未來越來越多的抗腫瘤靶向藥將進入醫保,更多患者用得起藥;

④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可觀的回報,吸引更多市場資本的投入,推動新生創新藥企的發展;

2、為何藥企很少自己做伴隨診斷產品?伴隨診斷企業和藥企之間的關係

藥企尋求伴隨診斷產品一般有三種路徑:

一是自主研發,這需要藥企內部有比較成熟的伴隨診斷研發體系,像羅氏旗下就有Roche Diagnostics這樣成熟的分子診斷平臺。

二是收購優質診斷研發企業從而快速建立伴隨診斷的研發能力,經典案例是禮來2010年3億美金收購了阿爾茲海默症診斷領域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

三是與成熟的伴隨診斷企業來進行聯合開發,雙方具備較高的協同性,並且伴隨診斷企業在其中有一定的話語權。

從過往來看,第三種方式更受到大多數藥企的青睞。畢竟在新藥投資回報率普遍下行的趨勢下,大多數藥企並不具備像禮來、羅氏這樣的資本實力來進行獨立自研和收購,藥企反而還希望從各個方面來節省成本。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①伴隨診斷具備一定的技術壁壘,投入成本不小:在國內,往往伴隨診斷試劑和儀器多屬三類醫械註冊證,研發時間較長、申報復雜程度較高,整體時間和資金成本可以說是相當高了。而在美國,伴隨診斷一般需要第三方獨立機構的公證認可。

②靶向藥和診斷試劑市場規模相去甚遠,藥企銷售資源無法協同:一方面藥企抗腫瘤靶向藥單品種動則10億以上的銷售,與伴隨診斷企業小几千萬、一兩個億的總營收相去甚遠;另一方面藥企的市場團隊資源集中在醫院的各臨床科室,而診斷企業的目標科室是病理科,銷售協同性較差。

所以,一方面一些大藥企“看不上"這個業務,另一方面大多數藥企為了節省研發成本,與成熟的伴隨診斷企業共同來協作開發顯然是雙贏的。同時,這也給伴隨診斷的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

3、伴隨診斷的市場有多大?

伴隨診斷作為“賣水人”與腫瘤靶向藥物共同分享精準治療行業發展紅利的邏輯,已經充分在美國市場獲得認可,當前這一趨勢逐漸在國內顯現。

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2016年全球伴隨診斷市場規模約19億美元左右,到2018年預計31億美元,2016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2.78%。目前中國市場規模約3億美元。過去7年,中國CAGR超30%,且有加速趨勢。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如果你認為伴隨診斷市場太小,那麼就真的錯了。雖然在國外,伴隨診斷這個東西已經存在超過二十年,但在中國,它才剛剛開始。甚至有些人把2018年作為中國伴隨診斷的元年,這至少可以說明中國的伴隨診斷市場還處於初期階段。

放眼未來,隨著靶向藥研發加速、新標誌物的發現,潛在市場規模將不斷增長,伴隨診斷的檢測項目和應用範圍會隨著靶向藥的適應症拓展而不斷的擴容,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精準醫療的發展,讓更多患者受益。

年複合增速30%+的行業,市場天花板暫且目不可及,這樣的賽道你不愛嗎?

從技術趨勢看投資機會:PCR短時間仍為主流,NGS是未來希望

腫瘤的伴隨診斷基於多種方法學平臺。常用的包括IHC(免疫組化)、PCR、ISH(原位雜交,包括FISH、CISH 等)、NGS 等。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伴隨診斷各方法學簡介

1、熒光PCR性能突出,短期仍為主流

目前臨床基因檢測的首選還是熒光PCR技術,因為其精確、快速、簡單且成本較低,熒光PCR儀一次反應可以容納96個或者384個樣品,檢測通量要高於IHC、FISH等技術;在除了高通量測序以外的技術中,熒光PCR也是檢測DNA變異類型最多的方法。所以,熒光PCR法技術憑藉著諸多的優勢佔據了院內伴隨診斷市場的大多數份額,也成為了臨床應用最成熟的方法,短期內PCR仍然為市場應用的主流方法學。

而熒光PCR缺點在於其只能檢測常見位點的突變,無法覆蓋該基因的所有鹼基,這可能導致忽略某些稀有的突變得到假陰性的結果,從而造成誤判。

2、未來之星:二代測序NGS,面臨的尷尬

高通量測序NGS是複合增速最高的技術平臺,通量高、精確率高。以上所說的PCR、FISH,以及基因芯片,都只能用於檢測已知突變,而NGS是基因組測序,可以檢測全部位點,是檢測多基因及罕見突變的理想方法。直到2016年,第一個基於NGS的產品才獲得批准,但是其更廣的檢測項覆蓋面,使其將會成為伴隨診斷未來的發展趨勢。

雖然NGS技術能夠解決突變丰度定量、罕見突變覆蓋的問題,但短期在市場推廣上面臨一些尷尬。目前伴隨診斷主要還是在醫院病理科進行,由於NGS技術採用的測序儀器價格不菲、對檢驗人員的專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大部分醫院都不具備相應的條件,所以就出現了拿到NGS註冊證廠家產品無法進院,只能通過送檢來開展業務。

但隨著政策的推進和技術的不斷髮展,未來NGS若進一步的實現檢驗成本的壓縮,價格下降至病患不敏感的區間,其勢必將成為主流的伴隨診斷方法。

總結來看,若要投資伴隨診斷賽道的公司,最穩健的莫過於篩選出在PCR技術平臺擁有最全產品線並且在市場上佔據領先地位的公司(具備規模優勢),如果同時該公司也拓展了或外延式併購了NGS平臺,那麼即是上上之選。因為其能夠在優勢PCR領域上獲得穩定的業務增長,同時亦具備開拓主流技術的能力。如果公司管理層不是太爛或者發生黑天鵝,公司身處伴隨診斷這樣高速增長的優質賽道,長期視角看,大概率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

而稍微激進一些策略,那麼就是賭未來,押注能在NGS跑出來的潛力之星,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風投已經用腳投票了(畢竟NGS拿證的國內就4家),我個人認為這個領域未來是至少能夠投出一到兩家科創板或者創業板新上市公司的。

國內潛力廠商挖掘:艾德吊打一眾廠商,燃石、世和搶灘NGS

目前國內的擁有腫瘤基因檢測產品的IVD廠商超過30家,但在伴隨診斷領域具備一定營收規模的廠商屈指可數。總體上看,艾德生物在國內市場競爭中遙遙領先,2019年實現營收5.78億,淨利潤1.35億。而其他具備破億規模的伴隨診斷企業包括雅康博、世和、燃石等。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在產品線的豐富度和靶點的覆蓋廣度來看,艾德生物在獲批產品和覆蓋靶點數量方面也是最多的。同時在NGS的佈局上,我們看到艾德、諾禾致源、燃石醫學和世和醫療都有獲批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艾德的NGS產品率先突破單一適應症(非小細胞肺癌),同時覆蓋了結直腸癌。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我認為,伴隨診斷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要考慮的是強研發能力,保證企業能夠不斷的突破新的技術壁壘,這在產品的豐富度和先進靶點或技術平臺的攻關上能體現一些。其次是銷售能力,這反饋了產品的臨床認可度和市場團隊院內外公關的硬實力。最後是公司管理層的管理能力,能否制定符合行業走向的戰略,使得公司更上一個臺階。

所以綜合來看,我個人更加青睞已經在這三個方面都證明了自己的艾德生物(已上市),同時密切關注已經拿到NGS證、並且有一定銷售規模的燃石醫學和世和醫療,這也符合我上一節提到的穩健+賭未來的兩手策略。當然也不排除會有新的優秀企業冒出來,但是PCR已經是紅海了,想突破大概率要在NGS新點位、新適應症的應用上發力。

總結

腫瘤治療“賣水人”:年增速30%+的伴隨診斷,能誕生偉大公司嗎?

人的一生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將投資的重點聚焦在“高價值企業”身上。

高價值企業的六大判定體系:1、好賽道(市場發展空間和行業增速大);2、弱週期性(對宏觀經濟市場波動的敏感度小);3、護城河(不容易被新進入者顛覆,有自己的壁壘);4、客戶粘性(紮根於客戶的需求,牢牢鎖定客戶);5、輕資產(擴張邊際成本小,成長速度快);6、優秀的管理層(好馬需要配好騎士才能跑得快);

那麼伴隨診斷領域是否能誕生這樣的偉大企業?

我心裡已經有答案了,你呢?

原創不易,喜歡本文的朋友關注轉發哦,我們將持續輸出好賽道、好公司的研究!

更多醫療健康前沿資訊&一二級市場精品投資乾貨,歡迎關注頭條號和公號@瞪羚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