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德州最美青年】張魯蒙

事蹟材料

  張魯蒙,男,37歲,201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在禹城市衛生健康局醫政科工作。2017年評選為德州醫學會先進工作個人。2020年1月22日開始,作為禹城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一員,連續工作在防控一線。2月9日作為山東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遠赴武漢。在戰疫一線把當初入黨的錚錚誓言,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新時代德州最美青年】張魯蒙

  2月8日半夜,加班回來的他發現工作群裡都在討論報名支援湖北。“我是共產黨員,我要去武漢,那是我的第二故鄉!”妻子深知一線的危險,家裡還有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年邁的雙親,可她更知道就讀三年大學的湖北對張魯蒙意味著什麼,更悉知疫區的困難、疫區一線人員的緊缺。“你去吧,家裡面有我!” 妻子苑芬芬也是一名醫生,中醫專業,在禹城市中醫院工作。2020年2月9日,丈夫為抗擊疫情奔赴湖北武漢一線,作為妻子,雖有不捨,但是還是支持他的工作,尊重他的決定。

  父親張志國同志也是一名黨員,同時是一名臨床檢驗科醫生,母親李亞軍是一名人民教師。張魯蒙選擇醫療衛生健康的工作也是深受父母影響。兩位老人都已經退休,身體狀況大不如前,2018年母親更是確診乳腺癌,經系統治療,預後良好。妻子白天上班,只能把兩個不滿十歲的女兒留給兩位老人照料。父親張志國平時經常教育他的兒子,在家庭的社會生活和交往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是每一個母親的感受,希望兒子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平安回家。

【新時代德州最美青年】張魯蒙

  作為疫情防控專家,他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風險和挑戰,但他更加明白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作為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詞。

  張魯蒙和隊友們進駐方艙,負責160多名確診病人,看到有的患者臉上痛苦、焦慮的表情,他心如刀割,暗下決心盡全力救治,讓這些病人早日康復。他仔細詢問每一個病人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態和各種需求,逐一做好救治和服務,千方百計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避免病人焦慮和煩躁。醫囑宣教、預檢分診、保潔、醫療救治、CT核酸檢測……每個細節都環環相扣,一天下來累得站著都能睡著。身穿防護服近10小時不吃不喝,不去衛生間,汗水浸透了洗手衣、水汽佈滿護目鏡,口罩將近溼透,手上被汗水侵泡到皮膚變白,臉上佈滿壓痕,張魯蒙自嘲變成了“猴臉”。

【新時代德州最美青年】張魯蒙

  張魯蒙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在家陪五歲的女兒過生日,視頻中小女兒哭著問:“爸爸,你不要我了嗎?”讓他的淚水一下溢滿了眼眶.....自從丈夫支援湖北後,兩個女兒雖有雙方父母的照顧,但是小女兒還小,離不開媽媽,大女兒需要學習上的指導,也是天天不離開媽媽。只能是白天由老人照看孩子,休息時再照看孩子,料理家務。給援助湖北的丈夫做好了完美的家庭後勤保障。兩個小女兒,大女兒讀小學三年級,小女兒還不到5週歲。都是調皮搗蛋的年齡,兩個孩子經常會想起在湖北一線的爸爸,都希望爸爸能夠早日平安回到家。

  37個日日夜夜,幾多淚水,幾多辛苦,換來患者一個又一個恢復健康出院。“謝謝你,山東小哥哥!”,聽到這,張魯蒙忍不住熱淚盈眶!以命相搏的日日夜夜,終於贏來了最高的禮讚,這是他們用生命畫出的同心圓!

【新時代德州最美青年】張魯蒙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37天的搏命奮戰,他咬緊牙關、克服困難,成為戰友的主心骨、患者的守望人,圓滿完成支援湖北任務回到山東。用真心換回真心、用生命挽救生命,張魯蒙用逆行而上、捨生忘死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描繪著醫務人員的不悔初心。

張魯矇事跡

  1983年12月生,中共黨員,山東臨沂人。2020年1月22日開始,作為禹城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一員,連續工作在防控一線。2月9日作為山東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武漢,進駐方艙後,負責160多名確診病人的醫囑宣教、預檢分診、保潔、醫療救治、CT核酸檢測等環節,身穿防護服近10小時不吃不喝,不去衛生間,汗水浸透了洗手衣、水汽佈滿護目鏡,口罩將近溼透,一天下來累得站著都能睡著。他用這樣37天的搏命奮戰,換來患者一個又一個恢復健康出院,書寫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描繪著醫務人員的不悔初心。

來源:奏嘛網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