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

红二十五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功勋卓著,彪炳千秋,以其英勇善战,果敢顽强而著称,尤其是其灵活机动、赋有卓越的战略远见更让世人曙目,部队培养出了如徐海东大将、刘华清上将、韩先楚上将、刘震上将、陈先瑞中将等军政兼备的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可谓将星云集,战功累累。然而这一切,都与先期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的卓越领导分不开。在吴焕先烈士牺牲111周年的今天,缅怀先烈,追忆往事,更加让人悲痛和敬重。往事依依,忠魂永在,我们将永远高举先烈擎起的红色大旗,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簇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 、走上革命路致家破人亡

吴焕先同志是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人。生于1907年旧历6月22日。1926年初,19岁的吴焕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家乡发展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组建农民协会。这年秋天,他把佃户、债户叫到家里,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并当面烧毁了佃户租借他家的地契约和借据,引起当地很大轰动,人们称赞不已。此举引起地主恶霸们不安,对他恨之入骨。就这年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和“红枪会”反动武装二百余人,杀气腾腾扑向吴焕先家,杀了吴焕先父亲、大哥、大嫂和他们不满半岁的孩子、二哥和五弟,吴焕先的母亲、二嫂与侄女荣荣、四弟幸免于难。这场劫难过后,吴焕先直接投身革命队伍。1927年参加领导了黄麻起义。1931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次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红二十五军重建后,吴焕先任军长。

期间,吴焕先与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曹学楷的堂妹曹干先结婚。在此后的艰苦岁月里,妻子跟吴焕先母亲相依为命。1933年年5月,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吴焕先的妻子曹干先听说红二十五军军粮短缺,为支援红二十五军,她将婆媳二人乞讨来的一袋“百家粮”送到七里坪龙王山红军阵地。由于身怀有孕,加上饥饿,在送粮返回的路上死在了荒郊野外。冬天,吴焕先的母亲躲在自家的夹墙缝里活活饿死,二嫂也在敌人“难民所”被折磨致死。这时候,吴焕先忙于组建红二十五军,后担任军长,正在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了革命事业,抛家舍业,家破人亡,吴焕先全家前后牺牲了九口人。剩下孤苦伶仃的小侄女吴淑荣,也被人收为童养媳,四弟吴书先流落异乡,不知去向。巨大的家庭悲伤,吴焕先没有倒下,而是更加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二 、组建红二十五军并领导长征

1931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被任命为鄂东北游击总司令。1932年10月,敌人集中了十五个师的兵力反复清剿鄂豫皖根据地,在鄂豫皖苏区经历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后,苏区和红军已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吴焕先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省委书记沈泽民、郑位三等同志,建议迅速把分散的红军、游击队、伤病员集中起来,组建红二十五军。随后省委根据他的建议,做出了组建红二十五军的决定,并任命吴焕先同志为军长,王平章为政委,徐海东为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在很短时间之内,吴焕先同志就组建了军部、两个师、五个团、两个特务营,他亲自指挥部队连续打了三个胜仗,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到1933年4月,除地方武装外,红二十五军主力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人。

吴焕先同志经常亲自到各师、团、连队给干部、战士讲话,鼓舞大家坚持斗争,并及时改变斗争策略,由单纯消极防御转变为积极的攻势防御;同时对军内的肃反政策以及对待白军俘虏的错误政策等进行了改正,不仅取得了军事斗争上的胜利,而且对瓦解敌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934年9月,程子华同志来到鄂豫皖根据地,传达了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红二十五军向鄂豫陕边界进军,去创建新的根据地,留下皖西北省委书记高敬亭同志带部分游击队坚持根据地。为执行中央指示,继续发展革命力量,吴焕先同志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长征,于中途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对其他主力红军是一个有力的配合。1935年7月,他和鄂豫陕省委决策并带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率先到达陕北,不仅解除了陕甘苏区的危局,并有力地策应了正在北上的中央红军。为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生死存亡的时局转换中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获得毛泽东“为革命立了大功”的赞誉。

三、历尽艰辛进军鄂豫陕

1934年11月,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吴焕先同志率领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在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突然遭遇敌人一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的围堵,经过激烈战斗,红二十五军突出敌人包围。12月初,红二十五军一路粉碎了敌人四十多个团的围追堵截后,长驱千余里,胜利进入了陕南。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又在洛南县庾家河遭遇敌六十师,发生了一次战斗。这场战斗异常激烈残酷,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同志都负了重伤。吴焕先同志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把敌人打垮了。随后,红二十五军西进到鄂豫陕边界,又打了许多胜仗。首先在三要司歼敌一个营,接着在庾家河歼敌八百多;在蔡玉窑击溃敌一二六旅,在洋县石塔寺,打垮敌警二旅,打伤其旅长张飞生,在葛牌镇全歼敌警三旅;在袁家沟口全歼敌警一旅,俘敌旅长唐嗣桐,等等。吴焕先同志不仅指挥打仗,同时领导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很快就在鄂陕、豫陕边界和华阳地区建立了两个县、数十个乡的革命政权,以及许多地方武装。主力部队也有发展。1935年春天,蒋介石从各处凑合了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对我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并限令在五、六、七三个月之内,全歼红二十五军。恰在这时,鄂豫陕边区省委书记徐宝珊同志因病去世,省委决定让吴焕先同志代理书记职务。在此关键时刻,他主持召开了省委军事会议,研究和制定了有关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决定采取“先疲后打”的灵活战法,粉碎了敌人的围攻。7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又乘胜打出终南山,前锋部队直抵西安以南二十余里,威逼敌军老巢。蒋介石妄图在三个月之内消灭我军的“围剿”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既坚守了鄂豫皖根据地,又在陕南也开辟了一块新的根据地,最后到陕北时红二十五军由三千人扩大到四千余人,是红军长征过程中唯一扩充了人员的部队。

四、进军陕北迎接党中央

吴焕先同志曾说过:“消灭敌人一个团也不如缴获一部电台”。为了和党中央取得联系,红二十五军想尽了一切办法。打出终南山以后,从缴获的报纸上知道红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的动向。吴焕先同志和省委其他同志立即开会研究斗争方向,决定带领红二十五军转向甘肃,策应党中央与主力红军北上。同时,决定了红二十五军北上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的方针,留下郑位三、陈先瑞等同志继续坚持领导陕南根据地的斗争。事实证明,吴焕先同志和省委其他同志这一果断的行动,为中央红军北上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做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贡献!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沿着秦岭北麓走了几天,随后又转入秦岭山中,继续向西挺进。8月初,我军很快就进入甘肃境内,攻占两当县城,渡过渭河,攻下秦安,如同闪电一般地出现在陇东高原。随后,我军攻克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绕过平凉直抵泾河边上的白水镇。这时,敌三十五师之骑兵团及二○八团数千人,突然从西峰镇方向猛扑过来,企图在泾河北岸堵击我军。我军则决定南渡泾河,佯作夺路入陕之状,把敌人从泾河沿岸调离开来,然后再乘机渡过泾河,挥戈北上。


8月21日,我军冒雨在泾川县城西南渡河。谁知,部队刚过一半,突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有几个同志不幸被急流卷走。军部直属队和担任后卫任务的二二三团,大部被阻在泾河北岸,吴焕先同志因为指挥部队渡河,也被隔在北岸。这时,敌二○八团一千余人,乘机由泾川方向猛扑而来,企图把我后卫部队压在河边,背水作战。焕先同志一看情况危急,立刻带着军部交通队一百五六十人,直插敌人腰部。他向战士们高声呼喊:“同志们,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住敌人就是胜利!”战士们不顾泥泞路滑,一鼓作气地冲上前去,抢占了一座制高点,把敌人侧后截成两段。这时,战士听说吴政委中弹负重伤,一个个怒火万丈,与敌拚刺肉搏,把敌人从塬上压到沟里,敌团长马开基被击毙。这一仗,打得勇猛顽强,敌二○八团一千余人全部被歼。吴焕先同志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全军指战员悲恸不已,抬着焕先同志的遗体渡过泾河,当晚吴焕先同志掩埋在陇东高原。

吴焕先同志牺牲后,省委决定程子华同志任政治委员,徐海东同志任军长,带领全军踏着吴焕先同志尚未走完的征途,奔赴陕北。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地到达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编为红十五军团。同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毛主席在接见徐海东和程子华同志时,表彰了红二十五军的远征功绩,称赞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下了大功。

五、军政人才及丰功伟绩

吴焕先、徐海东等同志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高超领导才能,将红二十五军培养锻炼成了一个能打恶仗,能打胜仗的革命队伍。他们实事求是,英勇机智,无私无畏,严于治军,胸怀全局,在多次恶劣环境中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兵力,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并先期到达陕北,为迎接中央红军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和红二十五军所有官兵,特别是作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吴焕先同志的努力分不开。除此之外,就当时的情况,红二十五军,这支充满传奇的部队还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

1、为共和国培养了97位将军。

吴焕先、徐海东,韩先楚、刘华清、程坦等,在当时他们都很年轻,但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尤其吴焕先能文能武,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1935年8月在甘肃泾川战斗中英勇牺牲时,才28岁。


   军长徐海东,作战勇敢,共和国十位大将中,他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被誉为“徐老虎”。他与毛泽东、朱德曾被南京政府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人,标定三人赏金均为25万块大洋。毛泽东称赞他“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


   营长韩先楚,有勇有谋,在独树镇战斗中一战成名。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指挥军队最先登岛成功,让国民党名将薛岳的“伯陵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是许世友将军最钦佩的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华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于1988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舰母之父”。


   政治部秘书长程坦,采用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民歌《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和刘华清一起编成《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这些年轻的红军指战员,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披荆斩棘,英勇奋战,赴汤蹈火,一往无前,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催人泪下的青春凯歌!


2、红二十五军是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

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何家冲出发,拉开长征的序幕。1935年 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成为长征中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9月18日,与陕北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为中央立足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3、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装备好、战斗力强的部队。


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后,长期处于10多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清剿”之中,在频繁的战斗中锻炼出一套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以一次次的胜利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长征出发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每个连有6挺轻机枪,还有崭新的马步枪。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缺衣少粮,武器匮乏,红二十五军雪中送炭,把军中的5000块大洋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送给了中央红军。


4、红二十五军是在长征中唯一有发展的红军部队。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共有2980余人,长征途中创建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长征途中各主力红军所建立的唯一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4000余人继续西征北上,到达陕北时还有3400余人,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也发展到2000多人,两部合计5000多人,比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多了将近一倍。这些部队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当时主要负责人吴焕先的领导是主要的。吴焕先不仅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而且极其注重灵活的斗争策略。比如在庾家河战斗中程子华、徐海东均受重伤情况下,红二十五军的所有重担都压吴焕先肩上,在通过豫西地区的途中,由于那里土顽横行,围寨林立,而且后有追兵的紧急情况下,吴焕先利用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采取与地方武装谈判的办法,使部队很快转危为安;又如1935年8月,他率领红二十五军路过甘肃回民地区兴隆镇时,创造性执行正确的民簇政策,并亲自拜访清真寺,取得当地群众拥护,而且还扩大了红军。要知道,那时候他们和中央隔绝联系,这些政策的执行都是吴焕先同志基于党的理论修养而做出的决定。再如,当红二十五军从报纸得知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吴焕先及鄂豫陕省委马上决定,西征甘肃,北上于陕北红军会师的决定。这些决策总是那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既有坚定的原则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吴焕先同志军政全才的领导才能。假如,没有吴焕先同志的卓越领导,试想当时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均负重伤情况下,那样恶劣的战争环境,红二十五军能不能到达陕北还是问号,更不要奢谈侧应中央红军了。

吴焕先用自己的忠诚、英勇与智慧领导红二十五军,在多次恶战中率领部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无私无畏,百折不挠,英勇机智,指挥若定;他品质高尚,意志如钢,胸怀全局,远见卓识。他的英名和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2009年吴焕先烈士当选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吴焕先同志永垂不朽!

作者 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