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剑原创」关于格力与奥克斯的舆情战争分析(二)

6月10日,格力与奥克斯的攻防战可以称为第一个回合,笔者认为奥斯克在这一回合中避重就轻、四两拨千金的声明,在舆情应对层面是非常得体的。

格力战略、战术、战役上的最大败笔就是把自己陷进去冲锋,而不是把自己摘出来观战。如果真的有消费者向格力投诉奥克斯的质量问题,格力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建议”他们到各自相应市监局去投诉,然后格力“默默”收集这些事例,织成一张围猎奥克斯的“消费者负面投诉”,再以为证行业清白为由,请求市监总局既查自身,也查奥克斯,响应消费者诉求。这样自己就摘出来了,为行业清白代言,既给对方实锤,又彰显行业担当,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格力自身有那么一两批次产品不合格,反而可以赢得“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正面形象。现在啥形象?!

格力再有铁证,以竞争对手的身份作为投诉主体,不合理;自己冲锋陷阵,形如孤注一掷,无论成败,再无全功,不合适;以自己的实验室给出的检测作依据,不合情。为公众利益代言?为自身商业利益冲锋?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就算台面上赢了,奥克斯可以采取召回那些批次的产品、及时反省致歉等得体应对,小输一阵罢了,但这种试图用非市场竞争手段从KO对手的做法,会造成很坏的商业形象;输了就更不必说,直接成了奥克斯上位的阶梯。赢则小获,输则大败,如此博弈,岂非不智之极?!

反观奥克斯的软回应,确实有搅混水的动机,但这也正是一种高明。如果按照“见招拆招”的策略,那就太被动了,会完全被格力牵着鼻子走。这样格力的实锤,就锤到奥克斯的命门上了。相反,奥利斯用迂回的、非正面的软性反击,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将格力的凶猛锤击完全卸力。即使最后奥利斯真的输了,但输阵也不输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争。格力就像德国,向苏联发起了“闪电战”,希望速战速决;奥克斯就像苏联,采取“莫斯科保卫战”,迂回、拖延、反击,以空间换时间。

奥克斯如果正面的“见招拆招”,那才是愚蠢。格力难道无懈可击?把时间线拉长,对奥克斯最有利。不仅自身可以赢得反击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盟友,在时间轴上开辟更多反击的战场,形成“群狼噬虎”的格局,让格力疲于奔命,将格力拉下神坛。

所以,格力与奥克斯的这场攻防大戏,我使用了“舆情战争”这个词,这将为今后互联网时代商业大战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如果双方的攻防按照这种趋势演进,那么我预测,这场舆情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格力一地鸡毛,奥克斯明亏实盈”。“盈”不是“赢”,而是说奥克斯将会收获更多。到目前为止,抛开质量真相,我认为奥克斯的回应至少是“不输人”,是否“输阵”,就看格力的“实锤”有多少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