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為何高淨值人士財富暴漲,而中產階級卻遭受暴擊?

歷史學者研究發現,軋平

財富差距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大規模暴力,或是重大瘟疫,比如一戰二戰、黑死病和西班牙流感直接讓很多富豪世家資產清零,財富差距迅速扁平化,但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財富表現與以往的歷史經驗卻不太一樣。

疫情下,為何高淨值人士財富暴漲,而中產階級卻遭受暴擊?

在最初的時候,股市大幅跳水,關於富豪們資產縮水的新聞層出不窮;但是隨著美聯儲以及各國的無底線降息,貨幣大放水,股市開始迅速反彈,持續攀升,甚至創出新高。這時我們看到的是經濟結構中巨大的撕裂,一方面很多小微企業痛不欲生,另一方面股市上凱歌高奏;一方面領取失業救濟的人數激增,另一方面富豪身家再創新高,很簡單,因為窮人是沒有什麼資產的,這也是和以往大瘟疫後的經濟社會不同的地方。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很多人抱怨為什麼自己會失業,為什麼明明經濟形勢不好股市還會漲,甚至認為市場錯了,但市場即是事實,存在即是合理。

縱觀人類歷史幾千年,我們會發現在遊牧社會,人們沒有剩餘財富可以去理財;隨著定居到農耕文明,土地和房地產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作為財富的載體;接著到工業社會,主要財富是廠房,也就是實業、製造業創富;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後工業時代,金融資本作為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不如

順應現在的這種變化,積極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和知識結構,更多地去了解金融工具、金融產品的特性和信息。

正如陳志武教授的研究發現,從2008到2010年的三年是金融危機高峰期,這期間,最富有的美國家庭財富不僅沒跌,反倒漲了一點;而同時期中等收入家庭的財富則備受打擊,縮水嚴重。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則在於美國中產階層的財富過於集中房地產,且槓桿較高,而富人家庭則投資非常分散,既有房地產,更有金融資產投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中產階級家庭面臨的財富縮水的狀況,實際上也是我們很多中國家庭所面臨的困境,中國家庭的財富70%左右都集中在房地產上。我們是不是需要重新審視房地產在現在及未來的作用和地位,多方面去發展自己的金融資產,對自己的家庭資產進行再平衡,做到資產的分散投資。當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擺在我們面前,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對沖基金、信託、保險等等,我們會不會為我所用,

幫助我們去抵抗風險

理財要趁早,如果我們從二三十歲起就開始未雨綢繆,開始進行有計劃的多樣化配置資產,四五十歲時就可以有更多的金融資產幫助我們去創造被動收入,靠投資收益和資產性收入生活,抵抗自身行業及生命週期中的風險,從而迎來自己的主動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