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丨陳香群的“三農”賬本

“馬長水,複合肥5噸,8000元;肖合軍,綠銀佔優質稻種和拌種劑,1150元;陳嶽林,肥料、種子、除草劑,4011元……”這是一本記錄農戶購買農資的普通賬本。

這樣的賬本已連續記了15年,用掉近30個本子,詳細記錄了1500多戶農戶種植的收支明細。寫下每位村民收支賬的,是湘潭縣中路鋪鎮鳳形村的陳香群。

今年49歲的陳香群從2005年開始一直經營農資店,為全面瞭解農資店的經營情況,她一開始便養成了記賬的習慣。早些年,農資店生意還不錯,但隨著農資行業競爭的加劇,生意越來越難做。

“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鄉下的是一支‘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婦女、兒童和老人),種田的不是老人就是婦女。”陳香群說,受這些因素影響,水稻種植大多以一季稻居多,甚至還拋荒了一些良田,讓人好心急。

隨著農村人力成本、農資價格的逐年上漲,種田成了不賺錢的行當。種田的人少了,農資店怎麼能繼續經營下去?陳香群一直在苦苦思索。

“只有自己帶頭種田,科學種田,讓種田有效益,才能調動大家種田的積極性。”想清這個道理後,陳香群立馬付諸行動。

2014年,陳香群在湘潭市供銷社直屬企業湘潭市惠農農資有限公司的鼓勵和支持下,流轉土地500畝,建設水稻種植示範基地,併成立了湘潭縣香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有了惠農公司政策、技術方面的支持,陳香群的水稻種植示範基地很快取得成功。陳香群的成功,引來當地不少種植戶的關注,紛紛到她的農資店取經,從她那學技術問良方。

通過陳香群的示範帶動,村民種植意願明顯增強,農資店的各種服務也在穩步提升。

也就是從這年起,陳香群從為農資店記賬開始變為給種植戶一一記賬。

為什麼要給農戶記賬?陳香群說,想摸個種田的底,種多少畝田要用多少成本?能有多少利潤?

陳香群一筆一劃記錄著每個農戶的種植面積、農資和用工成本、稻穀收成等情況,她想從賬本里找到答案:如何讓種植戶種田有動力、有興趣、有效益。

一年下來,賬本成了農戶種田的“體檢表”,陳香群就像“稻田醫生”,翻翻賬本,誰種的品種好,成本低,效益高,誰虧了本,賬本上的數字一目瞭然。

如何向賬本要效益?根據“體檢表”,陳香群“把脈問診”得出結論:只有種植30畝以上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規模效益。

對一些效益不好的種植戶,陳香群優惠出售農資,免費提供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和農機服務,盡力降低種植成本,讓農戶多獲利,增強他們種植的信心。

“成本降下了,技術跟上了,為何效益還是不高?”在2015年的賬本里,陳香群又看出了新問題。

“種一季產量有限,只有增產才能增收。”毛塘村的種植戶劉海清說。

種植戶的話給陳香群提了個醒,在不增加種植面積的前提下要增產,又要控制成本,發展再生稻種植是個不錯的選擇,種一季可以收兩季。

向賬本要產量。陳香群算了一筆賬:頭季中稻畝產能達500多公斤,再生稻畝產最少有200多公斤。每畝再生稻只需投入200元成本,每公斤再生稻市場價4元,每畝至少增收600元。

2016年,陳香群依託惠農公司的託管服務,以再生稻的示範種植為突破口,吸引中路鋪、白石鎮種田大戶種植再生稻近2000畝,水稻託管面積近7000畝,還註冊了“香群”再生稻大米品牌。

農業是靠天吃飯的產業。2016年收割季節,天公不作美,有一些種植戶的稻穀沒曬乾發黴了,損失慘重。

到了家的穀子還黴了,陳香群看了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要是有個烘乾基地,農戶就能安心種田,收穫無憂了。”2017年,陳香群與惠農公司共建了湘潭縣中路鋪土地託管中心。託管中心為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信息技術服務和從種到收到銷售的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真正免去了農民的後顧之憂。

隨著國家糧食供給側改革的深入,糧食最低收購價的連續下調,種植戶庫存壓力陡增。這一情況也體現在陳香群的賬本上,一些種植戶產量上來了,但是賣給誰成了難題。

“國家政策在變,我們種植戶要緊跟政策,也得變。”陳香群又開始向賬本要市場。她說,農業生產已向提質增效轉變,現在種田,不能像過去一樣只追求產量了,要追求產值。

從2018年開始,陳香群在惠農公司的指導下,按照“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對接、以銷定產”的思路,加強了種子企業、種糧大戶、加工企業之間的對接,積極引導種植戶與企業簽訂種植收購優質稻訂單。訂單種植直接對接市場,切實解決了農戶“種什麼”“怎麼銷”等生產難題。

2019年,種植大戶黃石泉與土地託管中心簽訂了全託式訂單合同,種植市場需求量大的優質稻,收購時一算,每畝田比往年多賺260元。

“160畝稻田從種到收再到銷全託管,我這個‘甩手掌櫃’純收入有近10萬元。”65歲的黃石泉說,自己不但可以有空餘時間照顧孫子,老兩口還能種植花生紅薯增收,他這個老種植戶可舒坦了。

替農民記賬事小,為農民增收事大。陳香群不僅算清了自己農資店的經營賬,算清了農民種田的經濟賬,還算清了農業生產的效益賬。這些“三農”賬本,是記錄種植成本的普通賬本,也是幫農民增產增收的致富賬本,還是反映湘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改革賬本。

在陳香群心裡,她還有一本“大賬”,那就是不能讓耕地拋荒,要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讓農民牢牢地將飯碗捧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