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学习

“学习”这个话题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词汇也很广泛,大到考证,晋升;小到培训,发展爱好;都需要“学习”。

穿透式学习


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生活中经常所说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再者就是职场的软实力硬本领的修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描述的学习场景不再是从“无知”到“有知”的单向循环,而是“学习了——好像掌握了——实践中矫正——再学习”的循环。

说到学习,一般都离不开读书,当然也离不开知识。因为学习是我们获得有力思想的最佳工具。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个时代渴望知识,热衷学习,学习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学?如何何以致用?

穿透式学习

曾国藩曾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疑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01心态篇

穿透式学习

永远不要欺骗自己,永远不要假装学习。

何为假装学习,我理解的就是自我感动式学习,比如规定自己听课两个小时,打开电脑,被一个网页新闻吸引过去,于是乎,停不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停一会儿,上个厕所,吃点东西,又半个小时过去了;赶紧看,还没看进去,已经到中午,想着下楼买点什么吃的……

上面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学习场景。

看似给自己规定的两个小时,实则呢,不言而喻,我们千万不要进入这样的学习状态,因为结局不会陪你演戏。

02方法篇


穿透式学习

融会贯通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方法,我相信大家无论从书本上还是被高人指点,知道的都不止一种,“知行易难”听一千说一万,都不如自己去思考,总结和分析。因为适合别人的不见得适合你。


如何婚姻一样“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同样方法千千万,由于当事人的生活场景不同,那么,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细节也会发生改变,唯一能指导你的办法就是尽快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穿透式学习

我们的学习是不断充实和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日常中,我们往往采用“学习知识”,然后“实践应用”这样简单“刺激——反应”的循环,但是实践效果往往不佳。

如何改进,可以在“学习知识”和 “实践应用”中,加一道防护墙叫“融会贯通”有了这层保护膜,让学习知识与实践应用中的这堵墙给打通,效果会事半功倍。

学习要“抓大放小”更要“管中窥豹”。

人生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很多你看不到的远方实则是自己用力用错了方向

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所以,既然风的方向我们不能掌控,那么我们就调整风帆的方向。

如果掌握了“点线面体”的精髓,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我们要看清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知道如何改进它,磨刀不误砍柴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你知道从哪里入手,不至于茫然。


有个形象的比喻叫“把珍珠串成线”你知道自己目前处于哪个点上,从而捋出来在哪个线上,然后这根线又处于哪个面上,更知道处于哪个体上,这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常被引用的学习金字塔把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上半部分是被动学习,下半部分是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演讲,阅读,视听,演示。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教授他人,越往金字塔顶部,学习内容的留存率越低。

这里提供一个小技巧,如何记住新知并且应用和实践

穿透式学习


我们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目标是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变成行动。因此,为他人讲授知识能让我们在大脑中留下最多的学习成果。

比如,现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对于一门新知你可以做一个10分钟的演讲。这样就是通过知识的输出带动知识的内化,把知识教给别人,是测试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03思维篇

穿透式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践智慧

如何把所学转化成能力,我认为,面对已知,我们要让自己更好地掌握外在的能力;面对未知,我们要锤炼自己内在的思维模式。

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学问,也就是客观知识;第二种是科技,指实用性技巧;第三种是实践智慧,兼具实践和理性的平衡

结语:唯有笨功夫

在速食文化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想要收获一门新知,并且为我所用,不要被市面上所谓的“21天掌握一门什么技巧和方法”所迷惑。

做这样的事情,不排除你可以学到“知识”的可能,但是想要应用实践真是有一段距离,因为很多时候“慢即是快”。

就像速食和快餐,偶尔吃一顿还行,长期食用肯定对健康不利,学习知识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结局不是谁跑的更快而是跑的更稳不摔倒且能坚持笑到最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