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九年,七牛云為何向雲上數據服務商轉型?

創業九年,七牛云為何向雲上數據服務商轉型?

近幾年,隨著產品的落地、價格戰接近尾聲,行業反而被倒逼進入了一個洗牌轉型期:要麼放棄、要麼從自身優勢出發,重新定義雲計算的服務模式。

上篇文章《騰訊雲C2B兇猛,雲戰場分野已現》,我們講述了公有云服務商騰訊雲C2B戰略轉型的歷程。在公有云之外,一些雲計算更垂直領域的服務商也隨著市場以及技術的變化,作出了業務調整。

七牛雲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鈦媒體App瞭解到,成立於2011年,一直以雲存儲、CDN等為基礎業務的七牛雲,正在調整戰略。他們想以“雲+數據”的服務方式,向數據智能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轉向更高價值的數據服務

創業九年,七牛云為何此時選擇轉型?數據服務相比單純的雲存儲對服務商的要求更高,七牛雲自身是否為此做好了充足準備?這些都要打一個問號。

從市場背景和七牛雲自身的數據能力來考慮這個問題,一方面在市場側,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數據處理已經成為企業挖掘數據價值的必備技能。

有云存儲需求的客戶,在數據分析上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需求,因此獨立的雲存儲公司不會只做“雲存儲”,會額外為客戶提供後續的數據增值服務,數據處理需求的常態化為七牛雲向雲上數據服務的平滑轉型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經過九年的雲存儲行業實踐,七牛雲本身已經具備了將自身的數據處理技術大規模輸出的能力。

“七牛雲做雲存儲做了九年,我們積累了海量數據,在數據處理技術上也已經有了很多實踐。”七牛雲產品總負責人陳超說出了七牛雲能夠向“雲上數據服務商”轉型的重要基礎條件。

另外,對自身業務的變革需求,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服務的理念,也成為推動七牛雲向“雲+數據”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現階段七牛雲的存儲服務已經具備了相對穩定、可持續的營收能力。但陳超認為,從把客戶價值最大化的角度考慮,七牛雲也應該向前再走一步。

“七牛雲希望能為客戶提供具有更高價值的服務,而這個更高價值的服務只有從數據切入,才能深入業務核心,幫助客戶解決更多問題。”陳超說。

七牛雲CEO許式偉也發表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在新基建的大浪潮下,數據作為制定未來發展方向及資源分配的基礎,可以通過分析優化及賦能業務從而實現產業升級及資源的優化分配。新基建的興起進一步加速了雲計算服務及數據分析處理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

“一縱兩橫”的產品矩陣

經過多年的雲存儲業務積累,七牛雲目前的數據類型已經涵蓋了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這些組成了異構數據湖(Data Lake) KODO 。在今年七牛雲的戰略調整中,KODO也是七牛雲“一橫兩縱”戰略中的重要組件。

創業九年,七牛云為何向雲上數據服務商轉型?

七牛雲的“一縱兩橫”產品矩陣

據陳超介紹,在七牛雲新的戰略中,七牛雲的產品可以用“一橫兩縱”來概括:

  • “一橫”是指各類型的文字、圖片、音視頻、機器數據、日誌等數據的上傳和分發。“一橫”代表著流量,七牛雲有方便接入的音視頻 (SDK),有負責數據傳輸的直播雲( Pili )和 實時音視頻雲 (QRTC) ,有存儲任何數據的異構數據湖( KODO) 和流量分發的 (QCDN);
  • “兩縱”是指承擔著視覺數據智能和機器數據智能重要任務的智能音視頻分析平臺(Dora Platform)和機器數據分析平臺(Pandora Platform)。

“橫向是流量管道型服務,縱向是數據分析型服務,他們的交匯點都在數據存儲上,業界我們是少有的擁有‘雲+數據’能力的雲上數據服務商。”陳超說。

智能音視頻分析平臺(Dora)和機器數據分析平臺 (Pandora )是“一橫兩縱”中的支柱性產品,較為複雜的數據分析業務,就是基於這兩個平臺來進行的。不過,在交付的過程中,無論是Dora還是Pandora,都不是以單一平臺的形式交付,而是會以解決方案的形式組合交付。

比如在視頻雲解決方案中,將 SDK、音視頻分析、CDN 以及 Pandora 機器數據分析平臺一起交付,七牛雲將這種模式稱為:數據驅動的視頻雲。

數據直傳分析與開放的數據生態

除了“一橫兩縱”的產品架構以及各個產品之間的交付組合能力,陳超認為,七牛雲的數據平臺還具有兩大優勢。

一是,從技術上,七牛雲機器數據智能與國內大部分的數據分析服務的差異化在於,大多數的數據分析平臺在進行數據分析前都需要進行檢驗、抽取、變換、加工,這為數據分析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特別是在 5G、車聯網等場景下,終端或者傳感器很難有高質量的數據加工保證。

而七牛雲對提供了非常靈活的 Schema -on- Read,即讀取時解析的架構。可以幫助客戶避免在數據採集、存儲過程中因為網絡問題、數據質量問題、數據格式衝突問題而被迫丟棄數據,也避免了客戶用傳統數據倉庫無法靈活分析這些機器數據的問題。做到數據真正的應收盡收,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就這一點,我們能適用於 95%的場景”,陳超說,“增量上,七牛雲集中培養的客戶是最多的,我們去年的一個分析顯示,間接使用七牛雲的中國的獨立網民數已經超過了 90%。”

開放是To B 形成規模效應的前提。陳超告訴鈦媒體,在某些行業,七牛雲也會將Dora和 Pandora兩大數據平臺開放出來,七牛雲的合作伙伴可以在七牛雲的數據智能平臺上自行開發針對某個行業的 APP 或者 SaaS。

對於這種合作伙伴模式,陳超有所補充,他表示七牛雲的生態不是說把合作伙伴拉進來就可以直接去服務客戶了,而是需要合作伙伴根據七牛雲的生態和產品要形成真正的解決方案,然後才能去面向客戶。

“從另一個層面可以理解為,只要能進入七牛雲的合作伙伴體系,七牛雲就會去不遺餘力地讓合作伙伴在生態往內發揮更大的價值。”

陳超認為,數據服務可能聽起來很‘性感’,但它不是一個依賴一些發展預測報告和想象力撐起的業務,而是需要用紮實的技術實力、可落地的業務能力、聯合生態的解決方案、一個個面向客戶的認真服務,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探索出來的道路。

不久前,七牛雲宣佈已經完成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交銀國際、宏兆基金等共同投資的10億元F輪融資。“不是因為資方投資,才引導我們去做這種調整;而是因為,向數據服務轉型這條路本身,是被他們看好的。”陳超說。(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秦聰慧,編輯 | 趙宇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