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山水畫的窮途末路

中國文人山水畫的窮途末路

中國文人山水畫的窮途末路

文人畫(Literati painting),也稱"士夫畫",古代藝術教育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始於唐代王維。作者一般標榜文人的精神理想,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抒發個人"性靈",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標榜"士氣"、"逸品",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重視書法、文學等修養及畫中意境之表達。

宋代院體畫的高度發達,一定程度沖淡了文人畫的發展,到了元代,文人畫的發展進入一個大高潮,其中以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最具代表性,元四家達到的高度太高,以致後人對趙子昂的歸屬產生了爭執,而有不少人將之歸入院體之列,我們暫且不談趙子昂究竟是院體還是文人畫,從這裡可以想見,文人畫已經獨立成體系,甚至可以凌駕在院體之上了,這正是文人們多少年的夢想。到了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藍瑛等人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然而明四家更注重的是線條的練習,到了董其昌、龔賢、石濤等,文人畫不僅注重筆法,也大大發展了墨法。

文人畫從中這裡只注重筆法和墨法的練習,由清秀而清潤,而蒼潤,而參之剛健,而和之以雄渾,而參之以渾厚,而打蒼渾潤健的境界。文人畫在筆法和墨法的死衚衕裡一走就是一千多年。現在問題是,電腦對各種線質和墨質統計後,會不會綜合處更多彩的筆墨?最後的勝利者必定是電腦。因為一個人對於蒼潤的筆墨可能是多少年遇一次,逮住後不停地練習,又經多少年才能碰到雄渾的筆墨,然後逮住後不停地練習,又經多少年才能沙裡淘金得出雄厚的筆墨,而電腦配色只需要一分鐘運算,你幾十年的提煉就被秒成了渣。

我們再看黃賓虹,他的畫始終賣不出價格,而且逐步降價的趨勢,是有原因的。他一生鑽牛角尖於將每一根線條,每一塊墨都畫成厚而透亮,終於達到自我複製的千篇一律,自我雷同了。當然歷史上有些畫家偶然有些特效,但他們都沒鑽牛角尖:如巨然的礬頭如水晶狀,是來自五代禪宗心性的外溢;董其昌樹石皆畫成月下端詳狀,是末世貴族文人逸氣的外溢;八大將山石和樹肚皆畫成白眼,是桀驁之氣的外溢。皆非刻意為之。而黃賓虹為自己挖空心思異想天開的效果,居然刻苦經營搞了近七十年,為此他忘了,山水畫不僅僅是要有空間感,還得要有時間感。其筆墨貌似溫和自然,其實內心對自己的狠辣已溢然紙外。而且筆墨的技巧,最後的勝利是歸於電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