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医生的积极性和家属患者的思想统一!

1975年曾为一位患小肝癌患者做了肿瘤切除,3年后患者血中又出现异常的甲胎蛋白,但肝脏没有查出复发,确在肺部看到一个1厘米大小的转移病灶,尽管没有经验,没有可借鉴文献,但还是决定采取积极的态度,建议患者接受肺叶切除。那时他的朋友说,不如出去走走,吃的好些,不要受开刀这个罪。但患者还是积极接受我们的建议,没有想到肺叶切除后,患者竟无瘤生存至今30多年。如果只有医生的积极性,没有患者的积极响应,这个复发再切除就会夭折,肝癌早诊早治的探索就会夭折。

患者的积极性

道的含义十分广泛,这也包含患者对待癌症的态度,患者积极与消极也大不一样,这一点,即使至今仍很少引起各方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肝癌患者,开始不知道自己换了肝癌,有说有笑,貌似常人;但有一天偶然看到病史,知道真相,马上卧床不起,少吃少喝,三周便去世。而另一位较年长的工人,虽然也知道住进这个病房可能是什么病,但每天还是帮忙房间打扫。两人病情相仿,但能吃能睡,倒生存了2年。

近年有文献已开始注意神经系统在癌症中的重要性,为此患者对癌症的斗志也关系重大。医生要鼓励患者对癌症的战略上藐视和战术上重视。

家属统一思想

约30年前,为一位患小肝癌患者手术,中年男性,身体不错,肝硬化不重,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汤老暗自庆幸又救治了一位患者。术后第二天查房,患者情况稳定,没有异常。第三天已通气,说明肠道功能恢复,第四天已进食。但没想到术后一周,理应完全清退的因手术导致轻度胆红素升高,不仅没有退,反而增高,肝功能也出现异常。实在想不出是什么原因,仔细检查也没有发现有肝胆管梗阻的问题。术后第二周,病情急转直下,黄疸加深,第三周患者出现肝昏迷。只好询问家属有没有服用其他药物,告诉家属如果不说出真相,我们也很难抢救。追问之下,家属只好说,患者能进食后,给他吃过“一点”蟾酥。问为什么吃蟾酥,家属说听到一个偏方“蟾酥可治肝癌”,问他吃了多少,家属用手比喻为一粒。马上带他到中药房,中药房说这个剂量是10倍致死量。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三方面中家属没有真正从思想上统一的结果。

本文内容提供者:营养师韦福贵(apple5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