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小时候喜欢捉弄孩子,会不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如果父母小时候喜欢捉弄孩子,会不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在关系之中将孩子所置身的处境,孩子在后来的关系之中会屡屡地深陷其中。对于适应捉弄了的孩子,他可能在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之中会不自觉地扮演一个“逗逼”或者“小丑”的角色,以此重演着他年幼时候在父母身边的真实遭遇和处境。在他于人际关系之中不自觉扮演那种身份,或者形成那种形象或人设的过程之中,也许也许存在着部分的有意识的选择,但是从其角色的底座上,某些潜意识内容也在深刻地发生作用着。我想我们常常也不难会发现一些自己本身也不愿意,但是却在关系之后总屡屡身处某种遭受和处境了。我们为此懊恼,想知道原因,但却往往并不容易。

因为时常地,我们的潜意识内容都替我们编排了那一些脚本了。荣格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也就是说,任何沉潜到潜意识当中的内容,都在无形之中牵引、制约着我们。

而父母的对待及其留下来的影响,之所以让我们挣脱之处还在于,那是我们自小便不得不进行适应的。这些情感适应会在心底深处留下一些潜在的经验上的痕迹,而这些被刻下了痕迹又会决定着我们关于事情的不同倾向与反应。(这些都会进一步真实地决定我们的遭受与处境)

关于这些,我曾经有过一些切身的体会。曾经在初中那会,很喜欢上课接老师的话,哗众取宠地搞笑。像个小丑那样引起同学们的笑声。那个时候我还自鸣得意地以为着自己的幽默,但是实际上是真的属于那种别人都丝毫不把你当回事,然后也可以随意那你来当作嘲笑对方的小丑一样的。而直到很后来我才了解到彼时我不自觉扮演那个角色背后的心理原因。小时候我母亲尤其喜欢在我流露出那些童趣的一面的时候进行哄笑,还喜欢把我的一些糗事当作她在与其它女人高谈阔论时候谈资、笑料,以此增进她的某种良好自我感觉。

客体关系说,婴儿与重要的依恋着(care-giver)之间的互动模式,后来会有大概率在亲密关系之中重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除了有意识层面的语言交流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无意识层面的交流。那就是父母给孩子摊派了怎样的角色,赋予了他怎样的身份。是否看见他本人的真实感受,是否尊重他本人的基本权利。等等。所有的这些无意识层面的互动,除了少部分孩子感觉到了什么表示抗拒意外,大部分都发生得悄无声息,甚至父母本人在其中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那些孩子能够表达抗拒,(时常以着一种父母不理解的“闹脾气”、“固执”)父母有时能够读懂并尊重,那么便是一个很好地增进理解与实现沟通的机会。如果不行,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闭,以此消弭自身的有活力的自我表达与存在。以此规避那些他不想接受的对待,如题目当中的“捉弄”。

(忽然发现上面这几句话也可以回答知乎上另外一个比较火的问题“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了。因为如果孩子的自我袒露遇到的都是他们所不愿意遭受的误解、斥责,那么孩子变得愈发“自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上父母如果反思自身,认清他们关于孩子真实的对待,放下他们的顽固,许多常见的亲子问题常常都会找到原因)

因为父母关于孩子所有的对待,都会觉得孩子的“潜意识”。年幼时候在关系之中最依赖时候的稚嫩的情感体验,那些我们在与父母之间不得不适应的状态,后面都会沉淀到我们心理深处,成为我们的命运之中的某套代码。这组代码在遇到相应情境的时候,便会显化为主宰、支配着我们的程序。不自觉地运行着,并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比如我们在关系当中不自觉地陷入的被动处境,以及某些遭受当中感受到的超出眼前事件的强烈应激反应。这所有的都是无意识内容显现的方式。所谓强迫性重复。

应该说,我们的心理感受、反应模式,其实也是有着自身的惯性的。那些年幼时候在不同遭受当中产生过的观感。这些观感随着沉淀到深处,常常都会塑造某种性格气质。当一个孩子被捉弄如果他适应(或不得不适应)的时候,后来在相应处境之中,由于潜意识内容的作用,会更加容易落入某种处境当中。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同等地尊重!!如果你不够尊重他,他要么会适应了这种对待以至在后来的关系之中缺乏对自身权利的意识。(因为被剥夺了)。要么会在某种对待面前容易以超出当前事件程度的,以着格外地强烈情绪的应激性应对。(因为从前不能抗拒,现在终于可以抗拒了!!这样的应对是决然难以真正理性的!)部分人在冒犯与羞辱面前所产生的那种应激性的强烈情绪反应,往往也有其成长遭受当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