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聂士成摸清日军的门路,清军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四十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与日军的交手,陆地之上唯一一次胜仗是摩天岭阻击战。日军战争狂人山县有朋终尝败绩,淮军悍将聂士成一战扬名,不仅如此还总结出对日作战的教训与经验,那就是持久战术。占领凤凰城的日军,大军向奉天方向进攻,门户辽阳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急于求胜的山县有朋选择了近路摩天岭沿线。聂士成重整一路西撤的清军驻守在此,在多次的交手中逐渐摸清了日军作战的门路,对待力求速战速决的日军,持久之战对之最为有效。日军无论是行军还是进攻,都是大胆而迅速,浴血冲杀,有死无退,拼出缺口之后大胆穿插,丝毫不考虑受阻的问题,清军则随之阵脚大乱丧师失地。

但是日军作战的这些门路看似果敢强势,却都是被逼出来的。毕竟孤军深入,补给是个极大的问题,所以在每次战役中都不难发现,日军战术的灵活多变,无外乎希望包夹清军,虚实结合然后选择清军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而且狡诈的体现就是喜欢偷袭。针对日军的战术特点,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以进攻对付进攻,而且要比日军更有耐心与气魄,聂士成在摸清日军这些门路后,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战略上持久战,战术上结合游击战与运动战。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漫天大雪中日军抵达摩天岭,当即准备攻山,但是令日军不解的是清军并没有在山顶有利地形构筑阵地,长驱直入的日军行至一半山头,山顶突然出现大批清军旗帜,精明的山县有朋担心有诈连忙撤退,其实山上只是聂士成的疑兵,真正的清军主力则埋伏在山脚,围攻掉退的日军殿后部队,兵力上劣势的日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其后,聂士成又改变策略进行游击战。散兵在摩天岭的各个角落放枪,晕头转向的日军不仅找不到清军的薄弱缺口,更摸不清聂士成的兵力部署,完全陷入被动。当日军开始分散进攻时,清军又发挥运动战策略,积极围歼小股日军进行各个击破。在日军疲于应对之后,聂士成却谋划着最终的反击,而且反击方式是日军最常用的偷袭策略,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次反击是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一直认为清军只会溃败与逃跑,压根不会想到竟然会主动出击。而且聂士成的游击骚扰战术已经让他们疲于应对,所以日军在自己的宿营地一直睡的很香。

最终,山县有朋以为进攻摩天岭不过是一次爬山而已,没想到却是清军复仇反击的开始。在聂士成的亲自带队下,清军在夜色中埋伏于日军的营地外等待着最佳时期,身上冰雪覆盖也没人挪动或者吭声,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地等候着冲锋的号令。日军的哨兵在凌晨开始松懈,清军从雪堆中跃出冲向敌营,无数睡梦中的日军做了枪下之鬼,格杀中的清军越战越勇,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四散奔逃,逃出营地又遭到依克唐阿率领的清军的截杀,自甲午战争开战以来,清军从未如此酣畅淋漓地杀过敌,这绝对是清军一场漂亮的胜仗,连滚带爬的日军一路逃回凤凰城,这场摩天岭大捷,让无数清军在刺骨严寒中仍然热血沸腾,聂士成的名字也成为淮军新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