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中国屡次遭受外国列强的入侵,经历一段丧权辱国的时期。然而,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中,我们也有过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胜利。那就是发身在光绪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三月份的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关于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这次的中法战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和西方列强的一次巅峰的对决,大清帝国的老将冯子材作为这次战争的主帅,当然是居于头功,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另一个在这场战争中战功显赫的人--王孝祺,但是在战争胜利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只得到了云骑尉世职的赏赐,在官位上并没有提升,这样的赏赐对他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战功显赫的人最后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王孝祺是安徽合肥人,小时候他家境贫寒,他却天生神力,能力不凡。有一次他在李鸿章府门前卖水果,李府的人听他一口的合肥方言,就把他纳入了李府,这是他仕途的转折点,是他后来成为淮军的一员猛将的机遇。自从加入了淮军,他骁勇善战,冲锋在前,多立战功,很快被升为总兵,授予记名提督,成为淮军的三大名将之一,与聂士成、章高元这几位著名将领齐名。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中法战争开战以后,他率领部队驻扎在广西的右江镇,在清军在越南节节战败之后,他受命带领部队进入镇南关一线,参与对法作战。在清军得知法军将要进攻的情报之后,冯子材与王孝祺商量决定先发制人,在1885年3月21日由王孝祺率领先头部队夜袭了在文渊的法军驻地,在他的率领下,精锐淮军打死打伤法军数十人,法军因此大乱阵脚,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于是王孝祺决定趁热打铁,对镇南关发起了进攻,之后,镇南关的战事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法军几次突出重围,清军数次围剿,每次都是王孝祺率领部队对法军发起冲锋,数次击退了法军的突围。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在战争胶着了几天之后,法军决定转变策略,改为攻打冯子材的驻地,令冯子材部几次陷入险情,关键时都是王孝祺率领部队支援,解除险情。之后湘军的援军赶到,对法军形成包围,三路合围,法军失去优势最终选择撤退。在这之后清军连连大捷,法军节节败退,连克了文渊和凉山,其中凉山之战也决定这次中法战争的决胜局,在这场战役中,王孝祺释放烟雾弹,也就是迷魂阵,令法军不能精准射击,他们的枪炮失去威力,仓皇而逃,清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凉山之战中王孝祺依靠谋略和勇气可以说是战功位居首位。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但是在赏赐的时候,这位淮军猛将,身为记名提督,总兵的他却没有得到他应该有的赏赐,只是得到了云骑尉世职的赏赐。其实这里面有湘军统帅张之洞在搞鬼,毕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在曾国藩死后,湘军和淮军已经站在了对立面,所以以淮军为主的中法战争触及到了他人的利益,同王孝祺一样作战有功的淮军其他将领在受赏是都不尽人意。当然还有冯子材贪功的因素,将王孝祺的功劳都占为己有。不过,在九年之后,王孝祺被朝廷赐予了镇海总兵,赏给他双眼花翎。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虽然朝廷的赏赐来的晚了许久,但是合肥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个大英雄,纷纷赞颂他的事迹,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以说是名留青史了。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小编觉得,在那个饱受欺凌的时代背景下,军事和政治不平等的,军事是要服从政治的。不过,镇南关大捷在近代史上乃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尤其是在哪个我们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年代。我们居然战胜了西方列强,这对提升中国的形象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列强的嚣张气焰。但是腐败懦弱的清政府不仅没有对有功的将领给予应有的奖赏,反而在战争胜利之后还要求与法国求和,作为一个战胜国却要和战败国求和,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而历史上又有多少次这样的笑话呢?这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国防,成为一个强国!

中法战争他居于头功,为什么他却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