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当皇帝最喜欢的礼物,是福康安在他八十大寿送的此物

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为自己的母亲——孝宪圣皇后祝寿,场面磅礴恢弘,棚子由西华门一直搭到西直门外的高梁桥,街道上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因为来往的人员太多,怕发生交通拥堵,所以这段路还实行了交通管制,规定: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只许骑马不许乘轿。

各省官员的供奉那就更多了,而且无不绞尽脑汁、穷极工巧。其中尤以广东、湖北、浙江三省的进献最为出彩。广东进献的是翡翠亭,高三丈,宽二丈,全是用孔雀的尾翎制作的。湖北进献的是一座黄鹤楼,样子完全复制武昌的名胜黄鹤楼,只是稍微小了一点。令人称奇的是,整座楼阁的搭建,居然没用一土一木,全系由五色玻璃瓦砌成,阳光一照,辉映数里,蔚为壮观。浙江进献的是一座镜湖亭,是用一个直径两丈的大圆镜,镶嵌在藻井(按: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成圆形、正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之上,四周用数万枚小圆镜砌成墙垣,小圆镜层层叠叠,呈鱼鳞状,人入其中,无数身影映照在镜壁上,万头攒动,如在天宫,让人惊为神仙。

⊙匣子里的机关

乾隆八十大寿时,两广总督福康安进献了一个小小的楠木匣,很不起眼,等乾隆打开一看,却发现原来是座小屋子。屋子中央有屏风,屏风前有一案几,几上摆着笔、砚等物品。案几上还安有机关,触动机关,屏风右侧便缓缓走出一个大概一尺来高的西洋少女,少女走到几案前,慢慢地用拂尘拂扫几上的灰尘,之后往砚台里按水,开始研墨。墨研好后,又从书架上取下一幅朱笺,铺在几案之上,这时便有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男人从屏风左侧出来,坐在案几之旁,提笔在朱笺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写了四个大字:万寿无疆。写完,把笔一扔,仍旧回到屏风后面。那西洋少女则从容收拾笔砚,将它们放归原处,这才又缓缓地重新回到屏风后面去。

据说制造这个小匣子的,是福康安府上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吏,小吏没事爱鼓捣点玩意,匣子做好后,偶然被福康安看见,一见之后便爱不释手,后来适逢乾隆大寿,便忍痛割爱将其进献,以博天子一笑。最初小吏制作的匣子里,大胡子男人书写的“万寿无疆”四个字是用汉文书写的,为了收到最佳的效果,福康安曾动议小吏将“万寿无疆”改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小吏答应试试。回到家里,小吏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直到了晚会,小吏突然起身,然后用一匹布紧紧缠住脑袋,登梯子上了屋顶,一直坐到天亮,如此三天三夜,终于想出办法,在匣子里增加了几处机关,于是那满脸胡子的男人提笔书写的“万寿无疆”四字,变成了满汉文对照。不过因为改造这个机关,小吏用脑过度,从此失忆,累成了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