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大匠(第三期):散记任星航

散记任星航

采写 含彰 图 含彰/艺术家提供

在星航钧窑大门里,是任星航的王国。这里有他承载父亲遗愿而干好钧瓷,有继承他事业的儿女,更重要的,就是有他痴迷半生钧瓷窑炉。

送我们上车时,已经是晚上七点,星航钧窑已经下班,厂区寂静,挥手告别后,任星航用深厚的河南话招呼三条小汪,“都回来”,手臂一挥,转身走进黢黑的夜里,三条小汪也颠着小步跟着,隐没不见。

倔强

任星航火了。

很多人都说,任星航是钧瓷行业里的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别人追求造型创新和釉色变化这样最容易为市场所看到和认可的创作的时候,他却一意孤行地进行窑炉的研究,而且倔强地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

“如果用“孤傲”来形容您,您觉得是否合适?”任星航想了一下,他说:“这个嘛,也对,我做的这些事情,不孤是做不成的。心浮气躁,他弄不成窑炉。”

弄成窑炉,这是最能体现任星航倔强性格的一件事。在恢复宋代柴窑和恢复柴烧技艺的那几年,一窑窑的失败后,任星航的一个“烧”字,将全家生计拖入一个艰难度日的境地。

即使到现在,任星航仍然在继续窑炉改造的折腾,“这个已经基本达到了环保的效果,”任星航评价他新近完工的环保型柴烧窑炉,“你这个烟囱要冒黑烟,人家别人不干。但咱这个是国家级的保护示范基地,这个柴烧的技术还得传承。怎么办?不改是不行的,不是?”任星航会常使用“不是”这两个来反问,这时他看你的眼神却会异常的坚定。

对于环保型柴窑的改造,熟悉的人告诉我们,环保型窑炉,任星航反复地搭建、改造的窑炉,就已经有六七座了。小的工程如重砌或改建排烟道,大的工程有挖空地面、搭建庞大的排烟系统等等,其它如技术型消烟和热量的回收利用等更为复杂的工程,则在大拆大建中反复了十余次,这种固执的精神,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性情

工作的闲暇,在窑厂里,除了偶尔接待些来访的客人,任星航喜欢打扫院子,而朋友一来,他也就会放下扫帚,一句“过来啦”和紧接而至的握手,让人感觉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河南老人待,他会一直握着朋友的手,另一手握着朋友的胳膊,边拽着朋友往里走边说“走,走,到屋里去!”

在朋友相聚的任星航酒桌上,任星航会一直精神饱满,话锋雄健,即使一斤白酒过后,仍然不改颜色,语言动作依如平时,而性情所至,在朋友的力邀下,就会唱上几句,腔板不必去论,投入神情就足以感染在座朋友。而唱着唱着忽然停下,又会坦诚地说句:“不会啦!”,引得大家拍掌大笑。

有人告诉我们,在2012年任星航的夫人王春凤老师的生日上,任星航竟然为她准备了一首诗,来感谢夫人这么多年操持家庭和经营窑口的辛劳。这种突然的甜蜜,让其夫人感动不止,竟至泪。而这种伉俪情深,也着实地感动了在场的人。

任星航的慷慨,让窑厂里做销售业务的几个孩子也很是头疼。往往有些客人来后,如果经过任星航亲自对他所倾注心血的窑炉详细解读,那么这个客人基本就不用买别的东西了,常常是任星航已经把本应该出售的产品,已经慷慨地送出去了。

任星航的女儿任英歌对我们说:“我爸有时候就像个孩子。我们烧窑,停火了一般要冷却一天再开窑。我经常去看停火的窑炉,不知道什么我爸就会把窑门打开一点,拿出几件东西看看。烧成什么样,他比我们还着急知道。

余业

写字和喝茶,是工作之余任星航喜欢的事。

去年底在荣宝斋,第二次举行了星航钧窑和任星航的作品展览。在展览中,还展出了任星航用毛笔书写的钧瓷窑炉论著手稿,通篇是整齐的隶书,而在任星航的工作室可以看到,这样的手稿,已经足足有了十大本。任星航说,练字是他的一个爱好。现在正在练《张迁碑》,他说,功力谈不上,就是养性而已。

再一个是喝茶,任星航也开始学习用更简单的喝法。不用盖碗、茶壶,就是直接在大碗里冲泡,用长柄的勺子舀来分到客人的杯里。直接粗率,倒与钧瓷茶器的粗犷相得益彰。

在任星航自己说的爱好里,聊天是他最以为乐的一件闲事。当然,最喜欢的话题就是钧瓷和窑炉,他太熟悉自己的这片王国,有着十几座历代窑炉的窑炉博物馆。他可以用最朴素地比喻来讲解我钧瓷的神奇变化,说钧瓷的美丽与否,与窑炉的关系,就像是好看的孩子和父母一样。听者都会心一笑,对于“烧成”这样专业知识就了然于心了。

不可否认,任星航已经是当代钧瓷的领军人物。他启发了高满堂创作《大河儿女》的灵感,以至于在《大河儿女》热播后,百条词条“任星航”的浏览次数飙升到一万多,已经成为同行中的一个记录。

任星航题写“将作”两字。任星航下笔极为谨慎,他说:“我要练练”。于是拿过纸来,把“将作”两字反复写了五六遍,才正式下笔。然后又大小各写了两回,不无歉意地说:“我只能写这么大了的了,再大了我就写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