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你听过阿城讲故事吗?

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遗憾!

阿城是谁?

如果你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太感兴趣,或是还年轻,那么这位已经67岁的作家也许听上去非常陌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个名人。高人总是遁世,他在32年前发表了《棋王》、《树王》、《孩子王》惊艳众人,抱得大名之后,他就始终与主流保持着距离。

世人健忘,而他又无意著书立传,而总有知音闻名而去,找他聊天,梁文道、陈丹青、王安忆都称他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话里都是宝藏”。对于见不到他的人,只有一读再读那些仅有的文字。

现在,阿城回来了。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他是个高人,远远走在前面

老一辈的知青上山下乡,又能不受革命语言的影响,像是水泥地里长出半寸青草来的,只有王小波和阿城两个。

阿城写出了《棋王》,汪曾祺评价很高,说“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但他似乎无意于成为专职的作家,声名如日中天之时,去了美国,一呆十多年。

阿城身上有一种六朝文人的气质,比如和政府不合作,和主流不妥协。读者都等着他,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着,淹通博识、学贯雅俗,也只露一点。

他说“人生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莫言说阿城活得明白,其实也只有他这样的高人,有这样的胆量。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读阿城的文章是人生一大快事

你可能不相信,像阿城这样建国前出生的文人,不仅会写小说,懂画懂诗,后来去了美国,还会改造车,打家具,看职业篮球。

阿城朋友说,在美国当地,各类圈子的事,阿城都清楚。阿城喜欢晚上给人讲故事,人家不知道故事都从哪里来的。讲了好几个月,不带重复的。

读他的文章,就仿佛他就坐在面前清谈,游刃有余,气度非凡,你知道他一定还有许多法宝,但他慢悠悠说着,通透、自如、清快,像好茶、好烟,仔细一品,元气淋漓,会上瘾。

陈丹青说他是“聊天第一高手”,王朔说他是北京几十年才养成的一个人精,王安忆、朱天文、莫言、陈凯歌……人人都说阿城好,只痛恨他把才华藏着掖着。

这个时代每天都在炮制大量文字垃圾,只有他惜字如金,甚至都让人怀疑他写不写了。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阿城和他自己组装的汽车


这套书是阿城最经典的文集,共4册,将精华全部收藏;

最佳代表作“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朔首推专栏文集——《常识与通识》、随笔杂文集《威尼斯日记》

兼容并包的精选讲谈文集:《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一套读完,如同与高人面对面,听书论道;大道至简,余音绕梁。

听的是最震撼、有趣、深刻的故事;论的是最丰富、明白、有滋味的人生。读来必然有感相见恨晚,细细品来,则是别有趣味。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字短但有力、有节奏,够深刻,去掉任何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都无法呈现那种火苗在眼前忽明忽暗的美感。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而阿城又不仅仅讲这些,他还讲人,讲人生的哲理。

就像是把油全撇开只留下一汪清水的人

,说的通透,说的深刻,不造作。

初读阿城,会觉得很亲近,因为讲的都源于生活;再读阿城,会觉得很敬佩,因为故事背后,高于生活。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阿城就像一块拼图

能补全无趣生活的缺口

有些故事,读完以后,我们总想说明,其中的教训是什么。而真正好的书,它的一切教训和领悟,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可以说,阅读阿城,就像拼好了你生命中最缺少的那块拼图,让你的思维变得完整,眼界变得开阔,人生也变得大不相同。

因此王朔才说:“若非要追星,我只追阿城”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赠品全览


人生一世,遇见好书不易。

这套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亲自操刀设计美得一塌糊涂。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封面用古沉香纸,朽叶、岩井灰、凝紫、岩青四色,阿城先生的“素读”观:“读书要有素读的习惯。朴素的素。你不带任何成见地去看。”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其次,这次阿城新版的典藏作品集,除了增订万字之外,还首次收录

了阿城参加星星美展的线描画作、手绘插图、摄影作品,特别值得入手收藏。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人物线描组画,第一届星星美展参展作品,1979,收录于新版《棋王》

再者,能够再版这珍藏版作品集实属不易。

书中收录的文献图片,部分从70年代留存到现今的刊物影音,还有托人从美国带回国装载阿城手稿的老式磁盘相当难得且珍贵。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阿城创作谈,刊于《今天》杂志1979年第6期。

读阿城的文章,就仿佛他就坐在面前清谈,游刃有余,气度非凡。

你知道它一定还有许多法宝,但他慢悠悠说着,通透、自如、轻快。

像一壶好茶,一杯好酒,仔细一品,元气淋漓。

你,定会上瘾。

莫言、王朔推崇的人精,没听过他讲故事你那就太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