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牙,但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护牙小知识~

刷牙看起来很简单

其实也隐藏着一些健康常识

人人都会 但也很难

1

家人不要共用牙膏

共用同一支牙膏,如果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时,感冒病毒、口腔细菌很容易通过牙膏口传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

2

牙膏应经常更换品牌

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可能会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从而使牙膏失去作用。

3

别被牙膏功效迷惑

得到卫生部门认可的功效牙膏只有三种:防龋、抗炎、抗过敏。除了上述三种功效之外,其他所谓“功效”牙膏多是商家为了推销而制造的“噱头”。

4

刷牙用温水好

刷牙时用接近自己体温的温水(37℃左右)感觉最舒适,效果最好。

5

早晨水龙头第一杯水不要刷牙

上海市质监局在对水龙头抽查时发现,超过2/3的水龙头重金属析出量超标,第一杯最好不要入口。如果发现早上刚放出来的水颜色不对时,可以先放一段时间,出水十几秒钟之后再入口。

6

牙齿敏感嚼点剩茶叶

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牙齿酸痛,可以用喝剩下的茶叶放在过敏的牙齿部位咀嚼,或者将新鲜茶叶直接放入牙齿的敏感部位轻轻咀嚼,也可以帮助脱敏。

7

牙龈不适淡盐水漱口

盐不能放多,稍微有点咸味就行。如果不好把握可以买瓶0.9%的生理盐水,尝尝它的味道,以不要超过它的咸度为标准。感觉牙龈不舒服的时候用它漱口即可,没有时间、次数限制。

8

别拿塞牙不当病

9

牙膏要用含氟的

有效刷牙可使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至少减少一半 !其中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龋齿最有效办法 , 可降低蛀牙发病率 20%~40%,全世界有 70%的人都用含氟牙膏防蛀。但 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10

牙齿没了也得刷牙

刷牙其实不仅仅是清洁牙齿表面,而是整个口腔环境,比如牙龈面和舌部。牙齿虽掉了,但粘膜、牙龈、牙槽等组织还在。如果不刷牙,口腔中的致病菌一旦随着食道进入体内,容易诱发心脏、肾脏的疾病,甚至还会影响血糖的稳定。

11

饭后清水漱口

饭后及时漱口是个好习惯,但建议用清水(温水)而不是用漱口水。对没有口腔问题的人来说,成分复杂的漱口水反而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

12

进食后一小时再刷牙

因为进食后口中容易产酸,会使牙齿外层的坚硬组织软化(学术上称为脱矿),提倡在进食和饮用酸性饮料后不要即刻刷牙,最好1小时后待脱矿的牙体组织再矿化后再刷。

13

洗牙是对牙龈最好的保护

有些洗了一次牙的人对洗牙产生很大误解,说洗牙让牙缝变大,牙齿变松,牙齿变得怕酸、怕烫,其实这都是对洗牙的错误认识。牙结石被洗掉了,看上去牙缝好像变大了,其实这种变大是牙结石早就造成的危害,不是洗牙后出现的。

14

牙刷最好选软毛的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尼龙牙刷有软、硬两种。硬的尼龙牙刷对刷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锈效果好 , 但长期使用易损害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软的尼龙牙刷摩擦牙齿表面的作用差些 , 但对牙釉质的损害较小。

15

脱敏牙膏不要沾水

脱敏牙膏的成分与普通牙膏不同 , 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个修复层 , 为避免破坏这个有效成分 , 用 脱敏牙膏的时候还是不要把牙刷沾湿 , 将牙膏挤在干燥的牙刷上刷牙。

16

牙膏挤太多,牙齿会变脆

缺氟会患龋齿病,但体内含氟过多也会形成氟斑牙,使牙齿变脆。刷牙时,不需要挤上一整条,挤黄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

17

七种坏成分,买牙膏要避开

牙科专家建议应当避免七类牙膏成分:月桂基硫酸钠(SLS)、三氯生、染料剂、调味剂、水和氧化硅、酒精、过氧化氢。

18

牙膏有“沙子”?立即停用

劣质摩擦剂不仅使牙釉质越来越脆弱,还会磨损牙齿与牙龈的结合部位,造成牙龈萎缩。刷牙时要注意口感,若感觉牙膏质感粗糙,有沙子一样的颗粒滞留在嘴里,需要多漱几次口,立即停用。

19

定期更换牙刷

牙刷根部颜色变身,说明蓄积较多污垢;刷毛尖变得软榻,说明磨损度较大,已经无法很好清洁牙齿;如果刷毛之间距离明显变宽,污垢就更容易残留牙刷根部,最好换个新的。

总是羡慕别人的牙齿白而整齐

别灰心

只要你学会这些小知识

你也可以有一口白净而健康的牙齿

还等啥呢

快收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