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不能爲階層固化背鍋

反對減負的人,罔顧學生不堪重負的事實,他們看不見很多中小學的作息時間,學生6點到校,晚上10點放學;看不見學生的書包從單肩包到雙肩包,再到現在的拉桿箱;看不見學生星期六星期天,奔赴各類補習班;看不見幼兒園就學兩位數的加減法,六年級就學初一的課程,九年級就學高中的課程。在中國,學生是最辛苦最忙碌的一類人。

反對減負的人,一個最荒謬的論調就是,減負會進一步導致“階層固化”。發出減負導致“階層固化”論調的人,臆想出減負就是精英階層讓階層固化的陰謀。這些論調錶面上在為底層老百姓搖旗吶喊,貌似基層老百姓的聲音。實則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因減負動了他們的奶酪,然後以底層老百姓名義,為自己爭取帶血的利益。

分析網上這些論調,不一定就是低收入人群的普遍認識。真正的底層百姓,每天為自己的生活奔忙,沒有時間到網上嬉笑怒罵。真正的底層百姓,沒有那種強詞奪理的能力。有那麼幾個底層百姓附和這種論調,也是他們沒有思辨能力,人云亦云罷了。

減負會導致階層固化嗎?先不說階層固化是否存在,即使存在,也不是因為減負造成的。所謂階層固化,不過就是說低層次人群的後代,被剝奪了進入高一級層次的機會。把減負與這種晉級聯繫起來,無非就是說,窮人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升學,也被減負給剝奪了。他們的後代仍然在低層次的社會生活。

說窮人的孩子被減負剝奪了晉升的機會,其論據就是減負後,窮人的孩子只能學習學校教的那一點知識,而富人的孩子可以花大量時間金錢,上各種“精英”補習班,從而跑在窮人孩子的前面。事實上,學生成績的好壞,和上補習班沒有必然聯繫。我教過的學生中,成績好的學生基本不上補習班。成績差的學生,上了補習班也沒有什麼效果。

學生成績好壞,和家長的教育理念有關。而底層百姓是沒有多少教育方法的,一些“專家”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前幾年專家提倡快樂教育,賞識教育,很多家長就按專家說的辦,不僅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就連基本的要求都沒有。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補習班,他的成績也不會提高。這和減負還是增負沒有一點關係。

那些上各種補習班的學生在幹什麼呢?補習班就是超前學習、拔高學習、加深難度。這種教育,是違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學生花了大量時間重複學習同一知識。而參加補習的學生,成績並沒有比那些有好習慣的學生高。也有人拿一些私立名校的成績和普通公辦學校比較,這些學生的考試分數明顯高於普通學校。家長如果深入這些名初中名小學,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你會發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提前花大量的時間,重複學習一種知識,可以得到暫時的高分。但如果追蹤這些孩子未來的競爭情況,你會發現,歷年的高考高分獲得者,那些著名小學初中走出來的學生,沒有任何優勢。也許在未來社會(職場)上的競爭,那些名小學名初中出來的孩子,會強於相同水平的學生,但誰都知道,那是家庭資源堆砌出來的,和減負增負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減負不會導致階層固化,增負也不會使窮人獲得更多的利益。孩子成績好壞,還是需要家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有好的教育方法,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更希望家長不要被一些既得利益者洗腦,不要被現在這種人人上補習班的潮流裹挾,人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