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心理上的表现以及正确疏导的方法,给孩子多点爱!

单亲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子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由生存条件的物质饱暖转向人心灵的健全。许多人逐步认识到:一个父母都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物质条件再好的单亲家庭,也是一种有缺陷的家庭。

一、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其在认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其心理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

1.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影响课堂纪律。

2.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悲伤,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人际交往上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别人。

3.经常自卑自责,消极地看待自己,害怕困难,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己的目标。有的孩子又过于敏感、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

4.有的孩子道德识辨能力不强,自控力差,盲目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逃学、搞恶作剧、破坏公物,有些孩子甚至有偷盗、赌博行为。

5.有些孩子吸烟、酗酒,个别的早恋、离家出走等。

对单亲儿童存在较多的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学习,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质的发展。

二、用心理辅导解决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 。

对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辅导,依据心理学的原则,通过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以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影响,排除孩子在认知、情感、性格、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心理障碍,减轻或消除孩子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避免身心疾病的发生,促使孩子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从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帮助他们。

对单亲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注意事项:

教师和家长与单亲儿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是做好心理辅导的基础。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设身处地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体察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思想,进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领域之中,以他们的心情去了解他们的心,也以他们的思想去思考事物。这样就能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体谅儿童的需要。

只有当孩子们觉得教师和家长是真正理解和体谅他们时,才会舒畅和愉快,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并且认真地倾听你的心声,从而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沟通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1.用教育疏导和劝慰方法消除单亲儿童与父(母)的隔阂。

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单亲事实,重新认识父(母)之爱,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要有意突出父(母)爱他们的一面,打消他们对父(母)的怨气。还要委婉地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异是大人们的事,这也是现代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不必过于耿耿于怀,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但孩子与父(母)是亲子之情──是由血缘纽带相连接,是不可改变的,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还应在做离异家长的工作中点明这一点。

激发家长的亲子之情和抚养关爱孩子的责任感。同时,父(母)也要明确亲子之情不变这个事实和道理,不但要用真诚慈爱的语言向孩子表明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而且还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减少。

2.用渲泻的方法让单亲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委屈。

父母离异的现实环境和氛围,常常使单亲儿童变得沉默,像个“小大人”,不愿在家中诉说苦闷。我们就要主动及时和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让他(她)们释放心中的苦闷、委屈、痛苦。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儿童渲泻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单亲儿童的家长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要使孩子能愿意向父(母)倾诉心曲,并得到父母的开导和帮助。

3.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

我们应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儿童的特殊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为此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就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不但要为孩子奉献爱心,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情感,还要让孩子向别人奉献爱心,为他们创造奉献爱的机会。

如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写一封感谢父母或老师的信,帮助同学克服一个小困难,为病残同学提供帮助,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组织单亲学生到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处奉献爱心,让孩子们体验到世界到处都需要爱,爱的奉献一定能换回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