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 宝沃自嗨式营销 豪华人设已崩塌

最近宝沃汽车的营销又开始漫天飞了。

从杨嵩升任宝沃汽车集团总裁,多位人事调整,到长达三小时的品牌发布会,杨嵩对三小时发布会解释信,再到十万辆车下线,福田汽车44亿元增资宝沃,宝沃汽车再迎人事调整…短短两个月内,宝沃汽车营销宣传层出不穷。

这个被福田汽车复活的德国“僵尸品牌”,继失败的“德系四强”疯狂营销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营销轰炸,而这次杨嵩给宝沃贴的标签是“工程师品牌”。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5月9日那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发布会标榜的品牌定位后,近两个月来,宝沃的宣传仍不接地气,例如“德国4.0标准工厂太强大”、“产品秒杀同级别车”、“用安全解除你的用车焦虑”、“美出新高度”等等浮夸词汇此起彼伏。

宝沃的声势确实起来了,在这波造势行动中,杨嵩也成功回到了聚光灯下。只是,密集的营销似乎并未给宝沃带来销量上的增长。据福田汽车公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中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即SUV车型,也就是目前宝沃品牌车型)销量3942辆,同比下滑24.3%。而相比5月的3699辆,增长了不到250辆。

尽管杨嵩表示销量回升不能一蹴而就,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对宝沃的接受度远远不够,其前景也并非如杨嵩所说一片光明。

尴尬定位

事实上,宝沃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自2014年福田汽车全资收购这个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超过50年的德国品牌后,就试图以BBBA的概念撬动豪华车市场。在2016年首款车BX7推出后,凭借不错的外观、强劲的动力参数、终身免费保修的售后噱头,BX7上市8个月收获4万订单。然而,随着福田的影子露出以及质量遭受投诉,宝沃汽车的豪华“人设”崩塌,就如昙花一现,销量迅速遭遇滑铁卢。

2017年宝沃旗下仅在售的两款车型,BX7、BX5联手累计销量不足5万辆,BX7月销量甚至滑落到不足千辆的地步。到目前,在杨嵩声势浩大的营销推广下,宝沃月销量也仅有三千余台。

而如今的宝沃,其品牌身份被定位为: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破产50年之久的宝沃剩下来的也只有这一个名字。”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德国品质、技术储备完全不存在的,“汽车品牌一年研发投入起码要几十亿,一个僵尸品牌怎么可能还有技术和资源?”对于宝沃来说,停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技术,对于已经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几乎没有参考价值,技术上的巨大“断代”无可质疑。

该人士表示,宝沃至今还是在试图混淆视听,以“德国宝沃”品牌强调自身德国血统,但其实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技术以及资源都是福田汽车赋予的。更为尴尬的是,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似乎都没有将宝沃汽车视为对手,宝沃至今,仍像是在唱独角戏。

传销疑云

目前,杨嵩一直通过多重举措试图向外界传递宝沃汽车重视技术研发的形象,并对内部员工提出了22条军规以及改革目标。彼时,这份包含着诸多数学公式的列表均是杨嵩提出的“金玉良言”,要求了对自己、对上级、对下级、对经销商、对媒体、对供应商、对车主、对世界的态度和做法。

然而,这长长的军规被网友戏称“浓浓传销风”,花里胡哨不适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杨嵩的营销策略正在疾速推进中。

在产品方面,宝沃高调推出了基于BX5改进而来的BX6这款跨界SUV,以及一款基于宝沃BX7改进而来的纯电动SUV——BXi7。尽管宝沃方面称宝沃BXi7由德国宝沃e-Propulsion EV平台打造,拥有成熟的新能源技术以及领先于同级配置。但在不少人看来,这两款车型也有点“敷衍之作”的意思,造型怪异的BX6实际上就是BX5后面加了个尾箱,为扩大产品阵营而来“凑数”的,而BXi7更像是为了应付双积分政策而直接在BX7上进行更改的产品。

在这样的成绩单背后,仍在大肆宣扬拥有着全球研发系统的宝沃汽车,似乎难以令人信服。两年达成十万辆后的宝沃,恐怕下一个十万辆已经遥遥无期。杨嵩给员工的第六封公开信中曾说道:“我们就是一只‘暗黑森林’中求生的兔子而已,除了‘夺路狂奔’之外别无活命之路。”只是,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