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0008上校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严嵩从嘉靖十七年(1538年)起,二十多年相互之间已形成超越君臣的亲密关系,他像宠物狗一样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深得嘉靖的信赖。

嘉靖通过大议礼事件,追认他爹为皇帝,正打算把他爹搬进太庙,给父亲一个封号一明睿宗,这专有名词叫“称宗袝庙"。作为1531年九月升任的礼部尚书严嵩,明知这不合礼仪,但为了私人利益,他挥笔写下了《庆云颂》《大礼告成颂》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皇帝大为喜欢,朝廷大臣们骂成一片。

嘉靖热爱祖国的炼丹事业,一心修道成仙,为显示自己的虔诚,每次上朝不戴皇冠,改戴道士的香叶冠,他特意亲手制作了五顶香叶冠,赏亲信大臣,首辅夏言从不戴,还义正辞严地劝皇帝不戴,而严嵩每朝必戴。

严嵩从1542年八月入阁起,天天泡在西苑(大臣值班室),曾创出一星期不洗澡、不回家的纪录,虽然屌事没干,但精神令嘉靖感动,皇帝奖印章一枚,上书“忠勤敏达",授太子太傅(从一品)。

严嵩还经常替皇上写烧给神仙的青词。

多年的君臣如朋友,相互间有了依赖,苍茫大地有一比,嘉靖和严嵩关系往前比如齐恒公与竖刁、卫公子,往后比如乾隆与和绅,!

二、严嵩结党营私、祸害忠良、祸害百姓,嘉靖难辞其咎,嘉靖又是个死要面子、死不认错的主儿,客观上成了犯下滔天罪行的严嵩的保护伞。

严嵩的主要罪责如下:

A、怂恿嘉靖杀死刚正不阿的首辅夏言、立志收复河套的兵部侍郎兼总督三边军务曾铣。

河套地区在宁夏、内蒙古贺兰山一带,原系大明辖地,后被蒙古所占,失去河套的大明如在街边摆摊的小贩,每日不得安生,总要被蒙古人欺负几回,不是杀人就是越货!名将曾铣为国为民,上书收复。结果被严嵩、严世蕃父子合谋,勾结仇鸾,以边将结交近侍的罪名弹劾夏曾两人,曾铣被斩,夏言弃市。名将曾铣死,蠢材仇鸾上位,这位名将之后和李景隆有一拼,他去了大同,被俺答人吊打!

B、庚戍年,曾铣已死,国无良将,蒙古俺答军攻破蓟州、昌平、密云、怀柔,打到北京城下,大明天下勤王大军云集,兵部尚书丁汝夔请示如何处置,严嵩竟说:不要进攻。等他烧杀掳掠过后,蒙古人自然退兵。结果几十万明军竟任由俺答军在城外肆意抢掠、百姓生不如死。严嵩最后让丁尚书做了替罪羊。

C、害死忠臣兵部武选司杨继盛、正直的锦衣卫官员沈鍊。

杨继盛为国家,以死谏方式弹劾严嵩,被杀。

为杨继盛收尸的同学王世贞,居然也被严嵩暗算,严嵩找不到王世贞的茬儿,抓住王世贞父亲王忬的工作失误,干掉了王忬。作为明朝七子之一的文学家王世贞,后来写了小说《首辅传》、剧本《凤鸣记》,严嵩因此臭名昭著。

D、严嵩怠政的同时,结党营私、贪污受贿。

据抄严嵩家所得财物清单出版的《天水冰山录》,从严嵩家抄出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严嵩杀人,无一不是经过嘉靖的审批,嘉靖不想去追究严嵩的责任,追究下去自以为一惯正确的千古明君嘉靖就成了被人当枪使的大昏君,这个人嘉靖丢不起。

至于当官的捞点银子,这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碟的烂事,老朋友严嵩做了这么多年首辅,捞点银子真不算个事儿。

三、徐阶收拾奸贼严嵩,考虑到严贼把持朝廷多年,和嘉靖关系密切,官场盘根错节,所以打一个迂回战役,从严世蕃下手,所以嘉靖处置严世蕃自然下手重。

群臣弹劾严世蕃的罪名如下:

A、严世蕃勾结通倭的罗龙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

B、严世蕃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

C、严世蕃建房处有王气,严狗胆包天。

严世蕃和嘉靖没什么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三个大罪,最后送严世蕃见了阎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嵩被免职、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

四、徐阶这类老江湖,出手狠准,抓住皇上念旧心理,趁机折磨政敌、国贼严嵩。

嘉靖没有一下子处死严嵩,正中处世圆滑、工于心计、有仇必报的老牌政治家徐阶下怀,严嵩儿子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严嵩生不如死,严党树倒猢狲散,八十六岁的严嵩被赤条条赶回老家,由首辅改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数字倒是好吉利!

嘉靖十五岁作为一个藩王只身入京,独斗过名相杨廷和,自以为聪明无比,到头来还是时不时被严嵩父子、徐阶这些鬼灵精当枪使,这也为明史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是苍茫大地,望文友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嘉靖四十一年,担任内阁首辅、把持朝政20年之久的一代权臣严嵩轰然倒台。明世宗朱厚熜下旨,将为自己卖命的严嵩削官抄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当众斩首,最终八十七岁高龄的严嵩在饥寒交迫中死于老家的墓地,都没有棺木下葬。嘉靖帝不杀严嵩是因为严嵩毕竟劳苦功高、身份显赫,但是嘉靖让严嵩老年丧子、死无葬身之地也不能说是有善心吧。

在很多史书上都说严嵩能够获得嘉靖帝宠信数十年是因为他擅长写青词,但我觉得这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还是严嵩听话,能够敛财满足嘉靖皇帝的奢侈无度。

嘉靖帝朱厚熜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聪明帝王之一,精通政治权谋之道;同时也是最任性、倔强的一位皇帝,不允许任何人反驳自己。而嘉靖任用过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人中,严嵩是最没有底线、不顾虑文官集团利益、对皇帝的命令百分百执行的人,这样的人用着舒服。

另外嘉靖帝痴迷修仙练道,大肆营建宫殿、道观以及祭祀场所,每年要征用民夫、役匠数十万人,花费二三百万两白银,劳民伤财,造成严重的财政亏空。而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一方面能够满足嘉靖帝的挥霍无度;另一方面还能维持大明朝的运转,支持胡宗宪、戚继光等人完成东南抗倭大业,这是个能人啊!某种程度上来说严嵩就是嘉靖帝的和珅。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道士蓝道行的扶乩和内阁大学士徐阶的手段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还是严嵩老迈昏聩,严世蕃贪婪无度、不堪大用,被嘉靖当成替罪羊而抛弃。至于只杀严世蕃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首先严嵩身上贪婪敛财、祸国殃民的骂名最起码有一半是替皇帝背黑锅,平民不知道但是文武百官是了解的,嘉靖要是杀了严嵩就显得太冷血了,官员谁还敢给他卖命、背黑锅?杀严世蕃已经能平息民怨了,严嵩就留着吧。

其次古代医疗技术不行,人均寿命极低,能活过50岁都是少数人,因此对于年老的长者都是有各种礼遇的。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严嵩已经85岁了,在古人观点中杀之不详,更何况一心悟道的嘉靖更不愿意犯忌讳。

最后严嵩毕竟是秉政长达20年的内阁首辅,地位尊崇,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古代封建社会可不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严嵩这样的人治罪也会留个体面。

说实话不考虑严嵩是奸臣和对于明朝的危害,但是严嵩对于嘉靖帝个人绝对是有功的。这对君臣最终没能善始善终,严嵩白发人送黑发人、死后无人将其安葬,不得不说嘉靖皇帝的心是真狠啊!


当狗容易做人难


明朝皇帝每个都很有个性。比如,朱元璋杀人成性;朱棣效法唐太宗;成化皇帝喜欢姐姐老婆;明孝宗提倡一夫一妻;正德皇帝喜欢玩儿,可收拾不可一世的刘瑾也跟玩儿似的;而今天的主人公嘉靖,前期治理国家犹如成祖,大礼仪杖杀群臣犹如朱元璋,后期玩弄朝局大臣又像极了堂哥正德皇帝,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说了这么多,就是解释一下嘉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自开国以来,尤其明朝中期以后,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国家的局面。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批红的国家制度逐步形成。嘉靖继位的头三年,大礼议事件搞乱了整个明朝上层。嘉靖在加强皇权打击相权的过程中,其实对士大夫阶层彻底失望。恨他们但又离不开他们。

罢了杨廷和,就得有夏言;除去夏言,就得有严嵩。这些个士大夫都成了嘉靖运转国家机器的工具而已。嘉靖革新的前二十年,国家欣欣向荣,一改正德年间的许多弊政。但是壬寅宫变之后,这造成了嘉靖性情大变。本来做皇帝就是件苦差事,自己本就是道教的粉丝,索性求仙问道,讨个长命百岁。

前有国家制度的形成,后有求仙问道的需求,把国家冗杂的烦事甩给内阁,这就凸显了嘉靖政治上的老道。

唐玄宗天宝年间真的把国事交给了杨国忠,自己去开心了。可嘉靖只是把冗杂的俗务交给了严嵩,管理日常事务,让严嵩的人去办。至少嘉靖那个时候认为严嵩用的人都是可用之才。国家的整个财政大权可一直牢牢掌握在嘉靖手里。严嵩很明白,钱是不能乱动的。至于严嵩的贪污,从某种意义上说,嘉靖的默许。让人干活总是要发工资的,要不然谁替他卖命?

养着司礼监,钳制相权。养着那些自己恨透了的士大夫、清流们,制衡严嵩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储备人才。严嵩绝不是最后一任首辅,储备人才是头等大事。还有一点,士大夫阶层几千年来社会地位极高。统治者为了拉拢士大夫阶层,不纳税免劳役。一群士大夫有钱,有粮,有知识,一但进不了统治阶层,自然久而久之造反成了必然。徐高张一类的清流自然出现在朝堂。

那么,严嵩成了什么?扒开历史面纱,严嵩就是大明王朝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业经理人,主管业务主干部门。财务总监,司礼监吕芳。常务副总经理,徐阶。副总经理严世番,鄢懋卿,罗龙文,高拱,张居正… 嘉靖是这个独资公司的唯一股东和法人。

原来,严嵩什么也不是。严世番贪钱贪疯了,杀了他,很正常。首辅严嵩受牵连这是肯定的。严嵩贪没贪钱?嘉靖很清楚,严嵩做事还是规矩的。那就没必要动这个老人儿,强令退休也就罢了。同样也告诉天下人和徐高张,实心用事嘉靖不会亏待。同时也不想把事情搞大。能用的人还是想用的,徐高张没理解这层意思。搞倒了严家父子,却打倒了一船人。能用不能用的都不能用了。烂摊子还是烂摊子,徐高张摆弄不了,那就继续追查严党。钱弄了出来,嘉靖用着不顺手,吕芳也明里暗里和裕王勾勾搭搭,赶走吕芳就提上了日程表。陈洪得挡在前面,继续钳制相权。徐阶成了下一个严嵩,能用就用,不能用则罢黜。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张居正和冯保能活过万历的前十年,只是万历还小。一旦用着不顺手,换掉经理人团队就很重要。


qzuser232129580


严嵩(1480—1567),明嘉靖朝的权臣,嘉靖七年,任礼部侍郎,嘉靖皇帝好祥瑞,严嵩投其所好,阿谀奉承。后嘉靖皇帝为祭祀父亲,要求把父亲牌位请至天子神庙,因其父为亲王,故受当时朝野反对,严嵩做《庆云赋》《大礼高成颂》献于嘉靖,受到嘉靖赏识,加封太子太保衔,后日益受宠,成为一朝之权臣。由于嘉靖的宠信,严嵩日益骄纵,贪污受贿,且在朝堂打击异己,致使朝堂上下皆对其不满。

严嵩善写斋醮之青词,颇受嘉靖帝赏识,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常于文渊阁值班,时年六十多岁,工作非常勤奋。因严嵩勤奋,嘉靖授予少傅兼太子太傅,权倾朝野。严嵩打击异己,朝中上下怨言四起,嘉靖对其疏远且限制严嵩,宠信徐阶。严嵩惧怕,宴请徐阶,并令其家人向徐阶求情。此时严嵩已发现将来定会被清算,然其子严世蕃早已骄纵无德,与朝中上下如同水火。
嘉靖四十一年,方士蓝道行做谶语,指严嵩父子(严世蕃)当朝最大奸臣,祸国殃民。徐阶抓住时机,安排御史邹应龙参劾严嵩、严世蕃父子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嘉靖皇帝一向参道,对谶语深信不疑,因严嵩年老,忆其早年工作尚属勤恳,故只令其退休,其子严世蕃发配岭南雷州卫(广州)。

嘉靖四十三年,徐阶为防止后患,严世蕃被以通敌叛逆罪处斩,因其牵连,其父严嵩被革职贬为庶民,其家被抄没,抄出黄金两万两,白银两百多万两及不计其数的珠宝首饰。后严嵩以乞讨度日,嘉靖四十五年,严嵩饿死于郊外。

(至于严嵩是否饿死,只做猜疑)


黄桑店小二


明朝到后期出了很多的贪官奸臣,其中以严嵩最为著名,嘉靖皇帝为什么不杀他呢?我觉得是因为皇帝喜欢信任他,那么皇帝怎么那么喜欢严嵩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严嵩会揣摩皇帝的心意,据说嘉靖皇帝经常在纸上写个字,让大臣们猜测他的意思,只有严嵩每次都猜的对;



第二、严嵩会迎奉皇帝,嘉靖皇帝喜欢修道成仙,严嵩上班时就戴着道士帽,且严嵩善写青词;

第三,严嵩对皇帝很忠心,而且只对皇帝一个人忠心,嘉靖皇帝从外藩继承大统,有天生的警惕心理,害怕大臣联合起来对付他,所有人都骂严嵩那么就是说严嵩不和他人搞拉帮结派。


皇帝不杀他我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严嵩二十多年所作所为,皇帝不可能不有所察觉,很可能很多的坏事是嘉靖皇帝授意的,严嵩只是帮嘉靖皇帝背锅而已,所以追究严嵩的罪行就是追究嘉靖皇帝本人,现在杀了严嵩的儿子也算平民愤了。


看史界


严嵩挟严世藩贪污受贿,杀掉了夏言、沈炼、杨继盛,树立了不少的敌人,其罪过都够死好几次了,可是真正被整下来之时,结果是:严世藩处死,而严嵩也只被削官回家,为何?


首先来讲严世藩,此人绝顶聪明,好琢磨人心思,又擅长写青词(道教斋醮献给上天的奏章,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因他爹的势力混个工部侍郎,在这个职位上严世藩和严嵩一块贪污了不少金银财宝,得罪了不少人。他也是暗地的军师,背地里给严嵩出谋划策,以他爹的名义干坏事。严嵩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他。但是他和嘉靖皇帝的交集并不多,他俩也没什么感情。

于是严世藩被徐阶盯住了,一次嘉靖皇帝与天对话,蓝道行动了手脚,将矛头对向了严嵩,邹应龙紧接着发出弹劾严世藩的奏书,皇帝愤怒了,本来都没有什么感情,又来这一下子,直接送监狱去了,被发配了。由于严嵩在朝中多年积攒了很多势力,严世藩发配就跟去游玩似的,还出逃了,更可气的是在江西盖起了大别墅。别人可盯着呢!林润弹劾严世藩勾结盗匪,图谋不轨,嘉靖皇帝二次愤怒了,严令查办此事。严世藩押送回京了,到京之后,被松绑了又吃又喝,自以为摸透皇帝心思能全身而退,可他太过于自信了,比他更强大的对手正看着呢。徐阶破了严世藩的计谋,又拟好奏书罗列罪名,所列内容抓住了皇帝心思。嘉靖皇帝看了奏书,皇帝勃然大怒,忍无可忍,无需

再忍,外加徐阶的争取,直接立斩。


对于严嵩,非常会讨好与皇帝的关系,有一次嘉靖皇帝要追认他爹为皇帝(他爹不是皇帝)这事一出大臣们都反对,唯独严嵩非但不反对反而夸奖,皇帝感觉其他人太讨厌了,就开始待见严嵩。后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了,开始信道以祈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也把皇帝官帽该带成道士的香叶冠,把香叶冠也送给严嵩和夏言一顶,夏言立马怼了皇帝说:陛下应该有天子威仪,不应该带着东西,皇帝恼了,可另一方面,严嵩不但接受,而且特意蒙了一层纱,以表示皇帝的恩惠,嘉靖皇帝高兴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例,总之严嵩总能让皇帝高兴,严嵩也做了很多坏事,嘉靖皇帝总是微微一笑,比如严嵩以职务之便谋求私利,而且每年都上榜,嘉靖皇帝不管这如何,只要严嵩听话就可以了。


二十年间,严嵩与嘉靖皇帝朝夕相处,他摸透了皇帝,知道皇帝要什么,总能讨皇帝开心,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了君臣的关系,就算严嵩出现了错误,皇帝也会顾及朝夕相处的情谊,所以只是把他削官回家。除此之外徐阶没有想要杀他,如果徐阶稍微动一动手脚,严嵩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但他要让他生不如死。


史话长廊


怎么样从客观的角度去学习历史,分析历史,这是个事。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几乎都来自于书本或电视,所以这里面有执政需要所做的修改,也有艺术需要所做的夸大。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跟《雍正王朝》好评如潮?也就因为这两部剧基本尊重了历史,可能有读者会问你酒哥就了解历史?你怎么知道是尊重了历史?酒哥也不是那段历史见证人,但是一个基本知识就是,把持朝政二十年之久的严嵩,绝不是贪字奸字概括的,看看嘉靖的权力布局,严嵩内阁首辅,次辅徐阶,俩人不对路。太监是皇帝相对信任的群体,正如他们自己所说,都是以宫中为家,也是一个派系。裕王是储君,高拱张居正这帮牛人随伴左右。嘉靖手里还捏着锦衣卫这个神器。所以严嵩没有体国之心,不小心行事那是不可能的!多方势力交织一起,别说二十年,两年也干不下来!官当到这份上,钱有何用?嘉靖杀他儿子,流放他去街头不过是帝王无情而已,和珅伴随乾隆一生,荣华无数。乾隆给他留的遗诏不过留全尸


大湖酒哥


嘉靖杀严嵩有什么好处吗?没有任何好处!严嵩甚至不能对徐阶再产生任何威胁了,更何况是嘉靖?

要铲除严党的是嘉靖么?非也!徐阶也!天下人也!


嘉靖作为有明一朝最幸运加最聪明的皇帝。他在十几岁少年时,就充分显露了其权谋才华!从一个藩王的次子,本来连继承藩王的资格都没有,结果成为了明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一进京,就让杨廷和这样玩了一辈子鹰的老家伙们,让鹰啄了自己的眼睛。


嘉靖与生俱来会做皇帝,他明白自己只需要控制内阁就好了,有其他时间全部用来“修仙”,以求长生。而谁愿意奉迎和满足自己私欲的,谁就可以是首辅,至于你这个首辅是好人、坏人,学历高低都不重要。反正你就是来背锅的,这一点和赵构和乾隆是一致的。

所以严嵩二十多年结党营私也好,胡作非为,鱼肉天下也罢!不重要!你在外贵为首辅,在內就是朕的奴才!只要你不威胁到朕的权力,朕都可以容忍你。

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嘉靖不上朝不说,他还设计了一套对外传递联络的加密系统。那就是“青词”。


普天之下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懂得这套“青词”的人,只可能是聪明人种的聪明人。所以夏言不屑青词,自己就出局了,而严嵩、徐阶等人都慢慢地被“培养”成了青词高手,但严嵩技高一筹,不在于他自己,而在于他的儿子。

但正如电视剧一样,总会有人bug一样存在。而且不同于《雍正王朝》的邬思道,那是杜撰出来的角色。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bug一样的存在是记录在史书里的。

嘉靖朝,牛人辈出,懂帝王心术的人很多,但是懂“密码”的人,却寥寥无几。但是无论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多么努力,都无法跟天才比。

既然天下没人能比严世蕃聪明了,所以严世蕃就几乎“垄断”了那套“密码系统”,所以他才有恃无恐,所以他贪婪荒唐得连严嵩本人都害怕。而严世蕃自信得几乎自负!因为他太了解嘉靖了,甚至可以利用嘉靖的心情、情绪、习惯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严世蕃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就突破了原来的游戏规则了。所以”公愤”是正常的。但是谁也无法斗倒他,或者说弄死他。


徐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虽然没有像严世蕃一样的“天赋”,但是他后天足够努力,装了20多年孙子,最终成为了嘉靖需要的严嵩的“替代品”。并且用了一个谎言彻底了结了严世蕃的命。那个致命的杀手锏就是“严世蕃在那块有王气的地上盖房子!”而其他勾结海盗,造反什么的只不过为了逻辑合理的佐证而已。因为嘉靖什么都可以容忍你,但唯独最终权力问题没得商量!严世蕃这是想取自己而代之,那就突破嘉靖的底线了。

严世蕃死的时候,严嵩已经80多岁了,曾经服务嘉靖20余年,最终家产被抄没,儿子被杀,曾经车水马龙,如今树倒猢狲散,就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没带走。嘉靖此刻又有新人(徐阶)读懂自己的青词,甚至已经想不起曾经的那个严嵩了!

此刻,为什么还要杀严嵩呢?


炒米视角


作死的是他儿子

大家应该对《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印象深刻,剧中的严世蕃是嚣张的不能再嚣张了。其实历史上严世蕃也是在权力大增之后嚣张的不得了,号称富可敌国,天子的儿子都要孝敬。这等作死之为怎能不被处死。

死不是折磨人的最佳方式

历史上嘉靖要除严党的时候,严嵩已经八十多岁了,这时候杀了他的儿子,罢了他的官,没收他的一切财产,让他自生自灭。就像大明王朝剧中的六心居改成六必居一样,要的就是这种诛心的效果,这种诛心的方式比直接杀了严嵩更加折磨人,毕竟杀了他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估计还不能泄嘉靖的气。

正因为嘉靖知道罪魁祸首是严嵩,才不让他这么痛快的死去,相反留他一命,但是所有人都疏远了他,严嵩这时候不仅穷困潦倒,而都没有家可归,这种折磨对于这个年纪的严嵩来说已经算是比死刑更甚的处罚了。


淡看天上月





嘉靖和严嵩就像乾隆与和珅,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嘉靖为什么不杀严嵩呢?

我认为第一是时间长了产生了感情,一条二十年兢兢业业的狗,杀了心里于心不忍。 第二是,就算我杀了他,难道我会有时间再去培养一个吗,况且严嵩是只对我负责的。狡兔死走狗烹,把这条狗烹了,接班的人怎么会安心当你的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