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许慎传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生性质朴厚重。永平九年(66年),许慎进入小学学六书。永平十一年(68年),开始广泛学习经籍,研读《诗》,《书》、《礼》、《易》、《春秋》及诸子百家著作。经学大师马融时常推崇敬重他,,当时的人都说:"在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研究上没有人能超过许慎。"

东汉建初三年(78年),许慎步入仕途,担任郡功曹。建初八年(83年),补为太尉南阁祭酒,后任五经博士、校书东观。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于是作《五经异义》,刊正了五经混乱,充分体现了其正经的时代感,并广为后世治经学者、注疏家们引以为据,对后世经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章和二年(88)年,举为孝廉。

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许慎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初步完成《说文解字》。在校书期间,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而且研究更加精深,当时,《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为了令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才最后写成定稿,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此后,许慎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建和三年(149年),许慎因病去世。

《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说文解字》是中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辩识声读和解说字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字1163个,共10506字,均按540个部首排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以六书进行字形分析,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论,同时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的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

许慎所著除《说文解字》外,《淮南鸿烈解诂》存于中华道藏24册之中。尚有《五经异义》等书,今皆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