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蚩尤与尧舜禹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同属一个文明传承体系,还是各自单独发展的?

JAYNEE318


近年来,关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上古史,学者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包含有三种历史——文献记载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验证历史;考古历史。

第一种,是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无考古等实证的证明,但文献本身已被证明是可信的——如《史记》。第二种,文献有记载,也已被考古等证实——比如,《史记》对商朝王系及历代大事件的记载。第三种,未见文献记载,但通过考古发现,“填补”或叫“书写”的历史——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商代“妇好”墓的发现及甲骨文卜辞的印证。

关于炎黄蚩尤和尧舜禹,应该大部分属于文献记载的历史;其中的大禹,则归入基本被证实了的文献记载的历史为妥。 吕思勉先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即认为,前面说到的这几个人,是“当有所本”的历史——总体上不是神话,也不全是传说——尽管细节上,不排除有神话和传说的成分。

炎黄二帝,实为同族。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贾子.益壤》曰,“黄帝者,炎帝之兄”。《制不定》说,“炎帝者,黄帝之同父母弟”。《史记》亦是如此记载,只是更明确地说,黄帝就是轩辕氏;炎帝就是神农氏。

由此可知——炎黄二人的爹妈是谁清楚了;他俩为何一个姓姬另一个姓姜——因为生于不同水系之滨;二人的“绰号”也知道了——黄帝称“轩辕氏”,炎帝叫“神农氏”。

请注意这二人“绰号”后面的“氏”字——上古时期,“姓”是族群之长”;“氏”则是“封国之称”——被称为“氏”,表明被“天下共主”的王,封给了某某区域的土地,还包括土地之上的臣民。古文献不乏此类记载——如大禹,赐姒姓,氏有夏——后来的夏朝由此而来。

炎帝蚩尤,本为一人。

很长时间里,有人认为这是两个人。依据的,也是古籍。比如,《史记》和《大戴礼记》,都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又说擒杀蚩尤于逐鹿之野——给人以炎帝蚩尤是不同两个人的印象。

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史》中,引经据典,分析了《史记》、《大戴礼记》、《五帝德》、《周书》、《礼记》、《盐铁论》等等,证明黄帝蚩尤,本为一人——认为是两人的,实为对古文献的误解。

吕思勉先生还做了自我检讨,说他曾经认为,神农为河南农耕之族,轩辕是河北游牧之族;阪泉、逐鹿之战,乃北之游牧之族南侵农耕之族。他说,经过更仔细的研究之后,知道自己错了——新的结论就是——炎黄实为兄弟;炎帝蚩尤本为一人。

吕先生还考证了文献中的阪泉、逐鹿亦为一地,其不在现在的河北,而在今江苏铜山县附近。

尧舜禹等,稍微复杂。

尧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这一支的血脉传承是清楚的。

到了帝舜,就稍有些麻烦。按照《史记》的说法,舜是黄帝之子昌意的第七代孙,为冀州人士。但是《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下,率土鸣条,东夷之人也”。

据孙庆伟等学者的考证,舜的族群,原本应该在豫东鲁西一代,后迁徙到现在的永济一代,这才有了尧禅让于舜的后话。

但是问题仍然来了——舜是不是黄帝的八代之后,如果是,他作为“东夷”的首领,就是因为“封国”而形成的族群;如果不是,那就是“东夷”族群和以黄帝为代表的“炎黄”或曰“华夏”族群发生了融合。

据徐旭升等学者考据,自炎黄至夏商,中原地区,包括再向南,长期存在着“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集团。其中,华夏和东夷关系始终比较接近。造成威胁的,往往是苗蛮族群集团。这样来看,舜所在族群,随原属华夏一支,但因居于豫东鲁西——属于东夷范围,因此有可能被归入东夷“一类”。

学者们考证,所谓“东夷”,实为对生活于山东泰沂地区族群的概括。据说,古山东话的“人”,发音是“夷”。丁再献等学者考证,公元前4600-前3300年间,山东的骨刻文中,已经有了“东”和“夷”字,属龙山文化时期,恰好与炎黄二帝及后裔的年代契合。此时的“东夷”,泛指黄河下游的族群,与周以后的“东夷”有明显区别。

孙庆伟等学者由此认为,尧舜禹的禅让,包括大禹又禅让给舜所在族群的皋陶和伯益,实际上是华夏族群和东夷族群的轮流执政。

大禹比较简单,他的爸爸是鲧,鲧的爸爸是颛顼,颛顼的爸爸是昌意——大禹是黄帝儿子昌意的三代孙。这么算,大禹反而比舜还长了至少四辈。看来,舜的身世的确有些可疑——因为禹的文献记载更多,也有一定的考古证据做作证。

但是,对于本题目来说,基本清楚了——

黄帝炎帝,同为兄弟; 炎帝蚩尤,本为一人; 炎黄二帝,即为华夏; 尧居中原,黄帝之后; 舜稍麻烦,或为东夷; 禹属华夏,禅让有因。

炎黄二帝一直到大禹,是部落、族群联盟,向王朝发展和过渡的时期。从古文献里可以看出,黄帝始称“天下共主”,一直到舜,都是如此。大禹以后没有“天下共主”的说法了。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华大地上的民族融合重点期。虽说存在有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集团,但当时还未形成民族的分野,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文献记载,禹伐三苗后,他的长辈祝融,反而去当了苗蛮族群集团的首领。华夏和东夷,这两个族群集团的融合,更是愈加密切。再后来,苗蛮集团又回归中原,和华夏、东夷的融合也加速了。 可以得出结论,炎黄、尧舜禹,同为华夏民族最初的祖先成员,包括苗蛮亦是。周以后,这种民族融合仍然没有停止。


一老沈一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但是这个三皇五帝有好几种说法,因此不能随便给出答案,总之都是历史上神话人物。这个问题就是包括了三皇五帝中的人物。



远古时代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而且没有史书记载。我们现在人,只能通过对遗迹的发掘来查勘当时的蛛丝马迹。



从我们现在发掘的上古遗迹可以看出主要分为两个文明,一个是黄河流域,一个是长江流域。我们从古代传说和现实相对比,你会发现。黄帝的女儿曾嫁到四川一带,而现代考古人员在那这次发现了三星马王堆遗迹。在浙江附近发现良渚文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长江流域文明中,曾出现过一个发达的文明。我们有很大的理由相信这是炎黄二帝那时候的部落留下来的。因为我们知道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苗族一直居住在长江流域附近。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把长江流域的一些部落统一在一起成了一个古代的城池。也就形成了一个文明,也在现代留下了痕迹。


而尧舜禹,我也猜测是黄河流域的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夏商遗址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人们都是依靠黄河而生。黄河孕育了夏商文明。而夏的开创者是启,启则是禹的儿子。而尧舜禹也是一代代禅位传承下来的。所以说尧舜禹是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部落首领。而且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看着黄河的流向,就知道,在古代也曾出现过改道。

我们再从遗迹的年代来看。长江流域的文明要比黄河流域的文明更久远。长江流域是属于三皇时期,而黄河流域则是五帝时期。文明的出现可能不分先后,但是发展的进程却不一样。所以最早的时候,是长江流域更加达到一点。在两个文明互相扩张的时候,就出现了交流重叠,最后是吞并。所以,有一个部队就此没落,成就了另一个部落的崛起。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和想像,不做任何依据。


历史咸谈


因为这个是上古传说,所以目前缺乏实际考证。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发现的陶寺遗址,一般认为是尧都,也就是尧舜时期的都城,但考古已经证实,陶寺遗址,是被石峁文化毁灭和征服的,而石峁文明,又有人说他是黄帝城,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很混乱。

如果按照这么说,炎黄与尧舜是有可能并列的。当然石峁文化的身份争议很大,目前还没有确定。

按照现在考古学的说法来说,二里头之前,或者说夏之前,文明发展属于满天星斗,也就是多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有炎黄文化的,也有其他民族文化的,而且其中一些的文化的进步程度不属于炎黄。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和炎黄曾经长时间征战对峙的蚩尤,可能是现在发现的长江流域的文化聚落良渚,从考古的蒋庄遗址可以得出,良渚的文明曾经长时间与炎黄的红山、大汶口文化对峙征战,时间长达上千年,(这个我头条号有专门的文章,喜欢可以关注我一下去看看。)

所以在那个时代文化的传承是多源的。

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中没有夏朝的记载也就是商代人不承认夏,而商代是一直存在的。

这里先不说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只是按甲骨文的记载,如果夏存在的话,那么商人和夏人就是彼此并存的,是并列关系而非夏朝统治商,商推翻夏。

再加上类似三星堆这样的,古代多源流文明的发展其实很普遍。哪怕到了春秋战国,比如秦国图腾是龙,楚国是凤,巴国白虎,都还是多源流的,只是秦始皇最终大一统才归为一体。


叶飘刀


炎帝和黄帝是二兄弟,都是熊国国君帝俊少典的儿子。姬妃附宝为其生下黄帝后,专宠两娘母,与妃子任姒(炎帝母)的娘家峤(?)氏族发生争执,炎帝被冷落。

炎帝母亲任姒告诫:一定要懂得吃苦,要做对民有益的事情。炎帝一番努力,医术和医药使民获益。最终成为农神。

请看巜帝王世纪》写道:"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仼姒,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烈)山氏。

神龙尝百草乃是指炎帝。

黄帝(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共主。五帝之首。本姓公孙,后改姫姓。故称姫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升天图)
(黄帝生活地方)
(轩辕黄帝元妃(嫘祖陵,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墓)
(元妃(嫘祖)墓俯看)
震惊世界的发现,图中鸟为玄鸟,商人祖先为"契",契的母亲去河里洗澡,见到玄鸟(燕子)落蛋,其母拾玄鸟蛋呑下肚,有孕,生下儿子契,故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图中蛇身人面像皆与黄帝有关

炎黄二帝与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二帝联合在涿鹿联合作战,斩首蚩尤,所以炎黄二帝和蚩尤是敌对关系。

兴隆洼文化中期至红山文化晚期文物。距今8000年~5000年。

三个祼女应该是5000多年前陶土烧成,她们抱在一起,我的分析是面对洪水侵袭,或者无可奈何地"抱团取暖",或者是淹死后的形态,使先古艺术家浩然长叹,乃烧制成形纪念。

现在谈尧、舜、禹

尧继黄帝后的部落首领,由于洪水泛滥,派禹的父亲鯀去治水,干了九年,治水失败,被尧的儿子舜杀了。又派禹去治水,禹採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水成功。

舜老了,提出接班人问题,根据对民族的功劳能力,一致举禹为首领。禹老了,在接班人问题上大家又推举先朝元老兼法官皋和禹的大臣、老资格伯益作首领,但是由于不可抗力,均未成功,禹的儿子一一启,请各位记住这个名字,借助父亲权威,并搞了一点阴谋,终于登上王座,并建立夏朝。

夏朝的建立意味着这之前的规矩:"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度破坏了。

至此,夏、商、周开始了近三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灿烂和辉煌。

小篇尽最大力量终于完成悟空问答,真叫我惶恐万分,因为先古历史有些是有争议的,比如文中"华阳"地名,"连山"名称,都有争议,本人文化有限,还望各位指正,不对之处,多包涵。


良人执戟2


现在我们中国人一般称自已的国家为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等,那么,追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最早的祖先是谁?部落首领之间为争地盘又发生了那些战争,这些典故与传说对于我们后世子孙所了解的是知之甚少。这就要给大家介绍上古时期的六个重要人物:1、炎帝 ,2、黄帝,3、蚩尤,4、尧,5、舜,6、禹。

黄帝



首先谈一下蚩尤,蚩尤是上古时期九黎部落的首领,传说他是熊和鸟的化身,力大无穷,骁勇善战,他统治的地域在今河南东及山东部分地区,沿黄河流域水系,这里被称为“九黎之都”,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个个能征贯战,身手不凡。蚩尤擅长冶铁、冶练技术,尤其在古代兵器研制方面有特长,因此后世称其为“武战神”。

蚩尤



其次谈一淡炎帝。炎帝姓羌,炎帝部落是个以牛为圈腾的民族,早期活动于渭水流域,后迁徒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蚩尤统治的地域,蚩尤就率领族人与炎帝展开决战,炎帝战败。



后来炎帝不甘失败,遂联合黄帝组成统一联盟,共同对战蚩尤,双方在涿鹿(今河北西北一带)展开大战,双方都请天神助阵,呼风唤雨,磙石火攻,直杀得个天昏地暗,海水染红。这一仗显示了联合作战的威力,蚩尤战败,八十一个兄弟无一幸存,黄帝取得了最后胜利,被部族推举为“天子”。



黄帝后来又降服了炎帝,使他成为黄帝部落的一个分支,因此,黄帝成为上古时期统一部族的首领,有着极高的威望,进入龙山文化的晚期,在部族中又相继出现了几个有名望的部族首领,即尧、舜、禹,从尧时代已经实行领地分封制,到舜的时代又实行禅让制,舜将帝位禅让给了禹,而禹有私心,他推行的是世袭制,将帝位最终传给他的儿子启,当时,中国的奴隶制国家体系逐渐形成,自启以后的四千多年间,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一直沿用世袭制的体制进行权力交接。



最后要说明的是: 炎帝、黄帝、蚩尤是相对独立的部落,而尧、舜、禹是上古时期比黄帝较晚的部族首领,他们与黄帝的关系则是一脉相承的。


人生探索号


不能在历史中说远古,只能在文化中说远古。

中华远古历史基本上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这种历史中有大量的神话而不可能被史学界认可。他的意义在于文化上民族的历史,传送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后人对先人的向往,是传说有了很多不可靠的内容。但对于这类历史我们不能简单的认定其不可靠,因为这类历史不能证实,也不可能证伪。就起本身很难判别。但从一般人类进程看,世界远古文明基本都形成于河流、平原。中华远古文明应该起源于黄河流域下游的华北平原。黄帝来自陕甘区域的渭河流域。炎帝传说比较多,相互之间也有很多的矛盾。关于炎帝有神农氏、黄帝之弟、南方部落首领比较多的传说。我认为炎帝神农氏说法相对可靠。炎帝神农是当时中原之地主宰,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来自西北部落的黄帝在中原战胜神农氏,两个部落合并形成新的部落,这就是华夏一族的前身。这次胜利也可看成第一次华夏被入侵。就世界历史看,河流平原文化受周边游牧文化侵略,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是人类世上常见的事儿。炎黄之战体现在传说里的就是阪泉之战。

蚩尤九黎部落首领,与炎黄部落争夺华北平原,蚩尤部落战败,蚩尤核心部落被打散退出华北平原,而部分留下来部落成为以后的东夷部落。应该还有一部份作为战俘或战利品融入炎黄部落里。现在华北一些地方还有蚩尤崇拜,有些人也认为中华三祖,炎帝、黄帝、蚩尤。

关于中华远古历史“三皇五帝”的传说也有多版本。我选择了“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原因是三皇是不同部落政治的开启者,“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五帝是黄帝开启的部落政治的五位天下共主。禹继舜成为天下共主。几乎所有的“五帝”版本都没有禹。

一般传说都把“五帝”与黄帝有血缘关系,这可能后世传说中依据家天下的传承方式安排了“五帝”继承方式。部落政治很多共主都是天下部落首领推举出的,并没有父子、兄弟间直接传继。蒙古人的乌里台大会、满清早期的八王执政 都是带有部落政治的特点。中国儒家推崇的尧舜禅让,其实也是在老主未死,新主既任的推举制现象,经传说里篡改美化成禅让。

大禹传说比炎帝传说更加丰富,各种传说相互矛盾更多,还有很多传说自身都有很多矛盾。在禹的不同传说中,禹的出生地、死处、活动区域都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很多历史学界专家认为大禹的传说是不同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后,将自已原来民族中的治水英雄改编而成。无论气象、地理、地质学都有很多证据,地球曾经历过多次大面积的水患,而各民族都有治水英雄,民族在融合,传说也在这种民族融合中融合,变成了很多不同形象、身份的大禹。

远古传说多版本,各说各的话,我们也很难根据一本书去说历史,史记虽为二十四史之一,但他的远古传说也只算其一家之言。

我们在文化上怎样看待那段历史?应该在大体上把握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各种传说中理清历史脉络。

首先一个民族都在一直融合,民族融合,文化也在融合,民族文化也比定带有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原中华文化的形成,他也在不同时期融入其他文化。二远古历史时期,是部落政治,部落政治与家天下的朝廷政治不同,天下共主,权力远远小于家天下的皇帝。共主应该是其势力、威望公认得到认可。谁为天下主,并非能主宰天下。尧、舜、禹都有其他部落的传说。但中华文化有一个明显的传承途径,他仅仅是一种融合的方式。我们很难去认识远古的当时,古代时期的蒙元、满清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是出现了另一种的融合。








耕读186


对于炎黄蚩尤与尧舜禹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有点扑索迷离,商周所传夏朝以上的记载都是后人编造添加的神话传本,因为夏朝以上的历史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

我查过我方姓家谱的第一世祖,雷,袭父封邑为农事官。雷,(方雷氏)(神农氏)炎帝第八代孙(第八代炎帝)榆岡之长子。岡帝兄蚩尤作乱,雷随轩辕(轩辕帝,姬姓)避姬水之上,联合先帝兵将破蚩尤于板泉,假攝于鹿山,天下大定。雷召父帝之位让而不受,让位轩辕(黄帝),雷受封为左相,封于方山府(河南郡)食邑二千户,以封地方山方为姓,雷为方氏始祖也。

家谱记载我只能长话短说一点点,由此看来在汉文字创世之前,家谱是代代口传声授的,这个应该不像也没必要像后商周时期那样为历史造假的。

那么以此记载炎黄蚩尤之间的关系很清楚了,炎帝是华夏民族的首领,称神农氏,蚩尤是第八代炎帝榆岡的兄弟,而他为夺帝位而作乱造反,八代炎帝榆岡长子雷,避乱于姬水,和轩辕(姬姓)联合起兵打败蚩尤,后应该雷接父榆岡为帝,但轩辕功劳大,是他收复了华夏巨乱之变,所以雷让帝位于轩辕,轩辕就成了黄帝。而雷受封为左相,封邑于河南方山。

而后的尧舜禹是轩辕黄帝的后代,所以和炎黄也可说是一家人,虽然是两个不同姓氏家族,但都是华夏汉族兄弟,而且也是同属于一个文明体系,而雷(方氏)历代子孙都在朝庭任重职,辅助朝庭执政治国,所以也可说黄帝之脉也是和炎帝大同一个文明体系,这也就是华夏文明,並未单独偏离去各自发展,走出华夏文明,使中华文明传承了五千年至如今。

而且黄帝吸取了炎帝后裔蚩尤封蛮地而造反作乱之鉴,传封位都是向优的,像禹就是治洪水三进封地至家而不进的大义大智之人,所以得传帝位。也因此而使夏朝文明传承千年才被商取代。











方秉潮


华夏历史远古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没有记载尽凭口口相传。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相信一定早巳经深入人心。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之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尧舜时期,传说的时代:三皇五帝,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自三皇至五帝最少不下数千年。“炎黄”是传说中远古时期中国的两个大部落首领。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蚩尤为九黎族首领。与炎帝发生长期而又激烈的部落间冲突,最后炎帝落败后逃跑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炎皇二帝联盟传说利用最早的指南针攻杀蚩尤摆下的迷雾阵。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炎黄二帝从此被尊为华夏文明的始祖。而汉族为炎黄子孙。尧舜禹属于原始部落时期继炎黄二帝之后中国又出现的三位圣贤。尧属于黄帝后裔这属于传说部分。真正有记录的历史从夏朝开始。中国的历史上“家天下”就是从夏朝建立,夏朝是中国史记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史记上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相传从尧开始到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因子不屑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把王位禅让给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但是对于夏朝之前却没有记载。对于这段历史史记上也没有记载仅凭口口相传,我们称他为远古时期。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朝代。


居士恒光火炎焱燚


华夏一般指黄河流域的中原民族,蛮夷一般是中原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 那么蚩尤与炎黄究竟哪个是华夏那个是蛮夷?我们说蛮夷是中原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放在当时貌似不成立吧,黄帝炎帝就是两个部落长,蚩尤也是一个部落长,他们的战争就是部落之间相互攻伐,连个中央政权都没有,炎黄部落有何资格称蚩尤是蛮夷?再别说后来蚩尤被打败后,整个部族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那又何来华夏蛮夷之分?

尧舜禹、夏代的历史基本可以断定是周代伪造的,而三皇五帝基本可以断定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托古改制”发明的。 因为周人曾是商王的臣子,为了给自己推翻商王找个正义的历史依据,就杜撰了夏朝,说商朝也曾是夏的臣子,所以商能反夏,周就能反商,夏王的名字也都跟商王类似,大量使用干支。 二里头遗址里基本上是石器和陶器,建筑水平也只是茅草屋和地穴。实际上,不管是不是夏朝,那都只能算是开山阶段。 所谓的夏朝根本不存在,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夏朝是一个覆盖中原的王朝。二里头的那个酋长一样的小城邦到底有多大控制范围都说不清楚,就来扯淡什么夏朝?最早的文献诗经里也没有夏朝,只提到大禹平复水土就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了。


炎黄创造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点,蚩尤应该是渔猎文化吧,或者也是农耕文明但不代表先进文化,被击败后,一部分被并入炎黄部落,一部分南下长江流域中上游,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刘大宝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