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后裔是汉族吗?

相思藤


蚩尤一般是苗族所认同的始祖。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90年代因为一部名为《炎黄二帝》的电视剧所引发的风波。

从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可知,这显然是为歌颂汉族传说的始祖黄帝、炎帝二人,故而他们的敌人,也就是九黎、三苗集团的领袖蚩尤,自然也就被描绘成一个愚昧、残暴的反面角色,最后遭到他的妻子儿女的众叛亲离。

这个电视剧播出后,自然引发了苗族社会群体的激烈抗议。例如,当时的贵州苗学会秘书长杨培德以《电视剧“炎黄二帝”播出引起苗族强烈不满》为题,撰文表达反对,认为这部电视剧损害了民族团结,要求有关部门采取行动。

这件事发生于1997年的春节年间,很快就要召开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于是,苗族的全国人大代表龙明伍、张明达等人,在人大上书中央,公开表达对《炎黄二帝》丑化蚩尤行为的不满,并且对中华民族即炎黄子孙的提法提出了抗议。

由于这件事闹得很厉害,国务院广播电视部被迫出面给两位苗族人大代表复函,决定“今后不要使用‘炎黄子孙’的提法(注:只是一度禁止),不再重播《炎黄二帝》,同时加强民族团结的正面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还有一部名叫《釜山大结盟》的电视剧,也出现了类似问题。总而言之,苗族人对蚩尤的认同,如同汉族对黄帝的认同一样。


HuiNanHistory


汉族源自华夏族,公认的始祖是炎帝与黄帝,故汉族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路史》记载: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太平御览》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

在古史中,蚩尤姓姜,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有的史料写明了传承,点出蚩尤是炎帝的孙子。

至于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都是野兽的身体,铜头铁脑说人话。史学家理解为依附蚩尤的有八十一个部落,这些部落骁勇善战,能驱使野兽,打仗的时候头戴盔甲。

至于称蚩尤为阪泉氏,则是因为蚩尤曾在阪泉与黄帝大战,神威传遍天下。

既然蚩尤本就是炎帝的孙子,那自然就是炎黄子孙,他的后裔,是华夏族无疑。

那么,蚩尤为何要与黄帝大战呢?

在许多故事中,只是单单提到蚩尤与黄帝大战,极少介绍原因。其实,黄帝时期的许多次大战,都是争夺中原霸权之战。

最初,炎帝是天下各部族的首领。后来,轩辕黄帝崛起,他击败了黄河上游许多部落,成为上游最大的部落首领。不久,炎帝与黄帝大战。炎帝虽然是老牌部落盟主,却热爱农业,喜欢钻研草药,在战争方面不行。

因此,一场大战下来,炎帝战败。他选择了让位。黄帝成了天下部族之主。

炎帝让位之后专心研究百草,推广稼穑,让百姓学会种田,因此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

可是,炎帝部落的其他首领并不甘心就此臣服。

炎帝的孙子蚩尤,就是一个不敢失败的人。他纠集了八十一个部族,重新发动了对黄帝的战争,要夺回属于炎帝的荣耀。

蚩尤最先发明了盔甲兵器,一度九战九胜。可是,黄帝麾下也有许多能人异士,尤其是指南车的发明,让黄帝走出了大雾,最终击败了蚩尤。

后来,蚩尤又联合夸父一族再次挑战黄帝,可还是被黄帝击败。

黄帝最终抓到了蚩尤,将蚩尤斩首。

也就是说,蚩尤其实不是妖魔,他只是被黄帝妖魔化了。

不过因为蚩尤举兵,炎帝部落就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臣服黄帝,最终与黄帝部落融为一体。另一部分被蚩尤带走,一路南下,最终从江淮一带撤退,进入江南,化为九黎部落,即后来的壮族、苗族、彝族等等。

因此说,中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其实与汉族是一家。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


叶之秋


蚩尤是上古传说中一位强大的酋长。与同为酋长的黄炎二帝争夺中原地盘,三仗两胜,最后逐鹿失败,其部落四分五裂,演变成九黎族。九黎又战又败,其众演变成三苗。古藉中的三苗被驱逐到湘西贵北荒蛮之地,后漫延大西南。现代中国通史称,“现在的苗族人即三苗后裔”。若这个观点成立,蚩尤的后裔显然不是汉族,而是苗族。(但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思远,王国维反对这一观点。)

蚩尤遗体据说埋在武陵山。武陵山位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区交界处,上古与一旁的雪峰山合称“昆侖山”,中古称黔山。公元前560年,楚国在此设置“黔中郡”,辖13县。后因秦国军队偷袭楚都郢城成功,楚人带着被秦军挖掘弃之的楚武王残骸逃到黔山埋葬,便改名黔山为武陵山。汉朝因之,直到现在。蚩尤传说与汉朝成立中间间隔足有一两千年,那时的奴隶社会人与汉族汉人有没关糸,谁也说不清!


严家庆


蚩尤是什么族,首先定位他所的时间和地址。传统认为蚩尤在上古时代与炎、黄二帝逐鹿中原,蚩尤是军事家,排兵布阵,作战勇猛,先胜后败,被后世誉为“兵圣”。

我认为黄帝时期不错,打仗地点错了。蚩尤部落估且暂称为部落,是以牛为部落标志的。而家牛饲养,中国境内3750年前找不到家牛遗骨。家牛饲养最早在土耳其东部山区,大洪水退却后,山地先民陆续迁到两河流域,在两河流域苏美尔邦国饲养了大量牛、羊。其中黄牛是蚩尤邦国主要畜牧业,牛既是生产工具‘犁地’,又是交通工具‘牛车’,同时也是补充蛋白质的来源。



楔形泥板文字记载: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城邦国之间发生百年内战。内战原因,人口增长,牛、羊繁殖,土地有限。战争结果蚩尤战死。之后苏美尔所有城邦国迁移至哈拉帕建立夏朝。
公元前1766年印度河谷出现千年未遇干旱,人畜生存困难,邦国间又发生内战,战争平息,商汤取代夏桀成为华夏首领,率领所有邦国迁移至东土,其中蚩尤系统邦国迁至山东、江苏,在中原东部,称为:“三苗”、“东夷”、“九黎”。后因战争南迁至湖南、云、贵等地区,形成苗族、瑶族、东巴等族,苗族妇女头带牛角,缅怀先祖蚩尤。实际上在中国境内除塔吉克、氐族之外其他民族都是华夏子孙。


柴墟子孙


历史上很多史学家受“成王败寇”以及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将黄帝战蚩尤描绘成了一场正义战胜邪恶的战役,而对蚩尤多有恶评,因此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蚩尤就是个大反派,并且持有此观念的人大有人在。实则不然,历史上真实的蚩尤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蚩尤与黄帝、炎帝是中华三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绝非是一个“异族”。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与炎帝同属一个部落,他所统治的地区主要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与黄帝的地盘毗邻。蚩尤有81个兄弟(氏族首领),个个本领非凡分,与蚩尤一起征战四方。



后来,蚩尤和黄帝为了争夺天下的正统地位,两人在涿鹿展开激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最后,黄帝击败蚩尤,取得战争最终的胜利。失败的蚩尤被黄帝斩首,首级化为血枫林。后来黄帝尊崇他为“兵主”,即为战争之神,并将的头像画在自己的战旗上,用于鼓舞军队作战。

在蚩尤死后,其后裔族人大部分融入炎、黄集团,成为当今汉人的先祖,现在的邹、屠、黎、蚩等汉族姓氏可能就是蚩尤的后裔。一部分蚩尤的后裔南迁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成为了苗族先民。而还有一部分则西迁,形成了古羌族。



总之,蚩尤是中华三祖之一,其后裔理应也属于汉族。只是由于蚩尤的后裔一部分迁移,与当地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和文化。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也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密探零零发


诸位看官,这里是陈大舍道古。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承蒙青眼,不胜荣幸。

如果真的确实存在着蚩尤这位“古天子”的话,那他的子孙后代中确实更多的应该是现代的汉族。

先看看蚩尤的传说是怎么形成的,据《初学记》卷九引先秦时期《易经》的一个版本《归藏·启筮》云: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而《史记·封禅书》齐人崇拜八位大神:

一曰天主祠天,二曰地主祠泰山,三曰兵主祠蚩尤”。

这其实点明了早期蚩尤是被当做神来崇拜,而且蚩尤的信仰实发源于东部的齐地。而同时齐地也是黄帝信仰最早定型的地区,所以在山东地区既有崇拜黄帝的圣地,比如曲阜的寿丘,也多有崇拜蚩尤的圣地,比如各种蚩尤冢。这种信仰在经由阴阳、五行学术的改造发挥后普及中原各地,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在战国末期成书的《世本》之中就记载了“

蚩尤以金作兵器”的传说、汉高祖起义后也要“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

汉朝对蚩尤的信仰很普遍,认为蚩尤是可以保佑凡人武运齐天的神明。蚩尤形象多为携带者各种兵器的熊。


根据古代文献,蚩尤的本尊应该是属于上古九黎族群一位强悍的国君。其活动范围在今鲁西豫东一代,属于东夷的一个历史时期。盖上古时南方为卑湿之地,不宜人居,所以今日的中原之地便是由东西两大文明系统对峙——属于姬姜族群的夏、周为西阵,在风俗上“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九黎、三苗、商则属于东阵营,主体思想为“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而周灭商后东夷主体部分或为泗上诸侯或为南迁百越,但大多仍尊商俗敬鬼。并且在战国时代将东夷祖先神的信仰与齐地阴阳、五行家学说结合,于是就出现了作为兵神蚩尤的信仰。


分别是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青铜器上“饕餮”、“夒”的形象。陈梦家认为对饕餮和夒的信仰最终演化为蚩尤和黄帝的信仰。并且“尤”字在甲骨文作“独持肉而吃”。

至于现代的苗族在历史上属于“西南夷-武陵蛮”的后裔,往前追溯或许和楚文化及汉上诸姬有些渊源。在长久的历史中这些族群基本保持着周朝封建时代那种“夏君夷民”的古老政治结构,比如当地土司多为唐藩镇之后,而且比之于中原的权贵,这些“酋目”的文化水平绝不算低端。到了清代为了推行“改土归流”,清廷的御用文人便利用族群的谐音,附会苗人为蚩尤之后。而苗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一员,又是建国后才确定的,所以苗人是蚩尤之后的杜撰也被顺理成章继承过来了。但是“蚩尤为苗族祖先”的祖先的传说虽然在与汉族地区接触频繁东部苗族中实锤,但西部苗族和与之同源的瑶族却依旧没有什么关于蚩尤的传说。

武梁祠石刻——蚩尤。

最后说一下,在近代以前,蚩尤的形象多为半人半兽的上古神明。比如最初的“八肱八趾”到《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中“……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再到《述异记》中“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总之,形象非常威猛。到了近代蚩尤则又成了印第安酋长的形象,这个变化可以证明传说绝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加进各种新的元素,所以传说本身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成为人类文明传承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识到愈发的感受到那些古老传说重要性,同时也把它看成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陳大舍


汉族是蚩尤后裔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第一、目前通过考古和分子人类学可以断定的是汉族主体出自龙山文化陶寺遗址。陶寺其实就是唐陶氏的开始,我认为是从皋陶开始。唐陶氏便是帝尧集团,与苗尧或叫苗蛮为一支,属于黄种老三后裔。基因也显示汉族与苗族是一个体系,都是O3。而且在苗族服饰里发现了陶寺遗址的内容。所以陶寺人就是北三苗。苗族又认领了蚩尤为祖先,且以蝴蝶作为重要民族符号。与蚩尤死后化蝶的故事对应。

第二、皋陶负责制五刑,他是最有可能的刑天原型。刑天是一个无头还在战斗的形象。从世系看,帝尧出自帝喾高辛氏。所以皋陶制的五刑使用的刑读音对应辛。而另一世系颛顼有和九黎政策,所以帝高阳颛顼对应九。辛和九就是新旧对应词的由来。刑天被割头,蚩尤也是被割头。再看第三个无头形象饕餮,饕餮属于缙云氏。陶寺在山西,山西称晋,目前发现与晋、青、钦等都指汉藏有关的体系。缙云氏很可能是皋陶以前的名称,自皋陶开始才有了唐陶氏,其为不同名称的同一世系。后来陶寺人战败被发配敦煌地区,成了西戎牧羊人,所以饕餮有了羊形象。而击败陶寺人的石卯遗址发现了大量头颅坑。大禹体系O1后人台湾原住民近代还保留有猎头习俗,还被西方人拍了很多拿着头颅的照片。夏被殷商击败,目前发现苗蛮苗尧体系的O2是商代最重要力量,南边的O2a泰族曾经还叫掸族,其实就是商族。商读音也是从三分离出来的概念,对应老三支系苗蛮。击败夏人的商汤与末代纣王帝辛都被冠以这个世系的符号。商汤对应唐陶,表明为一个体系,纣王帝辛则追忆到帝喾高辛。商代是正式出现无头羊形象饕餮纹的时代,目前怀疑为夏都的二里头以及与可能帝舜大禹有关的四川各遗址也没有饕餮纹。可见饕餮是一个重要的鉴别凭证。正因为是一个世系,所以以无头形象示人是传统。在彝族里有个撒梅支系就在昆明阿拉乡,他们也有这个传说。为什么要割头,其实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有宗教含义。就像埃及冥神奥西里斯是一个被阉割的形象。阉割一词又对应阎王。目前发现炎帝更对应帝舜世系,比如舜字甲骨文都有炎字部首。而颛顼世系有强烈的男性生殖器崇拜,把代表男性生殖器的龟壳戴在头上就演变成犹太小帽。犹太名称刚好叫九。日本、台湾原住民、藏区某些支系都有男性生殖器图腾。这是这个体系的特点,所以帝尧体系对待他们很可能是采取阉割的手法,不仅战胜你,还要打击你的宗教崇拜,古人有这种心理很正常。所以冥神无生殖器。同样反过来,大概帝尧体系被割头也是这种原因,只是目前没找到尊头的文化元素。因此这么看,蚩尤属于这个体系可能性九很大了。汉族古代虽然也保留了龟驮碑男性生殖器文化,但更注重代表女性生殖器的玉璧。

第三、蚩尤到底指什么时代的人,其实确定不了。有可能他是全体黄人的祖先,她也有与九有关的文化。因为根上黄人都属于九黎,之所以后来分开老二支系O1更多代表九黎是因为颛顼搞和九黎政策,苗蛮与其白种联姻对象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苗蛮数理与十、三和十三有关。十代表不属于和九黎的第十族,三为黄种老三,十三则是这个体系的组合。英语唐也是十的意思。狮子与十又对应,而后来确立文殊道场在山西,也有关,文殊坐骑就是青狮。目前怀疑摩西穆萨也可写成木萨就是这个体系,在犹太文化里也是狮子体系。又对应牧羊人。所以犹太首先是帝舜体系的老二以法莲,其次就是老三体系木萨,他们中部分互相先后发配西部、北部。后来出现支系向西走。所以埃及、犹太、希腊、印度文化里都能发现古中国文化。佛教、印度教基础文化也是来自古中国,有很多证据,所以就不奇怪三大菩萨道场选择竟然与历史有关。就像埃及纺织女神嫘斯与佛教绿渡母以及西方祖母绿都是源自黄帝娶的西陵女嫘祖。这是中华始祖,可是女同竟然把蕾丝作为作为女同名称,实在是对祖先的极大亵渎。

最后蚩尤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很难考证,目前没有有力证据。但我想一定有关,把它列为我们的人文始祖之一没有问题。其实黄帝与我们联系的也只是发现黄帝的一种帝鸿氏混沌反念为北三苗被发配地点敦煌。三月三生轩辕表明,有可能是混血。因为汉族以及夏后氏都是有混血的后代。只是比例看,古代夏后氏可能很大,而汉族现在应该更小。台湾有些原民就很明显是混血,父黄母白。我在与苗蛮有关的少数民族的名字里还发现轩辕的完整名字,只是没有机会深入探访,目前还没有进展。


國病


这个问题还是可以弄清楚的。根据比较可靠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对比,可以大致推测蚩尤的历史面貌。蚩尤很可能代表史前时代的黄河下游部族及文明,即龙山文化、大汶口遗址、东夷文明等。但从进入历史时代初期开始,蚩尤集团就受到连番挫折,最后演化成一个神话色彩的题材,被汉族、苗族、羌族所共有,但以苗族为主。具体说:


一、史前时代的黄河流域

如果按照王权标准,中国上古文明始于轩辕黄帝,此前则为史前时代。对照各国考古情况,轩辕黄帝的出现,需要压倒性的军事技术势力,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出整个黄河流域的王权。实力相当的族群之间的冲突,仅会出现区域性权力,如蚩尤就代表着黄河下游的一个广泛族群,可以看成一个区域性权力。《尚书》《史记》等可靠资料,称之为“三苗九黎”,准确说法应该是【有苗氏】统领的九个黎部族(黎即夷)。《尚书·尧典》称之为“三苗”,是因为黄帝继承人颛顼二次诛杀有苗氏(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郑玄注五帝本纪)。


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及其继承人颛顼、高辛氏、尧帝、舜帝、禹帝累计6次讨伐有苗,将其从黄河下游一路经江淮、荆襄、两湖,追赶到西南山区。其中,尧帝、舜帝还将一部分三苗迁徙到西北的三危之地(可能是敦煌以西),成为后世羌人的祖先。

《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

苗族的诸多史诗和诗歌作品也反复提到这次大迁徙,如《引路歌》、《跋山涉水歌》等古歌歌词。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苗民的记忆也逐渐淡去,其第一代领袖蚩尤的形象也就变成了神祗。


二、蚩尤文明

蚩尤所代表的黄河下游地区,可能是一个相对发达的古文明,从《史记·五帝本纪》的叙述看,有苗氏的实力似乎还在西北的中上游的神农氏之上。从现有考古资料看,东夷龙山文化与辽河一带的红山文化已经独立进入细石器,均可能受到了南西伯利亚的影响而掌握铜器冶炼技术。南西伯利亚出现冶金技术的时间是东方比较早的。因此,蚩尤为“兵主”且掌握了冶金技术,亦为可信,但不会很普及。这个古文明还有农业及家庭畜牧业,可能还有陶文之类的简单符号系统。


《管子·地数》: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世本·作篇》:蚩尤以金做兵器。《尸子》:造治者,蚩尤也。

但这个古文明却不是黄帝的对手,其中主要原因,按照各种可靠史料还是不可靠的传说,都指向了军事技术。各种叙述反复强调黄帝集团的军事技术终归更高一筹。结合世界各地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游牧武力与定居武力的差别。黄帝系统可能已经使用马车,按照陕西石峁遗址,还可能掌握着更先进的军事工程学。这场较量相当漫长,延续了五六代统治者,黄帝及其后继者也非常重视,一有机会即继续追击,说明有苗氏的实力确实不可轻视


三、后世记忆

秦并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史记·封禅书》记载第三位神祗即为兵主蚩尤,此后汉高帝在沛县起事时也“祠黄帝,祭蚩尤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这说明蚩尤的史诗在黄河流域从未断绝,成为壮烈和军事抵抗的象征。《史记·天官书》提到的“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更是表明蚩尤已经成为整个黄河文明的军事象征。


后起的各种资料,如《龙鱼河图》、《归藏》、《述异记》等,于是将蚩尤神化,如“铜头铁额”、“牛蹄”、“四目六手”等,有的更将其与黄帝部族的图腾之一“熊”相混淆,说明黄帝-蚩尤在后世中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现在的分子人类学显示,汉族、羌族、苗族,其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大体一致,说明它还是华夏系统内部的纷争。


历史咖啡


黄帝 炎帝 蚩尤这三位远古时期的伟人,最近在今曰头条的悟空问答上可算是很为走红,这下也使许多当代国人对远古的事迹产生了些了解。

本题所问蚩尤后裔是不是汉族。我们所有对这问题感兴趣的人们就一起来进行讨论吧。

大约在四千六百年前,那时候的我国是以联盟体的氏族部落公社的形式存在。当时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北部是华氏族联盟体的范围,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是夏氏族联盟体的范围,山东,江苏一带是九黎族联盟体的范围,长江以南是三苗联盟体的范围。这四大联盟体本是各据一方,后来九黎族联盟体的首领,大起野心想吞并华夏两盟体的领域,便约长江以南的三苗一同岀兵意欲瓜分华夏地盘。首当其冲的夏氏族抵挡不住两大势力的攻击,只好败北逃到河北华氏族那里求助。华氏首领轩辕氏,深知蚩尤来之不善,便与夏氐族联合共拒九黎族和三苗的强敌。然后便在河北涿鹿一带与来侵的九黎三苗展开了远古最大的一场战争。经过一场殊死的对战后,九黎和三苗终于以失败而告终。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和他手下的八十一个同盟首领,皆阵亡和被擒处死,余下的三苗部众却被义释返回长江以南的故里。当时剩下的原九黎族部众,已是群龙无首,有的便留在河北投靠了华氏族,有的冒充三苗的部众随三苗族退到长江以南。而没有随征的九黎族原地族民,也因战败结局全部被华夏联盟收融入华夏的统领之内,从此长江以北便都属于华夏联盟的范围。如此可以推论,九黎族的后裔,有一部分留在河北融入华氏族,有一部分留在东夷的也被融入华夏联盟,还有一部分随三苗潜到长江以南形成了后来的黎族和演化成其他少数民族。如果问蚩尤的后裔是汉族吗。那只能说留在东夷原处的和留在河北投靠华氏族的后裔后来随着华复族的演变而成为汉族。而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那部分,却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


脱俗道人


汉族是对当时汉朝版图内多数民族的泛称,而蚩尤也好,炎黄也罢,都是各民族融合了几千年的前身基础,比如现在一个汉族男人娶了一个俄罗斯媳妇,生个孩子上户口民族无论写俄罗斯和汉族都对,这孩子长大了又娶了个日本老婆,生了个孩子又娶了个韩国老婆,类推下去就是远古各氏族之间通婚的问题,天下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