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究竟“该不该打”?

与室外35℃的气温一样,刘明(化名)虽坐在空调房里,一手麻将却打得火热。另外的三个牌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爸爸和两个姐姐。

近日,包括刘明父母在内的一些曾将打牌、打麻将视为不务正业的家长,画风突变,并与孩子打成一片。究其原因,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这种另类教育的方式引发不少家长的热议。那么,打牌、打麻将能否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目的?除此之外,家长们还有哪些五花八门的教育方式?

打麻将能锻炼思维?是真的

刘明学习打麻将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那时候,济南市中考统招志愿刚刚完成填报。

“平时只顾学习文化课,也没上过兴趣班和特长班,志愿填报完之后很闲,想玩但不知道玩什么。”刘明说,自己整日在家“无所事事”的样子,让父亲着了急。通过网络搜索,刘明父亲得知国内外的好几个神童都有打扑克牌的经历。其中,江西一名12岁女孩能通过高考正式被大学录取,就与家长的特殊教育有关。据悉,该女孩的爸爸非常重视女儿的学龄前教育,他还经常让女儿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实际之中,比如为了锻炼女儿的心算能力,他用打扑克、玩“算24”的方法,让她学习心算。最后,这个女孩越级完成了她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提前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本科。刘明父亲从中为儿子找到了玩的路子。

“让孩子学习打牌、打麻将,并非让他仅仅当成一种游戏,而是希望他能在玩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谈到为何支持孩子打麻将,刘明的父亲刘先生如此说道。之后的每个周六日,刘明的两个姐姐便会陪他打牌。“后来也想让他学学象棋,但是孩子不感兴趣。”怕刘明沉迷于打牌,父亲刘先生又开始让儿子转战打麻将。

那么,打牌、打麻将能否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说,让孩子玩麻将或者打纸牌来锻炼思维能力,是可以的。”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赵冬梅说,人在玩牌或打麻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组合、推理,通过自己手里的牌来揣测别人手里有什么牌,“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是有好处的。”赵冬梅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玩牌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赢了牌给多少钱等类似的奖惩、博彩性质的一些规则,而应该仅仅将打牌、打麻将视为游戏性质。

几岁开始培养?越早越好

据了解,人的大脑在2岁时能完成70%的神经发育,6岁时能完成90%的神经发育。“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小培养越好。不光是思维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越小越好。”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赵冬梅说,如果没有前期的训练基础,成长到一定年龄后再去培养思维能力,效果甚微。

“孩子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培养、发展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是运动,家长应该加强孩子的协调能力训练。”赵冬梅说,家长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在户外活动中开阔视野,并注重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训练。何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据了解,大运动包括踢球、游泳等协调性运动;精细动作即我们常说的动手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心也灵。”赵冬梅说。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闲时间。“思维能力的创造,并非现在很多家长将孩子的一天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之外,安排满各种兴趣班。创造力来自于空闲时候思维能力的发挥。”赵冬梅建议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如学龄期的孩子,在给他一个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给出唯一的答案,如现在的很多选择题中非A即B的答案,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唯一的答案。家长可以先不给孩子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说出三个答案,然后跟家长一起讨论。

以现在最常见的假期旅游为例,在很多人的旅行中,到哪玩、去哪些景点、看什么风景,往往都是家长设计、安排好了,带着孩子去转一圈就回来了。其实,行程中的一些东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比如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看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哪些具有当地特色?哪些景点更有价值?通过讨论、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势及难易程度等,来选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另类教育都适合?看个体差异

据了解,除了鼓励孩子打牌、打麻将之外,还有一些家长也有着自己的“另类教育”方式。

据媒体报道,每逢周末,贵阳市街头就会有一名3岁小男孩在其父亲陪伴下在街头卖唱,小男孩声线稚嫩,却能熟练唱出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引来路人围观。每当有人给钱,小男孩更会礼貌道谢。据其父亲说,孩子正上幼儿园,带他出来卖唱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同样,在济南某公园附近,也常见一个小女孩坐在路边拉二胡的情景,有人说,那是家人为了锻炼孩子上台的勇气和表现力,特意让她在路边表演。还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将不到4岁的孩子故意“扔”在人多的地方,不顾孩子的慌张,偷偷观察孩子的做法。

那么,以上家长的另类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提倡?对此,早教专家表示,以上例子能反映出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间越来越早,而且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对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显得太急切,反而容易给孩子增加压力。另外,也有教育专家认为,另类教育方式很难评价其本身是否正确,关键还是要看个体差异。对于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也许的确在弥补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很有效果,但是孩子毕竟是个体的存在,如果把别人的教育方式生搬硬套,便会压抑孩子个性的发展,教育孩子还是要按照规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