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贷的房子价格突然跌了一半,你是继续还贷,还是断供让银行收走?为什么?

闯过江湖的白大褂


结果显而易见,无论断供,还是继续还贷,你都得还清银行的钱。

房价跌去一半,意味着着房子价值跌去一半。按现在的房贷政策看,一般改善型住房的房贷首付在五成上,如果以五成计,差不多首付款等于房子跌价后的价值,向银行贷的额度也差不多等跌价后的房子价值(当然除本金之外,你还得还利息)。

所以说,首付比例在五成上的房子,在房价跌去一半时,如果你断供让银行收走房子,结果或有两个:一个是房子价值能抵得上房贷,结果是,你没有了房子,而且亏掉了首付;二个是房子价值不能抵房贷,结果是,你没有了房子,亏掉了首付,还会有一小部分欠银行的债务。

这个情形还好,压力尚小。如果是首付比例较少的刚需,在房价跌去一半后,即使断供让银行收走房子,还会欠银行较多的债务,要赔偿给银行的款项也会比较多。

日本与香港地区都出现过比房价跌去一半还惨的事。买房这一让许多人寄予居住、保值与增值的事,在楼市崩塌时,让不少购买者深陷还贷绝境,不得不迎接惨痛的人生。

在上世纪九十年初,日本楼市崩塌的临界点时,也出现了疯狂排队摇号的情形,“一线城市房价永远会涨”的想法同样让人疯狂,而当房价泡沫崩裂之际,一切美好生活的幻象都瞬间遁去,不仅房子没有了,而且还欠下银行巨量的房贷。这种还贷行为,有的甚至一直延续到很多年以后,日本经济好转的之时。

而在1997至2003年香港楼市的房价大跌期,“负资产者”以数十万人计,楼市崩了,债务依旧,压力不断,所以当时出现自杀的极端现象也偶有发生。

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的征信体系日见完善,房价涨或房价跌,都跟你跟银行形成的还款契约无关。断供意味着失信,而失信的后果很严重。生活在一个秩序化与信用化的时代,当一个老赖或当一个失信人员,生活的空间只能是越过越逼仄。

最后,有两个观点我们必须明晰:一是房价突然的大跌与大涨都有可能伤及刚需;二是房地产一定要回归稳健发展,房价波动越少越好,投机炒作的空间越小越好。


波士财经


房价跌一半以上的情况,香港同胞曾经经历过,并且最近的一次就是2003年之前,近10万家庭因房价暴跌成为负资产家庭。唱歌很好听的王菲当年就买了一栋4800万港币的豪宅,结果两年后半价出售。


作为旁观者,媒体会歌颂这些负资产家庭努力工作,不断供去还债。但是仔细想想,这些人也很无奈啊。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香港只提供了一块住宅用地,足足可以建设100多套房子…………


房价跌了,银行贷款可是一分钱都不会少。假如断供,银行就会收走房子,这样之前还的钱没有了,首付没有了,房子也没有了,可以说会一无所有。但是银行拍卖房产后如果不够偿还贷款,还会继续追讨债务。


香港同胞曾经遭遇的情况,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买了房子,即使房价下跌一半,还是要继续供的。


比房价下跌更可怕的,是一无所有;

比一无所有更可怕的,是已经一无所有了,还要背负债务;

最可怕的则是,一无所有背负着债务,征信还坏掉了,办不了信用卡和贷款,甚至坐不了高铁飞机。


财智成功



先举个例子算笔账,假设你当时买了一套房子的价值是100万,首付三成,付了30万,贷款七成,也就是70万,计划25年还清,等额本息还款,房贷的利率假设不浮动,每年为5.5%。(目前是4.9%左右),合计本息一共是约129万,加上首付的30万,相当于你买房花了159万。那个房子的价格突然跌了一半,就是50万,不算通货膨胀的话,亏了109万。但是虽然说你的房价跌了,但是银行的贷款是不会有任何减少的,于是就有人选择了断供,银行卖掉了你的房子50万,你欠了银行20万,好处是你把未来的109万的预计损失降低到了现在的20万,但是因如果你不还这20万,你就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个损失不言而喻。


具体来讲的话,如果房价下跌,选择断供将会产生以下的后果:


第一,你的购房成本将全部无法收回,因为房子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所需要支出的购置成本是比较高的,包括首付、定金、各种税费已经花去了不少,就算你断供房子被银行收走,这些钱也是拿不回来的,这笔损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第二,断供后,确实减少了月供压力,但是你断供之后银行肯定会先行催收,并向你要求支付一定的额外赔偿款,如果你不肯支付闹上法庭了,法院会把你的房子拿去拍卖,对了,额外赔偿款依旧要支付。


第三,会破坏你的个人征信。现在是征信为王的时代,如果征信不好,会严重影响到你各种信贷业务的办理,如果你断供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别说以后再买房了,甚至出行都将成为问题,没有了财产,但是依旧背着债务。


所以说,如果房价下跌了一半,该继续还贷的还是要继续还贷。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性问题,中国的楼市还是存在稳步上扬的空间的,不必担心。


孟祥远


个人建议大家都别去银行存钱了。因为银行是可以破产的。一旦宣布破产,你存银行的钱全部血本无归!有人要说法律规定银行破产需向存款人赔偿最高五十万。看清楚:最高五十万!有上限但不设下限。就是说只要赔你一分钱都是合法的!言归正传:以后大家要把钱存银行的话必须让银行拿出等价值的商品来抵押,以避免银行破产给人民带来损失。银行怎么对我们,我们就应该怎么对银行,不能让弱势群体一辈子弱势!既然银行从不相信支持他们的人民,那人民又为什么要相信银行?我们买房子找你银行借钱。你要我们拿出价值数倍于贷款金额的物品来抵押,而且还要支付高昂的利息,那么我们往银行存钱时,银行也应该给我们至少两倍价值的物品来作为我们存款的抵押!在这个时代,人民可比银行守诚信的多了!


极速传说7


来算一笔账:

一套房子100万,交30%,贷款70万,25年还清,等额本息还款,房贷利率假如不浮动为5.5%年(目前是4.9%左右),合计本息共128.96万,加上首付等于买房子花了159万,那么房子终值则是50万,不算通胀,亏了109万。于是干嘛?断供!这样银行卖了你房子50万,你还欠银行20万,好处是你把未来109万预期损失变成了当下20万负债(认沽杠杆)。如果你不还20万你就列入失信人员飞机火车坐不成,开车也得是租借的,因为买的会被执行掉。

所以富人会怎样?断供,然后卖房估损,欠债还的起,就还,还不起就跑路!老赖思维。

穷人会怎样?因为穷人只有一套房,要住,卖了还会欠债,所以自己买的房含泪也要还下去。契约精神!

那么到底谁吃亏?因为通胀存在,20年后房子会不会还是亏一半儿?很难说。所以穷人未必亏。

但是贪婪的富人把预期损失换成了当前债务,如果他有更多的盈利项目,那么短期房损只是毛毛雨,长期看也未必真损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富人爱买房的原因。


寡言的夜月


还贷房子价格跌了一斗,必须继续还贷,因为一旦断供,就会让银行收回房子,以前交的就意味着打水漂,损失惨重。或者房子由银行低价收回,得不偿失。


63350106375


假设你买了一套200万的房子,但是现在的价值只有100万,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你重新买一套房子的利息成本都比坚持还款的成本要低,你还会继续供吗?


说到是否继续供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断供的负面影响:



1.信用问题,断供之后,你在银行中的信用就很差了,银行不会再提供任何贷款了,不光是房贷,各种贷款都拿不到了,这个应该是断供的最大的影响了;


2.首付款、所交税费(契税、维修基金、城市配套费)等其他费用打水漂;


3.房子会被银行地价拍卖;


4.一旦进入拍卖阶段,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等费用也需要断供者承担,拍卖后尚不足偿还银行贷款本息,银行还有权向你追责。


在了解了这些影响之后,你还有勇气断供吗?


金投网


我自身也是身披105万的贷款。 我的观点是 如果房价是暴跌50%以上的话 建议大量信用卡套现 小额贷 网贷 全做一圈。然后全部断供。资产全部转移 征信黑就黑了吧。

如果是婚后 房本建议写一个人的名字。遇到房价暴跌 假离婚把有贷款的房子和债务转移到一个人名下 让其去外借钱 然后黑一个人的征信。保证家庭还能正常运转。

但还是建议大家能继续供继续供。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


我是一个天津人


我来回答一下

如果是我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现在28岁。按照现在的房地产行情在重庆平均一万多一平方,我自己手里面有40万。我工作月薪也不高三四千,我能承受的房子总价要控制在50万左右。按照五十万算,三成首付就是15万,购房还要算上各种税等等就算个5万吧,加起来就是20万。剩下的20万等接房后拿10装修,最后自己只能剩下10万。28了还没结婚想想后面的压力。

再来说下如果房价贬值一半,50万跌到25万,那按照我的年纪来说的话还不至于考虑断供,如果断供房子没了还是要去租房。50万总价贷款30万,想想这么年轻踏踏实实工作其实30万也不多。后面结了婚后两个人一起挣钱还算勉强能凑合着过下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经济全面奔盘,大量人失业收入低。这种情况肯定是要断供。虽然断供后会面临租房,还会面临信贷违约。都到了生存边缘了,影响到了生存,还管那么多。肯定选择断供呀。

(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对欢迎指正批评)


bruce


如果房子只是用来住,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是用来炒,那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跟股票差不多了,如何操作参照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