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感想——年年体检,今又体检

年年体检,今又体检。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认为普通人常规体检毫无意义,因为成千上万人的身体检查数据表明,年度身体检查既不能提高人们(老人除外)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不能延长人们的寿命。韩启德还指出,如果治疗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的病人身上,花很多的钱,但是疗效很差,同样的钱如果花在基本的医疗上获益的人数可能会更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在最合理的地方。

拿到体检报告,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翻看了一遍,结论是一切正常。但是我没觉得这是件有多么高兴的事,反而像是松了一口气:没啥毛病就好。再仔细琢磨韩启德医生的观点,顺手又把体检报告拿起来翻看,上面有我的身高/体重,是我自己报给医生的;视力显示屈光不正,这是不用检查我就知道的情况;还有心跳是80次/分,耳鼻咽喉肺无任何异常,也是我个人就能很好感知到的;至于肝胆胰脾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的初步意见似乎没有半点的参考价值;还有血脂二项、谷丙转酶、谷氨、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肾功能三项、尿液分析、血常规、癌胚抗原测定、葡萄糖测定的数据就算偏离了正常范围,似乎一纸的参考值也无丁点儿的指导意义;体检报告上的血压打上了“正常”二字,但是明显已经接近高血压了。

我去体检的那家医院里挂着很多横幅,内容大抵是:热烈欢迎某某企业来我院体检。来医院体检的人还真是不少,普通体检的费用大概是从195元到1000元不等,按体检项目的不同进行收费。且不论长时间运转的机械设备的准确性,光是现在的医患关系和医生模棱两可的回答,不管做什么检查,医生都会鼓励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患者也会因为担心而选择去更好的医院做检查。很难想象,光是体检这一项就为医院贡献了多少的财政收入。既然常规的体检只是低概率事件,对多数人并没有卵用,那么作为一种福利,公司能否把这笔钱花到更合适的地方,比如大病医疗的爱心基金,比如为了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率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体检项目,比如更具人文关怀的家庭基础医疗基金,还比如……我知道,对于如何改进“无用体检”这件事情,能比我能提出更多更好建议的人多如牛毛,但问题又往往是,我们的当权者总是听不到民众的声音。

今次体检之前,我就知道自己的血压有点高,但是高血压是病吗?人人都说是,因为可能引发心血管等疾病,甚至有中风的风险。有病就得治吧,人人又都附和。可是数据表明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的人受益,还要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加上药物的经济负担,有哪个人愿意终身服药呢!显然,没有一个人愿意。

普通人的常规体检更像是一种应付检查的“差事”,医生“仰仗”着机器设备,我们盯着数据,真正需要检查的项目压根就没有,不说无针对性可言,也起不到预防保健的作用,还可能形成心理负担:数据正常了就大吃大喝,百无禁忌;数据不正常就忧心忡忡,检查又检查,结果就是没病,不过是数据不在正常范围内。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作为国际知名病理生理学家,韩医生的这席话让我联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故事:

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弟兄三人都从医,那么谁的医术更高超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稍逊一筹,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侯就说:“能否说来听听啊。”扁鹊分析说:“我大哥看病人是在病尚未发作之前就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除去病因,所以他的名声传不出去;我二哥治病呢,是在病情刚刚显现时就能诊断并治愈,所以名气也不大,范围超不过附近乡里;我呢,经常治一些严重的病患,要通过经脉放血等外科手术,下猛药才能治愈,众人都以为我医术最高,所以名扬天下。”

人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阳光的心态,优质的生活条件和经费保障下高效的医疗水平。医生没有魔法,扁鹊的大哥、二哥没有,扁鹊更没有——面对讳疾忌医后病入膏肓的蔡桓公,扁鹊只能连夜逃走。年年涌入医院做普通体检的浩浩荡荡“大军”中有我的身影,怎么想着、写着,心中却平添了几分的悲哀和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