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岁孩子父母若这样做,孩子都会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昨天在操场,看到一个小男孩玩双杠,不小心摔了下来。

孩儿妈听到声音,赶紧跑来,劈头盖脸的就说了孩子一顿:“都说多少次了,不要爬上爬下,这下知道疼了吧,看看以后还敢不敢不听话了!”

孩子的脸色被吓得苍白,眼圈微微泛红,却强忍着不哭,他背过身子一声不吭,可能不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样子。

我戳了戳孩儿妈,提醒她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她才意识到应该关心孩子。

当她走上前询问孩子有没有哪受伤时,可能是生气,也可能是怕说出来会再被责骂,孩子把头扭到一边,紧闭不言。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非黑即白。

他不会明白指责背后的隐藏了满满的爱和在意,不会明白什么叫痛在孩儿身,疼在娘心。他只会觉得妈妈指责我、骂我,是因为不爱我,不关心我。

世界上没有妈妈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觉得妈妈很冷漠,一点也不爱我?其实,这都是源自于错误的沟通。



几米漫画《我不是完美小孩》

北大心理学博士、著名育儿专家赵红梅说:

亲子沟通包括亲子教育,但绝不能全是教育,沟通更应该是 畅聊 ,更应该贴近孩子内心。否则,就是无效沟通,就是南辕北辙!

亲子沟通,重点在“通”

沟通,是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也是培养感情最重要的方式,而不同的沟通方式就会造成不同的亲子关系。

比如有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亲密,像是朋友;而有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像是敌人

亲子沟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合适的方式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反之则会变得生疏或糟糕。当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是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成长的过程造成影响的。

今天,千聊特地邀请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亲子育儿专家的任淑一老师,一起聊聊亲子沟通这个事。


同样是面对一个“熊孩子”的场景,父母不同的说话方式,所起的作用会截然不同。请看任淑一老师的精彩剖析——

错误的沟通方式,只 沟 不 通

1.指责、埋怨:

“你看你房间乱的,东西扔的到处都是,都不会收拾一下!”

“天天就知道玩,回家也不写作业,你能不能懂点事,!”

“又把衣服弄脏了,天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佣人吗?”

“……”

老师点评:这是一种很具有破坏性的沟通方式。孩子在长期得到这样指责和埋怨情况下,态度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都会从心理上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对人格的成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议父母尝试着换一种沟通方式,少点指责多些关怀,语气要温和,给孩子机会解释,引导孩子慢慢改善。

比如把“你看你房间乱的,东西扔的到处都是,都不会收拾一下!”变成“孩子,你的房间这么乱,是不是应该收拾一下,爱干净的小朋友别人才会喜欢哦。”



2.命令、控制、威胁、警告:

“以后不准跟XXX一起玩!”

“今天不把作业写完,就别想睡觉!”

“给我闭嘴,再说话就把你关小黑屋!”

“我警告你这样我就打你了,不许哭!”

老师点评:这是一种严重缺少情感交流沟通方式。父母“教育”及“规范”意识过强,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避免危险,总是不停的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种方法在早期是能直观的看到“成果”,但实际上,这种“成果”是建立在破坏亲子感情的基础上,且会导致"死板、缺乏热情、偏执、不善社交”等等一系列性格,都成为孩子的标签。

建议父母多用关心的语言询问孩子,不要太过专制、强势。学会尊重,孩子虽小,但也是有自己想法、喜欢和不喜欢之分的。可以把命令变成询问。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加以沟通引导,切记不能特断独行。


3.溺爱、迁就:

“衣服不喜欢,没事,我们买新的!”

“菜不喜欢吃,那就不吃了,你想吃什么,我去买。”

“你是爸妈的大宝贝,喜欢什么咱们就买什么!”

老师点评:这是一种缺乏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孩子在这样的坏境下成长,会养成过于依赖、固执、自我、任性的不良性格,而这种溺爱和迁就,如果出现父母无法满足孩子需求的情况,是会使人身心疲惫的。

建议不要一味的溺爱和迁就孩子,应该多培养Ta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为避免孩子养成娇惯的恶习,孩子想要的什么东西,可以让Ta自己学会争取。

比如设定一个奖励机制。当孩子帮忙做些家务活,“洗碗,扫地,整理桌子”等等。完成后奖励一朵小花花,集满20个可以满足一个简单的愿望,30个就稍微难一点的愿望,如此类推,依次叠加。



4.打岔、说教、唠叨:

孩子:“妈妈,老师说明天的春游,让一人交十块钱。”

妈妈:“又要钱,从你上学到现在,都花多少钱了,我春游那会,就带瓶白水,带点烧饼,大家一起走着去,根本就不需要花钱。现在每个月水电费都得好几十,春游出去还得给你点零花钱,唉,挣钱难,花得快啊...”

老师点评: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沟通方式。这样的父母本身就有许多烦心事,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里。在沟通时,当孩子说一句她就会唠叨一堆,可这些唠叨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只会造成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建议在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少唠叨,多用心,提醒自己别忽略孩子的心情和状态。不要沟而不通,表面上都在讲话,实际上驴头不对马尾,就像两台不同频道的收音机在交流,没有观众,没有反馈。



打破障碍,达到有效沟通

为什么孩子有心里话不和父母说,为什么孩子会和我们顶嘴,甚至有的孩子想要逃离这个家。是因为孩子不懂事、不爱父母吗?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本来就不爱跟父母说话吗?

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孩子不想听到父母说出的那些他不爱听的话,于是他便拒绝沟通,甚至逃离,这样就形成了“父母→孩子”单向沟通机制,缺乏互动和反馈,无法达到沟通效果、甚至是负效果,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正常发展。


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维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最关键的是能够给予孩子性格养成的长期正面养料;反之,错误的沟通方式将让你所有的教育目的渐行渐远——没有有效的沟通,谈何教育!

最后:谢谢您的关注,我们致力于每个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我们这里有:关于帮助孩子提高学生习效率10倍以上的、安全教育、生活困扰等任何你想说的、想问的、想要的,都可以私信我们,我们会一一为解答,我们会是您听众、朋友、老师。(大家也可以给我们私信发“课程”或者留意下方评论区可免费获取相关课程)让我们知道你的困扰所在!
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努力,让孩子的学习更加轻松高效、成长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