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句话孩子当场自杀:比“谋杀”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不久前看到一组海报,我被惊到了。

拿着一张26分的考卷,眼神怯怯地看着妈妈,果真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万分紧张地捡起碎片,得到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斥责: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是倒了大霉了!

跟伙伴们踢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意犹未尽地回家,刚打开门,就被猝不及防地教训了一顿: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吗?

这组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海报,震惊了无数家长。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施暴者。

电影《后来的我们》中,小镇出生的男孩林见清,最后收获了事业的成功,有了体面的工资,不菲的收入,甚至在北京买了房子。

考虑到辛苦把他拉扯大的父亲,他第一时间买了新电视机回家;

但在面对连遥控器都按不准键的父亲时,却是满脸的不耐烦。

他想给父亲更好的生活条件,劝父亲去北京和自己住。

但是面对父亲的犹豫,却急吼吼地说:“我现在有钱了,可以让你住大房子了,有福你不知道享啊,一个破餐馆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林见清不孝吗?

可他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父亲过得更好啊。

可林见清孝顺吗?

他虽然给了父亲更好的物质条件,却以自己的不耐烦伤害着父亲的自尊。

现实生活中,真正对父母冷漠无情的人不多;

怀着一颗好心,却用尖酸的语言伤害着父母的人不在少数。

朋友小叶就是这样,对别人礼貌客气,跟父母说话时却夹枪带棒。

前阵子世界杯球赛,他熬夜看球,他妈担心儿子的身体,半夜爬起来提醒他早点睡觉。

他知道妈妈的心,却忍不住怼过去:哎呀,你睡你的,管这么多干什么。

妈妈带孙子很是精细,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就是总担心孩子吃不饱,喜欢追着喂饭。

小叶看到就忍不住上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喂,孩子不会自己吃嘛。

最近碰上换季天气变化,妈妈生病感冒了。

小叶赶紧带妈妈去看医生买药,其实心疼得紧,最后说出口却是:怎么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还能干点啥。

老太太觉得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总是被儿子数落,经常气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小叶也觉得自责:其实我也是关心她,可是,话一到嘴里,就变了味。

父母子女之间,本是血脉相连、恩深义重。但多少人,却始终学不会怎么和父母说话。

心里明明是感谢,张口却是抱怨;明明是心疼,出口变成指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给父母买好吃的好穿的,都抵不过几句暖心话;帮父母做这做那,最后都断送在一张“刀子嘴”上。

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游》中,有一期节目组要求几对夫妻相约到老地方约会,但不能说具体地点,考验两个人的默契度。

轮到程莉莎和郭晓冬时,程莉莎以为老地方是两人一起去过的高档餐厅,郭晓冬却觉得老地方是在家里。

程莉莎在餐厅生气地等了三小时,最后自己吃了饭回家。

郭晓冬则去菜市场买菜,对着菜谱烧了她喜欢的红烧鱼,准备了蜡烛和鲜花,又在房间喷了点香水,终于等到程莉莎回家。

面对气冲冲的妻子,郭晓冬搬出满桌子的菜逗她开心。

妻子却视而不见,一直在嚷嚷着自己下午在餐厅等了3个小时的事情。

郭晓冬只得一直道歉。

“我觉得你心不在焉的。你跟女演员对台词也是这样不带感情的吗?”,一句话就把他噎回去了。

郭晓冬殷勤地让她尝尝菜,她却故意说:“都是你自己喜欢吃的吧。”

郭晓冬解释说因为她喜欢吃鱼才做的,是这辈子第一次做鱼,问她好不好吃。她眼睛都不看郭晓冬,勉勉强强地说:“还行吧。”

事后,她自己也表示,其实觉得老公做得很不错了,亲手布置蜡烛、鲜花,还亲手炒了菜,她也很感动。

但是她却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也半点都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欢喜。

就像她最后所说的一样,她其实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爱。

在节目中,经常都是她连珠炮似地反问:你管得可多了,你什么都要管,你咋不管管我呢?

不甘心地抱怨:全世界都在你心里,就我不在。

程莉莎其实和生活中很多的女人一样,为丈夫牺牲了很多。

但却一边倾尽全力付出,一边心有不甘地抱怨;一边深深的在意,一边言不由衷的冷漠。

最后,明明占理的事,却反而把对方心里的愧疚都磨没了;明明付出了十分,却一点也没让他们感觉到。

明明是关心却要反着说,明明是期待,却要决绝地说,揭短处、放狠话、存埋怨,心口不一、口不择言,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阿联酋宜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自己的卖场选了两盆植物,这两盆植物生长情况一样。

它们被装上保护套,放在学校大厅,接收一样的光照,一样的浇水施肥。唯一不同的,是学生对它们的态度。

左边的植物每天“听着”恶狠狠的辱骂:“你看起来像快烂了一样”“你还活着吗?”“你就是废物,你一无是处!”“没人喜欢你!”......

右边的植物却每天被赞美所包围:“一见你我就特开心。”“你真的很美!”“你正在改变世界。”“我喜欢你做自己的样子。”......

30天过去了,左边被语言暴力伤害的植物,叶子枯黄,形态萎靡;右边饱受称赞的植物,则生机勃勃、朝气十足。

正如实验中有个小女孩所说的一样:如果连植物都能被影响,人们肯定也会的。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发布了一个视频,讲述了六个青少年罪犯的悲惨遭遇。

每位青少年都回忆了童年时父母和监护人对他们使用的侮辱性语言,包括 “ 丢人” ,“ 是人就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废物”,“猪脑子”。

后来,这些语言化作了匕首、刀、枪,他们走上了谋杀、攻击等严重暴力犯罪的道路。

有研究表明:语言暴力是后天习得的,它能持续影响到成年时期,并很有可能从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童年时期,遭受着父母嘲笑、辱骂、讥讽的孩子,更容易变得胆小、卑微、冲动、暴力。

而在婚姻中,杀伤力最大的也是语言的暴力。

毕竟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每天一言一语之间的消磨。

而那些被骂大的孩子,又更有可能冷言冷语,将同样的伤害加诸于父母。

有人说:我们总是对外人很宽容客气,而对自己人却很尖酸刻薄。如果把这个关系反过来,就天下太平了。

父母、子女、夫妻,本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亲密陪伴者,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嘴巴一时的痛快,让尖酸的语言如锋利的刀子一般刺向了他们。被伤的人痛苦,伤人的又怎么好受。

爱身边的人,请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别再用“刀子嘴,豆腐心”这样的话安慰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伤人,嘴就够了,根本轮不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