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了解,凶猛且羽化成仙的—王朔

1.

80年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在音乐、电影、诗歌、绘画、甚至政治上都是高度大师云集的年代。文艺中有北岛、林徽因、三毛、席慕蓉等等。政治家比如邓小平、撒切尔夫人、里根、李光耀等。

而中国文学界的王朔,算作是我父亲,后来变成了我的人生明灯的导师的人。

今天就来聊聊这位,对我影响很大的大师。

可能现在许多人对王朔的印象是一大圆脑袋,说话一口浓烈的京腔,而且言语犀利逼人。感觉此时甚嚣,脾气不好。可实际上这位影响广大70-80年代人的大师,有太多可聊的话题和有意思的内容了。

2.

现在时而从比如徐静蕾、韩寒、高晓松等人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王朔现如今的变化过程——被称作快要跃迁成仙儿的这么一位人物了。其实了解他作品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看到他一步步从人间草莽凡夫,慢慢变成社会大腕儿,如今变成仙儿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有20几年了,王朔也逐渐又一次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隐退了,可不时又能拿出那惊世骇俗的作品,给喜欢他的人吓一大跳。

从他的《千岁寒》《金刚经》,我们看到了他深邃入云的视野,可到现如今,从徐静蕾近来访谈中听到对王朔又在编撰的作品,又提高了一个云梯。他已经开始在撰写中国的上古世了,相当期待。

了解王朔的人都会知道,他在最高峰期后就经常几年消失一次,从他自己的话来讲,自己是去修心去了,要潜心,当然得离开世俗。他有一原则,在他的访谈中也多次提过:

我不会重复自己的作品;更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人来评判!

所以这次他开始撰写中国的上古史。这个内容别人根本也没办法评判,又把自己的作品提高到又一高度。上古史的事情,可能连历史学家都是用猜的,所以本人非常—非常的期待。

3.

王朔是犀利的代名词,可实际上他小时候是非常平凡的一小孩。小时候是在北京大院子里长大的普通小孩,愿意跟着比自己大的还在一起玩和出去惹事。大哥在前面冲锋,他自己在后面摇旗呐喊。这在他的作品《动物凶猛》中也体现的出来。是那种:“谁敢惹咱俩啊”的那种比较怂的“老实”小孩。可他却有一双能记录事情的眼睛和大脑,把这些所有的童年青春记忆都记在了心理,并描绘了出来。给与同一时期类似经历的人以共鸣。

到后来,王朔这批比较怂的小朋友反而成功了,那些大哥结局反倒不那么的好。有坐牢、卖苦力的也不少。

所以王朔起于草莽,并开始成仙儿。正因为他起于草莽,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有和我们同样的经历和故事。那一大批他的读者,从他的作品中见证着他慢慢的羽化成仙。

4.

我虽然跟王朔不是同一个时代,可热爱他的作品至极,多次看他的小说,哭成了傻逼。

他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看了好几遍,当年看到哭昏过去。现在时而翻翻也看得感动依旧。爱上一个魔鬼的缺点用一个天使的语言。有生之年狭路相逢总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故事一点不矫揉造作,里面有个比喻,吴迪割腕自杀的时候,他说,翻开的刀口像小孩的嘴唇。这个比喻真的有说不出的震撼。

应了那句“火焰是真的 海水也是真的 因为我一开始就相信 你给我的感情从来也都是真的”。

后来的《空中小姐》,如果没有细腻的耐心读完他的前五章,建议还是放弃阅读。因为那文泽尔式的叙述结构+艾柯式的炫学。 阅读难度是很高要求的,但是非常有趣。本身并不是类型式的推理小说,只是一个推理外壳的纯文学作品。在正确阅读期待的前提下,你会看到大山后面的明月,照亮你心里的阴影。说来惭愧,看到空中小姐在飞机失事后,男主人在军港眺望从前服役的军舰处,我几次又哭成了鬼。

《过把瘾》,被拍成连续剧的其中一部作品。

也让我回味无穷。男女主人公像极了今天的婚姻男女。

5.

王朔的几部作品《浮出海面》、《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橡皮人》《轮回》等等都是被翻拍成电影的,包括后来姜文的成名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的《编辑部故事》都是他高峰时期的卖座作品。但那几年过后,迅速又离开了、开始了深潜。几年后,回归带着自己的作品,又升华般的向上迈步,而自己成仙的经历也是让人非常的好奇:

是创作危机吧,因为他自己也说过自己不想重复自己的作品。

也可能就是他的感情问题和生活方式方面出的麻烦了吧。

王朔,朔爷的几部言情小说,实话讲也已经到了文学的高度了。毕竟写书人一开始都是往畅销书的类型上面靠。他的《动物凶猛》被姜文拍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里面你能感受到大的时代背景下,才是小的暖暖的涩情。到了后期《玩的就是心跳》看了后,简直已经到了喜欢的不得了的状态,也完全的脱离言情的范畴,完全是文学的作品高度了。更删除了催泪和高效元素,进入到魔幻和时空错乱的境界。而这时空错乱和魔幻也不是胡来的,竟是像极了《搏击俱乐部》的感觉。《玩的就是心跳》那异常高的能量密度,布满了各种魔鬼和陷阱等着你来跳。如果你够仔细的看,完全将拉着你进入不可自拔的境界。从这部作品开始,王硕也脱离了畅销小说作家行列,脱离了像金庸为代表的作品百万本销量的大畅销行列。这境界的迈步,从小说家到文学家的进阶,可谓不大。

6.

在那之后,又进入了沉浸期,回归后带给了我们《千岁寒》。

这部《千岁寒》就是写给读书人的作品,而非是那么大群体的小说读者了。这部作品是从多维度角度重写的《六祖坛经》。本身《六祖坛经》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佛经,被称作禅宗的经典经文,而朔爷把它重新编写了。读过《六祖坛经》的读书人再去看他的《千岁寒》,当然会有一种会心的微笑和默契。之后又使用北京话重写《金刚经》,话语没有了千岁寒的深刻,但语趣充满了北京话的幽默劲儿,对宗教的态度中,包含了若即若离的感觉。他的这部北京话《金刚经》展现了朔爷优美的文笔,里面的措辞优美,简直媲美红楼梦。

7.

在后来,王朔进入公众的视野就越来的少了,寥寥几次的公众露面中,能够看出朔爷所追求的东西也已经又迈步了一步:

王朔竟然像诸许外国伟大文学家一样,进入到了用量子物理去衡量社会哲学的境界。西方的文学中,那些伟大的文学家无不后来探索变成科学家,哲学家,或者变成博物学家,最终物质的大统地步。那种用微观离子或一种语言来架构的宏观体系。譬如伟大的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

能够走到这种地步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之高,各个学科的专研。上至微观生物学,下至进化论和社会学。而正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的朔爷仅仅是高中毕业生。

现在又在讨论和研究的中国上古世的撰写。这位本是时代的记录者的人,变成了开创者和大的猜想家。完完全全是一部从凡人,慢慢羽化成仙的过程。非常的期待朔爷的这部中国上古史的作品面世,不辜负这么多年老的,少的,或者还有小的的忠实读者追随者他。这个已经创造了许多好作品的文学家和自己所谓的“写字人”,还在不同阶段出的不同类型的好作品,并且全都呈现给了大众。这样的境界在整个中国八十年代群星大师辈出的年代,也是非常少见的。

END.

读书,让人明智,希望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多读读有涵义,非欺骗性的文学作品。这里非常非常推荐《动物凶猛》,超爱的。